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川省的紅色資源非常豐富,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卻非常有限,紅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開發(fā)利用,紅色研學導師隊伍的建設不夠專業(yè)規(guī)范,高校思政課教師難以在條件有限的紅色研學實踐活動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實現(xiàn)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機融合,意義重大。抓住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結合點,加強紅色研學指導師校內外兩支隊伍建設、開發(fā)出更具針對性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設計出豐富多樣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案,是實現(xiàn)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真正有機融合的路徑所在。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紅色研學旅游;融合;德育;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29-0029-04
基金項目:2023年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紅色文旅研究中心一般項目“四川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機融合路徑探究”(編號:HSWL23Y36)
在四川這片革命老區(qū),紅色研學旅游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學子的目光。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作為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也一直在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四川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對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是當前教育領域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四川省為例,對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進行探討。
“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在育人過程中顯現(xiàn)出來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教育部發(fā)布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專門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提出“從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xiàn)有學分中劃出2個學分、從??扑枷胝卫碚撜n現(xiàn)有學分中劃出1個學分,開展本??扑枷胝卫碚撜n實踐教學”的要求[2],由此可見思政課實踐教學在課程育人體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2021年,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強調革命文物“是弘揚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對培根鑄魂、協(xié)同育人作用特殊,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義重大”[3]。而用好革命文物資源開展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是開好思政課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紅色研學旅游主要是通過參觀革命遺址、紀念館等場所,讓游客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精神實質,從而增強對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的認同,增強對國家與民族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還能促進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進一步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紅色研學旅游既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又能推動文化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隨著紅色研學旅游的興起,相關產品和服務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發(fā)展機會,這不僅能為文旅經濟發(fā)展提供新的增長點,還能促進文化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而且這種發(fā)展對革命老區(qū)鄉(xiāng)村振興的推動作用十分明顯,既能實現(xiàn)經濟效益,又能彰顯社會效益。
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具有現(xiàn)實基礎和重要意義。首先,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都強調體驗和情感獲得。紅色研學旅游強調通過參觀、講解、互動等多種方式,探索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讓游客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從而激發(fā)游客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則以思想政治理論為課程內容,以教學實踐為課程形式,旨在通過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認同和共鳴。將紅色研學旅游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領會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實現(xiàn)情感升華。其次,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開展都要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高校將紅色研學旅游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相關的紅色研學旅游活動,讓學生在旅游過程中進行社會調查、訪談交流等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會現(xiàn)實和國情民情,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最后,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融合有助于推動思政課程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高校將紅色研學旅游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可以豐富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思政課程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推動思政課程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同時,還可以促進思政課程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推動跨學科教學和研究。
1.四川紅色研學旅游產品開發(fā)情況
