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的推動下,個性化作業(yè)設計逐漸成為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需求,設計探究性、趣味性和分層性的作業(y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還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研究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如何進行初中英語個性化作業(yè)設計,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一、初中英語個性化作業(yè)的設計原則
(一)探究性
探究性作業(yè)不應局限于課本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而應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調(diào)查和自主實驗等方式,深入探討英語學習中的問題和現(xiàn)象。例如,在學習某一語法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查找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案例,或是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親身體驗和運用所學知識。這樣的作業(yè)形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探究性作業(yè)還應注重過程的記錄和反思,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趣味性
在初中英語個性化作業(yè)的設計過程中,趣味性是至關重要的原則,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趣味性作業(yè)旨在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和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任務,如制作英語短視頻、編寫英語小故事或組織英語辯論賽等,這些任務不僅內(nèi)容豐富多彩,還能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三)分層性
分層性作業(yè)設計強調(diào)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提供難度和內(nèi)容各異的作業(yè)任務。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基礎的詞匯記憶、基本句型練習和簡單閱讀理解等任務,幫助他們夯實基礎知識;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可以提供略有挑戰(zhàn)性的寫作練習、情景對話和較復雜的閱讀材料,以提高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而對于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高難度的探究性任務,如課外閱讀英文名著、撰寫英語小論文和參加英語演講比賽等,進一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
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英語個性化作業(yè)設計的策略
(一)根據(jù)學習情況,設計分層作業(yè)
核心素養(yǎng)強調(diào)學生全面發(fā)展,要求教學不僅關注知識的傳授,還注重能力和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作業(yè)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任務,幫助每個學生發(fā)掘自身最大的發(fā)展?jié)摿??;诖?,教師為不同學業(yè)水平的學生設計難度和內(nèi)容不同的作業(yè),既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又能有效地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以初中英語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一課為例,實施分層性作業(yè)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并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知識目標方面,通過分層次的作業(yè)設計,可以幫助不同學業(yè)水平的學生掌握新單詞square、as far as和I know。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設計作業(yè)為填空題或配對題,例如“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meanings.”要求學生將單詞和它們的中文意思配對。對于中等學業(yè)水平的學生,可以設計造句任務,讓他們用這些單詞造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如“Write sentences using the words‘square’‘a(chǎn)s far as’and‘I know’.”對于學業(yè)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可以設計更具開放性和探究性的任務,如“Write a short paragraph about afamous place you know,using the words‘square’‘a(chǎn)s far as’and‘I know’.”通過這樣的分層設計,學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難度級別上有效地學習新詞匯。
(二)拓展學生思維,設計探究性作業(yè)
探究性作業(yè)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作業(yè)形式不僅關注知識的掌握,還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和深度思考。
以初中英語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教學為例,可以通過設計探究性作業(yè)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并提升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在語言知識目標方面,學生需要掌握關于學科名和日?;顒拥脑~匯和句型,如favorite、subject、PE、sclence、music、Math、Chinese、geography、history,“Why do you like PE?”,以及“Because it’s fun.”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這些詞匯和句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探究性作業(yè)。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以“未來的學?!睘橹黝}的探究任務,鼓勵學生思考和設計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包括他們最喜歡的科目和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分組討論、搜集信息、設計學校的課程安排,并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介紹他們的設計理念和具體內(nèi)容。例如,學生可以使用他們已掌握的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和“Why do you like science?”來采訪同學,了解大家對理想學校的看法,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改進建議。這樣的任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能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任務型作業(yè)設計,貼近教學目標和學生能力
任務型作業(yè)強調(diào)在真實情境中完成有意義的任務。任務型作業(yè)通常包含明確的目標和步驟,要求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完成具體任務,從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既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又能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以初中英語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多種任務型作業(yè),既貼近教學目標,又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本單元主要學習動詞“have”的一般現(xiàn)在時用法,以及使用“do”和“does”引導的一般疑問句的構成和回答。因此,可以設計以下任務型作業(yè):首先,學生可以進行一項主題為“Sports Survey”的小組活動。每個小組成員列舉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并說明原因,例如,“I like basketball,because it is exciting.”然后,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詢問彼此的愛好,如“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和“Does he like tennis?”并根據(jù)搜集到的信息填寫一份調(diào)查表。這樣的任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體育項目的詞匯和動詞“have”的用法,還能通過互動練習一般疑問句的構成和回答。此外,學生可以將全班同學對不同體育項目的喜好情況以圖表的形式展示出來。這種任務型作業(yè)不僅貼近教學目標,還能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能力和貼近教學目標,教師可以“Sports Day Planning”為主題設計另一項任務型作業(yè)。學生分組討論并計劃開展一個學校的運動日活動,每個小組負責策劃不同的運動項目,如足球賽、籃球賽和田徑比賽等。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用所學的句型提出建議和分配任務,如“Let’s have a soccer match on Saturday.”和“Do you have a basketball for the game?”每個小組制作一份詳細的活動計劃書,內(nèi)容包括活動時間、地點、參與人員、所需物品等,并用英文撰寫一篇小短文,記錄計劃過程和結果。例如,“Today we planned our school’s sports day.I suggested having a soccer match because many students like soccer.We asked if everyone has the necessary sports equipment and made a list of what we need.”這種任務不僅能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寫作能力。此外,通過小組討論和任務分配,學生能夠?qū)W會合作與協(xié)調(diào),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和責任意識。最后,各小組在展示他們的計劃書之后,教師對其進行評價和反饋,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內(nèi)容,提升綜合能力。
三、結語
通過對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英語個性化作業(yè)設計的研究,我們認識到探究性、趣味性和分層性是提升作業(yè)質(zhì)量的關鍵因素。個性化作業(yè)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英語學習的效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學業(yè)水平,靈活運用這些原則,設計出符合學生學業(yè)水平的作業(yè)。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作業(yè)設計方法,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反饋,確保作業(yè)設計能夠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