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良紡錘樹形是近年蘋果低效園改造過程中最常用的樹形,該樹形一方面能徹底解決低效園郁閉度高等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在短期內(nèi)有效提高生產(chǎn)效益。蘋果改良紡錘樹形培養(yǎng)過程中,結果枝組的培養(yǎng)是關鍵。只有做好結果枝組培養(yǎng),才能為后期獲得經(jīng)濟效益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 低效園改造;改良紡錘形;樹形培養(yǎng);蘋果修剪
實施低質低效果園改造是蘋果產(chǎn)業(yè)轉型升級的革命性工程。當前,蘋果生產(chǎn)中老齡果園(樹齡20年左右)仍是主力,受建園時生產(chǎn)技術水平限制,這部分果園大多按主干疏層形整形修剪。多年生產(chǎn)實踐證明,主干疏層形在生產(chǎn)后期容易密閉,出現(xiàn)通風透光條件差的情況,同時卡脖子現(xiàn)象嚴重,樹勢生長不平衡等問題突出,從而導致產(chǎn)量低下、果實品質差,經(jīng)濟效益不理想,需要進行改造升級,降低密度,改善風光條件,增加結果枝組數(shù)量,提高產(chǎn)量品質。
樹體健壯、園貌整齊并且品種仍有市場競爭力的低效果園改造,樹形升級是關鍵。多年生產(chǎn)實踐證明,紡錘形是當前蘋果生產(chǎn)中最科學的樹形,能優(yōu)化果園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樹體養(yǎng)分合理利用和有效積累。受原本樹形(主干疏層形)的限制,低質低效園樹體只能改造為改良紡錘形。筆者總結了近年低效蘋果園改造中改良紡錘樹形培養(yǎng)和修剪經(jīng)驗,供參考。
1 改良紡錘樹形特點
改良紡錘形是介于主干疏層形和自由紡錘形之間的樹形,按照當前的改造標準,改造后的改良紡錘形樹高2.5~3 m,干高70~80 cm,主干上著生永久性主枝7~10個,主枝開張角度80°~90°;基部主枝形成1層分枝,上部不分層,冠幅2.5~3 m;下部主枝2~3個,長度1.2~1.5 m。上部按照自由紡錘形的要求留4~7個單軸延伸的主枝向四周均勻分布,主枝長0.8~1.2 m,同側主枝上下間距40~50 cm。主枝均單軸延伸生長,主枝上直接著生長度30~40 cm的下垂狀結果枝組或小型結果枝組。
2 改良紡錘樹形結構布局
改良紡錘形的基礎是主干疏層形,因此在改造過程中首先要解決主干疏層形主枝輪生或對生卡脖子問題,逐層合理疏除密集的主枝,重新布局群體與個體結構,調(diào)整主枝和枝組數(shù)量及大小比例,改善樹體通風透光條件,達到枝枝見光、果果見光的目的。
2.1 疏主枝 解決主干疏層形卡脖子問題,疏除過粗主枝以平衡樹勢,保持干枝比在2~3 ∶ 1以上,底部第1層留2~3個主枝,上部逐層減少主枝數(shù)量,層間有輔養(yǎng)枝的拉枝補空,無輔養(yǎng)枝的利用原有分層主枝改造成分層式紡錘形。
2.2 割大側 主干疏層形屬于三級結果模式,主干上著生主枝,主枝上著生側枝,側枝上著生結果枝組,其側枝普遍偏大,形成“大蒲扇”,擋光嚴重,影響果實著色。因此,要疏除粗度超過主枝粗度1/2的側枝,重新培養(yǎng)結果枝組,把主枝與結果枝組的粗度比調(diào)整到3~4 ∶ 1。
2.3 落頭 樹體過高會嚴重影響底部光照條件和養(yǎng)分有效積累,對于樹高3 m以上的,要留樁落頭并且疏除過大主枝,利用弱枝帶頭,削弱頂端生長優(yōu)勢,以平衡樹勢。
3 改良紡錘形修剪原則
改良紡錘形修剪過程中應堅持“拿枝要狠、留枝要細”的原則。改造前期,分年度疏除枝干比不合理的大枝和側枝,建立合理的樹體骨架,這樣才能徹底解決通風透光問題。
筆者在2023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2021年由主干疏層形改造為改良紡錘形的果園,生長季樹體透光率由改造前的25%提升到35%以上,真正做到了“枝枝見光、果果見光”;改造之后果實含糖量平均增加3個百分點,果實品質更好。
