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8月以來,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創(chuàng)新新生入學教育方式方法,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新生入學教育,把啟蒙黨課“系統(tǒng)學”、先鋒榜樣“引領學”、沉浸教育“體驗學”、潤心教育“常態(tài)學”等活動貫穿于新生入學教育全過程,引領全體新生從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厚植愛國愛黨情懷。
該學院精心打造了“奮斗百年路—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行”“黨史人物看黨性修養(yǎng)”“橋梁紅色文化”等系列精品黨課,結合湖湘紅色資源,校史中的奮斗歷程、校友青春奮斗故事,引導新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校。授課教師包括學院領導、系主任、班主任、年級輔導員等,領導講授黨史知識、班主任和輔導員講授校史知識、系主任講授橋梁紅色故事,做到了啟蒙黨課全員參與;在授課內容上注重選取黨史小故事啟迪學生思考,在授課方式上采取專家講授、學生研討相結合的方式。如在新生開學第一堂黨課上該學院黨委書記講述了本院教師張建仁教授“為師為教為學”的故事,引領新生感悟身邊榜樣的力量。
該學院深入挖掘學生黨員中的生動素材,組織下班黨員宣講組、博生宣講團,深入新生各班級、各團支部開展黨史宣講。每學期學院組織了面向新生的黨員宣講達20余場,覆蓋全體新生。如預備黨員培訓班學員圍繞黨史上重要事件、會議、人物開展了黨史知識宣講10場;“十佳大學生”譚松梨在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后,第一時間到新生班級開展了6場領學。博士黨支部葉欣談到,“每次黨課開展前宣講團成員會集中備課、磨課至少3次,精心準備只希望能將黨史知識講深講透講活”。
該學院一是組織紅色基地現(xiàn)場教學。注重用好家門口的資源開展體驗式教育,精心選取了韶山、橘子洲頭、劉少奇故居、湖南省黨史陳列館作為體驗式學習基地。教師黨員周德泉教授在師生赴橘子洲頭沉浸式黨史學習時感悟道,“來到橘子洲頭學黨史、悟思想、授專業(yè)、話初心,就是為了在耳濡目染的情景式體驗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本學期以來組織各黨支部引領新生開展入學來上好知行合一“實踐課”。二是將黨史學習與專業(yè)結合起來。立足于鄉(xiāng)村振興主戰(zhàn)場,組織開展了“從萬橋飛架‘橋’見中國奮斗”專業(yè)實踐活動,組建了30支師生隊伍前往省內各市縣開展專業(yè)實踐活動,梳理橋梁發(fā)展史、講述土木行業(yè)人物故事、開展鄉(xiāng)村橋梁修復,以引導學生黨員自覺把黨史學習教育化為踐行動力,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和專業(yè)知識轉化為社會服務的內生動力。
該學院精心打造了“弘毅大講壇”“讀書雙百工程”“課前五分鐘演講”“軍訓場地新生講抗戰(zhàn)老兵故事”品牌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新生日常教育,做到常態(tài)學。弘毅大講壇系列講座圍繞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展開;“讀書雙百工程”活動中要求每個新生讀100本書,撰寫100篇心得,大一學年要讀完10本黨史相關書籍并撰寫心得;“課前五分鐘演講”的內容也圍繞黨史知識展開。來自土木2107班新生胡家興談到,讀完《從13人到9000多萬人:史上最牛創(chuàng)業(yè)團隊》一書,感觸挺多的,書中的每一個字無不體現(xiàn)了凝重的歷史,每一句話無不展現(xiàn)出神圣與魅力。在這里,我看到了史上最牛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強大和成功,也感受到了團隊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
該學院“四學聯(lián)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新生入學教育,唱響了紅色主旋律,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每年新生遞交申請書人數(shù)達到了100%,學院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受到了《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多次報道。學院將繼續(xù)推進系列活動激勵新生將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爭做心懷“國之大者”的時代新人。
基金項目:2024年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愛國主義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以人文類課程為例”(項目編號:202401000632)階段性成果;校級課題“構建‘3+2+4’黨支部工作模式助推高質量學生黨支部建設”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