四川省擁有鄧小平故居、陳毅故里、川陜蘇區(qū)紀念館等著名紅色旅游資源,又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省份,其豐富的革命歷史遺跡和紅色文化資源,為紅色研學旅游產品的開發(f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四川的紅色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旅游經濟發(fā)展水平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因此,四川省應該充分利用紅色旅游資源,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近年來,四川省積極推動研學旅游發(fā)展,建設“行走的課堂”,全省已建成省級研學旅行基地157個,105個基地和營地正在對標建設[4]。其中紅色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經典研學系列,現(xiàn)已推出多條研學線路。這些研學旅游產品和線路的設計,旨在讓游客通過實地參觀、親身體驗和深入學習,了解四川的革命歷史和文化,從而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然而,多數(shù)研學產品并未精準區(qū)分受眾,就像面對不同教學對象使用相同的教案,這導致不同受眾群體的獲得感差異較大,研學旅游效果的差異也較大。當前,國家推行的《研學旅行服務規(guī)范》是面向中小學校的,因此多數(shù)研學項目的設計都是針對中小學生的,而面向大學生推出的研學旅游產品雖然也有,但是專門為大學生群體而設計的研學旅游項目少之又少。
2.高校利用紅色旅游資源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情況
2021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教育廳會同其他部門,共同組織遴選出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鄧小平故里、朱德同志紀念館、中國兩彈城等112個中小學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5]。雖然這些基地被評定為中小學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但同樣可以面向大學生群體發(fā)揮作用,這其中的許多基地也是在川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比如成都的建川博物館就是不少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然而,受各種條件的制約,部分高校難以在授課教師的帶領下利用這些教學基地的紅色資源開展大規(guī)模的實踐教學,只有部分學生代表才能參加。同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可以通過體驗、思考、探究有所收獲,但教學形式相對單一,對紅色資源的利用不夠充分。例如,能對實踐教學進行通盤考慮和設計的高校授課教師,往往難以協(xié)調各方資源,充分發(fā)揮實踐基地的作用,而有能力也有精力協(xié)調各方資源的旅行社和實踐基地,卻對高校思政課程的具體要求缺乏了解,課程設計開發(fā)的能力不足。因此,高校利用紅色研學旅游活動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另外,從紅色資源的自身開發(fā)和利用情況來看,有些資源盡管具有不錯的條件,被開發(fā)利用的程度卻十分有限。例如,位于劍門關景區(qū)的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2016年已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名錄,但2019年紀念館僅接待游客1.7萬人次。而同樣遠離省會城市的趙一曼紀念館,雖然日最大承載量僅為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的1.8倍,但2019年接待游客數(shù)量達到62.31萬人次[6]。相比之下,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還有待進一步開發(fā)利用。
1.分層次開發(fā)紅色研學旅游產品,精準對接大學生群體
開發(fā)精準對接大學生群體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是一項富有挑戰(zhàn)且意義重大的任務。當前紅色研學旅游的產品設計絕大多數(shù)是面向中小學生的,但根據(jù)統(tǒng)計,2021年全國紅色旅游游客年齡分布中,19至25歲的青年群體占44.56%,是各年齡段中占比最高的群體[7],多數(shù)在校大學生都屬于這個群體。因此,有必要針對在校大學生開發(fā)出適合他們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這不僅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需要,也是文旅產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只有精準對接大學生群體,才能開發(fā)出具有針對性的紅色旅游產品。一方面,要結合大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設計出具有創(chuàng)意和吸引力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例如,可以結合現(xiàn)代科技手段,營造沉浸式的紅色研學旅游環(huán)境,在增強大學生參與感和體驗感的同時,讓那些善于使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卻不善于主動與人打交道的大學生有更多體驗方式的選擇。另一方面,要針對大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設計具有一定水平和內涵的研學旅游產品。大學生群體相對于中小學生群體和普通人群,整體上有著更高的學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因此,產品項目的設計,應該著重引導他們深入思考紅色精神的時代價值,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除此之外,旅行社、研學機構、紅色景區(qū)可以與高校進一步合作,根據(jù)高校和大學生的不同需求、偏好,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例如,可以根據(jù)大學生的專業(yè)背景、實踐主題等因素,為其量身定制紅色研學旅游方案。這就對相關單位的產品開發(fā)人員和紅色研學旅游指導師的業(yè)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專業(yè)化培養(yǎng)紅色研學旅游指導師,融合建設產教兩支隊伍
要為高校和大學生提供專業(yè)化、個性化的服務,就需要提供服務的單位具有相關人才的儲備,需要他們既懂旅游又懂教育。然而,目前專業(yè)化、高水平的紅色研學旅游指導師數(shù)量非常有限。從旅游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來看,旅行社、研學機構、紅色景區(qū)非常需要一支既懂旅游又懂教育的人員隊伍。而紅色研學旅游指導師的要求還要更高一些,除了要懂旅游和教育外,還要懂歷史、講政治。高校組織開展紅色研學旅游形式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時,也需要一支既懂教育也懂旅游的思政教師隊伍。這既是研學旅游課程設計的需要,也是與相關單位溝通協(xié)作的需要。由于針對大學生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非常有限,因此高校思政教師應積極參與研學課程設計,以確保研學質量。因此,需要融合建設產教兩支隊伍,讓旅游文化產業(yè)的相關從業(yè)者和高校思政教師共同接受專業(yè)化的研學旅游指導師培nOuhXGL7wfhNggt9iymtNJw/pDl5Pe/H10Jjd+Dn6E4=訓、教育教學培訓等相關培訓,使其在相互理解和溝通的基礎上,共同設計開發(fā)出受大學生歡迎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這樣,就能實現(xiàn)讓懂旅游的人更懂教育,讓懂教育的人更懂旅游。可以讓持有導游資格證和教師資格證的兩類人群都能拿到研學旅游指導師資格證書,進而打造“金牌”紅色研學旅游導師隊伍。產教兩支隊伍的建設,既能規(guī)范紅色研學旅游產業(yè),又能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而校企合作共同培養(yǎng)專業(yè)的紅色研學旅游導師[8],是實現(xiàn)融合建設產教兩支導師隊伍的有效途徑。
3.多樣性設計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案,靈活運用紅色旅游資源
