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書,讀著讀著,就讓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去的爛漫童年里:一個淘氣的小女孩,在園子里玩累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找個陰涼的地方,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這本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是一座小城,是蕭紅童年生活的地方。這小城里的風土人情,生活冷暖,盡在作者長長的回憶里。
本月薦書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現代文學史上極具才情的女作家,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她擁有兩套筆墨、兩種才情。一方面關心民族的生死存亡,關心弱勢者的生存境遇;另一方面又專注于自己孤寂的情緒與心靈的微妙感受。歷經多年漂泊后對于故鄉(xiāng)的深切懷念和反思,促成了《呼蘭河傳》的寫作。
作品導讀
我猜你第一次知道蕭紅,是源自小學課本——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摘自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
讀著這樣的文字,思緒仿佛會飄向那自由的空間。一個生活得如此自由的人,文字一定也是自由的。明明是單調而又重復的句式,明明是同一意思的反復表達,然而你越讀,越會驚異地感到一種獨有的情調在其中。這種天真氣的表達,在蕭紅的這本《呼蘭河傳》中比比皆是: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p>
這種反復,乍一看,不就是廢話嗎?但若是細細品味,你是否又會感受到一絲時間的殘酷?文字,真是個奇怪的東西。明明是簡單的詞與句的組合,卻時而讀來熱烈,時而又讀來悲傷。
《呼蘭河傳》中寫了很多小人物。他們大都沒有名字,平平靜靜地在這片土地上活著,熬著。
說說扎彩鋪里的幾個手藝人吧。東二道街上,有幾家扎彩鋪,專為死去的人準備陰間的享用品。大至院子、房子、車馬,小至花盆、茶壺、賬簿,還有家畜、丫鬟、傭人、廚子、馬童、帳房先生,個個惟妙惟肖。人們禁不住感慨,活著還沒有死了風光。
可現實中呢?手藝人們雖把陰宅做得很漂亮,但自己住的地方卻蒼蠅蚊子四處亂飛。要是問他們人活著是為什么,回答總是:活著就是為了穿衣吃飯。若是再問死后會怎樣,回答總是:人死了就完了。
扎彩匠們扎出了那么多美好的享用品,卻始終跳不出貧窮的命運。這樣的對比在書中還有很多:人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對比、“我”對祖母和祖父態(tài)度的對比、“我”家的荒涼與作者眼中的快樂對比……這些對比,讓這座呼蘭小城的天更加灰暗。
讀著她冷峻筆鋒下的描寫,我們總能感受到那顆跳動的心在一點點墜落、下沉。她的文字究竟為何如此牽動著讀者的心呢?讓我們一起打開《呼蘭河傳》,來一場語言的探秘。
作品欣賞
汪曾祺先生說:“探索一個作者的氣質,他的思想,必須由語言入手,并始終浸在作者的語言里。”在《呼蘭河傳》里,作者的語言細膩而準確,尤其精彩的是對環(huán)境和人物的描寫。
1.環(huán)境描寫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的,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p>
模擬小課堂
師:開篇的環(huán)境描寫,你讀出了什么?
生:嚴寒把大地都凍裂了,烘托出一種凄涼冷清的氛圍感。
師:你覺得蕭紅寫下這段文字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我感受到了無奈和絕望,這些沒有規(guī)則的裂口就像傷痕一樣鋪在大地上。
師: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環(huán)境描寫也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情。
“街上雖然熱鬧起來了,而我家里則仍是靜悄悄的。
滿院子蒿草,草里面叫著蟲子。破東西東一件西一件的扔著。
看起來似乎是因為清早,我家才冷靜,其實不然的,是因為我家的房子多,院子大,人少的緣故。
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靜悄悄的。
每到秋天,在蒿草的當中,也往往開了蓼花,所以引來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著。這樣一來,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p>
師:這里的環(huán)境描寫,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這段文字先寫街上的熱鬧,再寫自己家里的寂靜。對比之下,表現出蕭紅內心的孤獨。
師:把自己的悲涼感受寄托在環(huán)境中,這正是蕭紅寫作的藝術特色之一。還有哪些文字也觸動到了你?
生1:蕭紅寫了滿院子的荒草、破東西,還說家里的房子多、院子大,但是人少,我能感受到身處這樣一個空闊的園子里,心情一定是冷清的、孤獨的。
生2:雖然有蒿草、蜻蜓、蝴蝶這樣的活物存在,但蕭紅的心里好像依舊特別孤獨。
師:你們都提到了“孤獨”二字,特別好。沒有人情味的童年,就是孤獨,而周圍的環(huán)境,雖然有蟲蝶,卻沒有人的溫暖,蕭紅也正是因此而孤獨。
2.人物描寫
《呼蘭河傳》中,有太多不幸的小人物,團圓媳婦便是其中之一。
“她的頭發(fā)又黑又長,梳著很大的辮子,普通姑娘們的辮子都是到腰間那么長,而她的辮子竟快到膝間了。她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p>
模擬小課堂
家長:團圓媳婦是一個怎樣的人?
孩子:這不就是個隨處可見的小女孩嗎?健康,活潑,還喜歡笑,多美好啊。
家長:是啊,她本來應該像個普通孩子一樣享受陽光、自然,享受父母的呵護和陪伴,可她不幸成了一個童養(yǎng)媳。
“過了沒有幾天,那家就打起團圓媳婦來了,打得特別厲害,那叫聲不管多遠都可以聽得見的。
鄰居左右因此又都議論起來,說早就該打的,哪有這樣的團圓媳婦,一點也不害羞,坐到那兒坐得筆直,走起路來,走得風快?!?/p>
家長:團圓媳婦為什么會被打?
孩子:難道是因為她“不害羞”“坐得筆直”“走起路來,走得風快”?這也太荒謬了吧!
家長:是啊,而且不是普通地打,是狠狠地打……
孩子:這簡直是酷刑了!她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啊。如此艱難,還不如逃回自己家呢!
家長:可她能逃回去嗎?逃回去,她就會有更好的命運嗎?
和團圓媳婦一樣,蕭紅也曾有一個“笑呵呵”的童年。但她也不幸地被家里早早安排了婚事,對此也曾反抗過。她的反抗,帶來的是父親和她“斷絕關系”。之后,蕭紅終究是扛不住生活的重壓,年紀輕輕便因病過世了。因此她能成功地塑造出團圓媳婦這樣一個形象,也就不奇怪了。她原來就是在發(fā)出內心的吶喊啊。讓我們走進《呼蘭河傳》,體味蕭紅筆下的小城冷暖吧。
(作者系江蘇省南京市芳草園小學劉穎工作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