4 改良紡錘形修剪要點
4.1 結果主枝的改造與培養(yǎng) 改良紡錘樹形改造前期要搭好樹體骨架,也就是要按照樹形要求選留主枝、控制樹高,在修剪過程中要依樹做形,一樹一策,切不可一刀切。
首先要嚴格按照枝干比要求疏除過大的主枝,其次要控制樹體高度,分步實施,2年達到改造目標。
對于粗度超過主干1/2的主枝,不留樁疏除;樹高超過3 m的,落頭,以弱枝帶頭。疏除主枝,每年每株減掉3~4個主枝,一方面保證改造過程中有一定的產(chǎn)量,另一方面避免造傷過重削弱樹勢。同時,疏大枝時要考慮主干高度,對于原有主枝著生部位低于50 cm的主枝要堅決疏除;距離地面60~70 cm的主枝要逐年疏除,逐步提升主干高度到70~80 cm。改造后的樹體保留7~10個主枝,樹高2.5~3 m。
主枝修剪過程中全部采用單軸延伸、弱枝帶頭處理,樹體底部主枝過長的要短截回縮,長度控制在1.2~1.5 m,上部主枝長度控制在0.8~1.2 m。
4.2 結果枝組的改造與培養(yǎng) 改良紡錘形樹體為二級結果模式,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樹體養(yǎng)分,避免養(yǎng)分無效消耗。因此,要對原有不合比例的大側枝,部分疏除,部分改造和重新培養(yǎng)結果枝組。
原有主枝上超過主枝粗度1/2的大側枝,分兩年全部疏除,每年疏除3~5個,促使主枝重新萌生枝條。對于留下的粗度比合理的側枝,通過改造變多頭生長為單軸延伸生長,并拉枝至下垂狀, 修剪后的結果枝組長度30~40 cm, 全部單軸延伸生長。
樹形培養(yǎng)好后,底部每條主枝兩側交錯著生下垂狀結果枝組10~15個;上部主枝兩側交錯著生下垂狀結果枝組5~7個,長度控制在30 cm左右。結果枝組培養(yǎng)過程中,重點要做好拉枝工作,疏除后的大側枝萌生的枝條要及時拉枝,缺枝部位要及時改造背上直立枝或旺長枝,生長季通過拉枝、扭枝處理至下垂狀。培養(yǎng)后的結果枝組互不交叉,均勻分布于主枝兩側,形成珠簾狀結果模式。
4.3 結果枝組更新修剪 隨著樹齡增加、連年結果,單軸結果枝組會逐漸衰老,結果能力下降, 需要及時更新復壯。筆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連續(xù)結果兩年甩放的單軸延伸結果枝組,第3年成花率僅20%~30%,而且芽體弱小,花芽發(fā)育質量差。
在結果枝組更新過程中,我們要依據(jù)結果枝組生長勢確定更新方式。過長的結果枝組要回縮處理,過弱的結果枝組要留樁疏除。逐年開展,嚴格控制結果枝組與主枝的粗度比。
5 注意事項
1)在改良紡錘樹形培養(yǎng)過程中,主枝角度一定要達到80°~90°,這樣才能保持樹勢平衡,有效控制樹體虛旺生長。對于主枝角度達不到標準的,要拉枝處理;如果需要處理的主枝過粗,可在枝的背下20~30 cm處拉3鋸至主枝1/3處, 再下樁拉枝。
2)改良紡錘樹形培養(yǎng)主要是結果枝組的改造和培養(yǎng),在枝組培養(yǎng)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拉枝、扭枝等夏季綜合管理,這樣才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成形。同時,要及時對結果枝組采用摘心、環(huán)切等處理手段促花,保證改造后的樹體減枝不減產(chǎn),短期內(nèi)產(chǎn)生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
3)傷口處理很關鍵。樹形改造培養(yǎng)會造成較大的傷口,因此疏枝過程中務必做好修剪工具消毒處理以及傷口的藥劑保護和包扎保護,防止病菌侵染和交叉感染。
4)要做好綜合管理,加強肥水管理,狠抓病蟲防控,多措并舉確保改造順利,為果園生產(chǎn)效益再提升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