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實地考察和現(xiàn)場教學是較為常用的紅色文化資源利用方式。在實地考察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現(xiàn)場教學,講述革命歷史、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紅色景區(qū)的互動體驗項目,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感悟,以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探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教師設計實踐教學方案時,還可以結合新技術手段進行拓展。例如,可以引入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通過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等技術,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感受歷史氛圍。同時,還可以讓參加過實地考察的學生代表通過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等技術,為其他未能參加實地考察的同學做分享報告,實現(xiàn)實踐教學的以點帶面。另外,紅色主題創(chuàng)作活動也是一種比較靈活、實用的實踐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或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給定的主題,通過各種方式收集資料,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進行紅色主題創(chuàng)作活動,包括寫作、繪畫、攝影、拍視頻等形式,進一步表達自己的認知和情感,進而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當前自媒體時代,很多大學生有拍攝短視頻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如果能讓大學生把紅色資源作為拍攝題材,則既可以讓思政實踐教學更充實有效,又可以使大學生以青年人特有的視角和方式影響更多的青年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對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適當指導和嚴格把關,以免出現(xiàn)歷史虛無主義等問題,產生負面影響。
高校和旅游文化產業(yè)還可以設計能夠靈活組合的研學實踐“套餐”,“構建有區(qū)域特色的紅色研學課程”[9]。在當前“大思政”背景下,可以將各門思政課的實踐貫通起來,形成大思政課之下的大實踐課,把每一門課程的幾個實踐學時累積到一起,“集中力量辦大事”。例如,可以安排一個實踐周,通過整體規(guī)劃,設計專題線路,將不同的紅色旅游資源串聯(lián)起來,形成多種組合的研學實踐“套餐”,供學生選擇,為學生提供一次深度體驗之旅,以增強思政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除此之外,對于歷史、旅游、思政等相關專業(yè),還可以將思政課實踐與專業(yè)課實踐結合到一起。非相關專業(yè)也可以根據(jù)專業(yè)實踐的地點和特點與思政課實踐有選擇性地結合起來,這樣既能有效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也能做到時間和資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創(chuàng)新實踐。通過加強產品開發(fā)、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更好地發(fā)揮紅色研學旅游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作用,為培養(yǎng)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良好思想政治素質的新時代青年貢獻力量。新時代,高??梢猿浞掷秘S富的社會資源為教學服務,同樣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回報社會,這在紅色研學旅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中應該得到體現(xiàn)。高校思政教師助力紅色研學旅游發(fā)展,提升自己“外線作戰(zhàn)”的能力,既是本職工作的需要,也是履行服務社會責任、與各界共同建設社會思政大課堂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EB/OL].(2018-04-13)[2024-03-06].https://www.moe.gov. 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3]教育部,國家文物局.關于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21-07-27)[2024-03-06].https://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108/ t202108 16_551494.html.
[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科技教育處.“多彩研學游四川”———2024年四川主題研學旅游活動在攀枝花啟動[EB/OL].(2024-02-01)[2024-03-06].https://wlt.sc.gov.cn/scwlt/wlyw/2024/2/1/be36820b 401f45f48781fbc8c2bb6e0d.shtml.
[5]成博.112+45!四川發(fā)布首批紅色教育和地學研學旅行實踐基地[EB/OL].(2021-05-27)[2024-03-06].https://sichuan.scol.com.cn/ ggxw/202105/58164856.html.
[6]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紅色旅游景區(qū)大數(shù)據(jù)分析報告[R].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21:290,295.
[7]王金偉,袁佳欣,鹿廣娟,孫潔.2021-2022年中國紅色旅游發(fā)展形勢分析與展望[M]//王金偉.中國紅色旅游發(fā)展報告(202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1-17.
[8]敖永春,何祖娜,陳瑞涵.紅色研學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24(04):1-7.
[9]張沙,鮑中義.紅色研學旅行的教育功能、困境及實現(xiàn)路徑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4(02):48-51,60.
Exploration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Red Study Touris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Jinpeng1, Deng Yinying2
(1. Geely University of China, Chengdu 641423, China; 2. Chengdu Municipal Party Sch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engdu 610110, China)
Abstract: Sichuan Province has abundant red resources, but there are very limited red study tour products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red resources have not been fully developed and utili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d study mentor team is not professional and standardized enough. It is difficul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sufficient guidance in red study practice activities with limited condition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red research touris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Grasping the integration point between red study tour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teams of red study tour guide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developing more targeted red study tour products, and designing rich and diverse practical teaching plan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re the paths to truly integrate red study tour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practical teaching; red study tour; integration; moral education; personnel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