當有人突發(fā)心臟驟?;蚴呛粑V箷r,爭分奪秒進行心肺復蘇對挽救其生命至關重要。想要提高救治率,關鍵在于把握心肺復蘇“黃金4分鐘”。
認識“黃金四分鐘”
一旦人的心臟驟停,血液循環(huán)中斷,那么部分重要器官(大腦等)很快會失去氧氣和營養(yǎng)供應。如果在心臟驟停后的4 min內(nèi)實施有效的心肺復蘇,則能夠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機會,使大腦損傷的風險得到控制。
心肺復蘇的操作流程
評估環(huán)境,確?,F(xiàn)場安全
在接近患者前,應先確認現(xiàn)場是否安全,排查火災、煙霧、化學品泄漏、電線等危險因素。若有必要,可佩戴手套等防護裝備,以免接觸到患者的血液或其他體液。
大聲呼救
尋求周圍至少兩人的幫助,指定一人撥打急救電話,另一人負責尋找自動體外除顫器(AED)3Ek2Uf0B7N8BRUuV3+ka1Q==。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明確告訴他們撥打“120”和如何尋找AED。
判斷患者意識
輕輕搖晃或拍打患者的肩膀,并大聲呼喊、詢問其感受,注意患者是否有所回應,包括眨眼、說話、肢體動作等。若患者未有反應,則需立即著手下一步行動。
清除異物
將患者轉移至安全的地方,讓其平躺于硬質(zhì)平面,清除身體下方異物,同時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清除其口腔異物。
檢查呼吸
靠近患者口鼻處,仔細聽有無呼吸聲,并觀察其胸腹部是否有起伏。用手放于患者鼻孔前,感受是否有呼吸氣流,若未有呼吸或是存在異常情況,需馬上進行胸外按壓。
胸外按壓
找到患者胸骨下半部,男性一般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位置。具體按壓手法為:把一只手的手掌根部放在定位好的位置上,另一只手疊放在第一只手的手背上,手指交叉互鎖,確保手臂伸直且雙肩位于雙手正上方,即肩、肘、腕三點呈一直線垂直于胸骨。需注意按壓深度,通常標準是嬰兒4 cm、兒童5 cm、成人5~6 cm。按壓頻率應控制在每分鐘100~120次。為保證心臟可以充分充盈血液,每次按壓后,要讓胸部自然回彈。在胸外按壓過程中,盡可能減少按壓中斷的時間,中斷應控制在10 s以內(nèi)。
開放氣道、人工呼吸
每完成30次胸外按壓后,給予2次人工呼吸。使用仰頭抬頦法打開患者的氣道,保持氣道通暢。具體做法是:一手放于患者額頭處,向下按壓;另一手將患者的下巴托起,用拇指和食指將其鼻孔捏緊,避免空氣從鼻孔逸出;接著自己深吸一口氣,再完全封住患者的嘴,進行緩慢且均勻地吹氣,直到看到患者的胸部明顯隆起。每次吹氣應持續(xù)超過1 s。吹完氣后,將患者的嘴松開,使其胸部保持自然下降,以便下次吹氣時胸部可自然回彈。每做完一組要檢查患者的呼吸情況,若未有好轉,則繼續(xù)進行心肺復蘇,直到急救人員到達或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
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若有AED可用,應盡快獲取并立即按照設備上的語音提示進行操作。首先要為患者貼上電極片,一般在右胸上部和左胸下部。在AED分析心律時,避免觸碰患者。若AED建議放電,應遠離患者,然后按下放電按鈕。如果沒有AED或在等待AED到達期間,應繼續(xù)進行心肺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