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度學習的定義,有學者進行了如下闡述:“深度學習就是指教師引領學生圍繞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深度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理念或學習模式,還涉及構建與學生邏輯思維及學科教學邏輯相符合的完整知識體系。
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的反映,這種反映通過詞匯來標示和記錄。概念既是思維活動的產物,又是思維活動得以進行的基本單元。在深度學習領域,概念可以作為重要支架。以部編版高中語文高二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九課《復活(節(jié)選)》為例,筆者將“建立概念—解構概念—重構概念”作為教學流程的主線,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旨在實現“導向學習”的核心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深度預學,建立概念
在細致閱讀小說的基礎上,筆者通過分析聶赫留朵夫首次到監(jiān)獄探望瑪絲洛娃前后的情節(jié),確認“復活”是整本小說的核心概念?!稄突睢分刑N含著兩條線索:明線是聶赫留朵夫的“懺悔—改過”之路,暗線是瑪絲洛娃的“寬恕—改過”之旅。“懺悔”與“寬恕”構成了“復活”概念的核心。筆者將“懺悔意識”作為解讀“復活”主題的核心支架,以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多次見面的情節(jié)為抓手,以兩人的心理感受和形象變化為目標,整理出一份閱讀提綱(表1)。
二、合作探究,解構概念
“懺悔”一詞,《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一是認識了過去的錯誤或罪過而感覺痛心;二是向神佛表示悔過,請求寬恕。根據選文的主旨,筆者結合閱讀提綱,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剖析聶赫留朵夫“懺悔意識”的外在表現及其深層含義。
(一)流淚
《復活(節(jié)選)》幾次刻畫聶赫留朵夫流淚的細節(jié),如“‘對,我在做我該做的事,我在認罪?!櫤樟舳浞蛳?。他一想到這里,眼淚就奪眶而出,喉嚨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鐵柵欄,說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聲來”。通過這些細節(jié)描寫,筆者引導學生總結:聶赫留朵夫受過良好的教育,曾經也是一個純潔、正派的青年,他富有自我犧牲精神,樂意為一切高尚事業(yè)獻身,此處流淚說明他良心未泯,開始正視自身的罪行,一直想要懺悔的心情讓他情緒激動。
(二)稱呼的變化
聶赫留朵夫在向瑪絲洛娃表示懺悔的時候,稱呼有幾次變化,如“我想見見您……我……”
“我知道要您饒恕我很困難”“過去的事既已無法挽回,那么現在我愿盡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說說……”“卡秋莎!我來是請求你的饒恕,可是你沒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饒恕我,或者,什么時候能饒恕我”“您對我來說比妹妹還親哪”等。
筆者引導學生關注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稱呼的變化及原因。有的學生提出,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十年未見,時間的流逝使得他們之間的關系變得陌生,因此使用親密的“你”顯得不合時宜。有的學生認為,瑪絲洛娃深陷牢獄,聶赫留朵夫對她的現狀感到深深的內疚,他選擇用“您”來表達他的尊重,同時透露出他懺悔的真誠。然而,當瑪絲洛娃向他索要金錢時,他感到極度失望,認為她的道德已經淪喪,似乎無法挽回。盡管內心痛苦掙扎,聶赫留朵夫還是決定要救贖瑪絲洛娃,他愿意盡一切努力去彌補,以此來救贖自己。還有的學生表示,“卡秋莎”這個名字意味著他們曾經美好的過去,他渴望瑪絲洛娃能夠真正地原諒和寬恕他,更希望這位曾經純潔美麗的女子能夠恢復她過去的美德。
在指導學生探討贖罪的多種途徑時,筆者讓他們思考聶赫留朵夫為何執(zhí)意與瑪絲洛娃結婚。通過分析整部小說不難發(fā)現,聶赫留朵夫對婚姻極為重視,將其視為救贖的手段,這反映了他對救贖的深思熟慮和真誠的懺悔之情。只有通過結婚這一形式,他才能確保與瑪絲洛娃終生相伴,真正完成他的救贖之旅。此外,在聶赫留朵夫的宗教信仰中,結婚這種行為被視為一種崇高的犧牲。
(三)心理描寫
《復活(節(jié)選)》中有一處經典的心理描寫片段。片段如下:“這個女人已經喪失生命了?!彼睦锵耄瑫r望著這張原來親切可愛、如今飽經風霜的浮腫的臉,以及那雙妖媚的烏黑發(fā)亮的斜睨眼睛——這雙眼睛緊盯著副典獄長和聶赫留朵夫那只緊捏著鈔票的手。他的內心剎那間發(fā)生了動搖。“這個女人已經無可救藥了?!蹦Ч碚f,“你只會把石頭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對別人有益的事了。給她一些錢,把你身邊所有的錢全給她,同她分手,從此一刀兩斷,豈不更好?”他心里這樣想。
這里的心理描寫反映聶赫留朵夫“精神的我”和“獸性的我”的掙扎。聶赫留朵夫受過良好教育,追求道德完善。而瑪絲洛娃成為妓女后,不以為恥反而到處炫耀自己的魅力、賣弄風情,想方設法地撈取好處,這些行為都讓聶赫留朵夫反感。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產生了一種特殊的不帶絲毫私心的感情,他從向瑪絲洛娃懺悔的想法變成了決心拯救她的靈魂。
小說后面寫到瑪絲洛娃變得樸素,不再賣弄風情,他為她感到高興,同時他覺得:現在,他不論想什么事,做什么事,總是滿懷憐憫和同情,不僅對她一人,而且對一切人……這種感情打開了聶赫留朵夫心靈的閘門,使原先找不到出路的愛的洪流滾滾向前,奔向他所遇見的一切人。這時,筆者追問學生:“聶赫留朵夫的懺悔純粹嗎?是不是全為瑪絲洛娃考慮?有沒有作秀的成分?”在他第二次去探監(jiān)的時候,瑪絲洛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他“懺悔意識”的實質,如“你給我走開!我是個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這兒來干什么?你想利用我來拯救你自己”“你今世利用我作樂,來世還想利用我來拯救你自己!我討厭你,討厭你那副眼鏡,討厭你這個又肥又丑的嘴臉。走,你給我走”。聶赫留朵夫的“懺悔”只是為了他個人道德的完善,他居高臨下、自憐自愛,精神不夠純粹,有種道德的優(yōu)越感。所以瑪絲洛娃最終選擇了“愛著現在的她”的西蒙松,而不是為了拯救她而選擇犧牲的聶赫留朵夫。
結合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帶領學生解構了“懺悔意識”的表現和實質,即正視罪行、盡力補救、愿意犧牲、踐行博愛、道德完善、精神純粹,從多維度、全方位解讀了“復活”這一核心概念。
三、結合時代,重構概念
“懺悔意識”能夠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有助于社會的穩(wěn)定。在當今這個文化轉型加速、信息流通變得更便捷、多元文化面臨各種機遇與挑戰(zhàn)的時代背景下,重新審視“懺悔意識”顯得尤為關鍵。
黎加厚教授提出,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吸收新的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系,并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以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構“懺悔意識”的概念后,還要結合時代發(fā)展特點對概念進行重構,形成“建立概念—解構概念—重構概念”的邏輯思維閉環(huán),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質量,實現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