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問題也日漸凸顯,根據(jù)《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 年)》,我國超重者的占比已經(jīng)高達50.7%,這一數(shù)據(jù)預示著肥胖已成為威脅我國民眾健康的一大難題。的確,過胖的身材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骨關節(jié)疾病等慢性疾病。
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主要用于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其計算公式為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正常值為18.5~23.9。而因成年人的身高基本固定,所以體重成了決定BMI 的關鍵。
但BMI 只是一個參考指標,還不能準確反映個體的健康狀況。例如,對于運動員等肌肉較為發(fā)達的人,由于其肌肉含量較高,BMI 可能會偏高顯示超重,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肥胖或不健康。同樣,對于老年人,由于肌肉量減少,BMI 可能處于正常范圍內(nèi),但實際上身體脂肪含量可能較高。因此,有時候一個人BMI 過高也許并不是肥胖,而另外一些肌肉很少的人,雖然脂肪多,但 BMI 可能在正常范圍內(nèi),也并不意味著一定健康。所以若想要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和管理身材,除了BMI 以外,還需要結合體脂百分比、骨骼肌指數(shù)以及身體水分率。
體脂百分比是指身體中脂肪組織的重量占總體重的比例,它比BMI 更能準確地評估健康狀況。
體脂百分比常見的測量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生物電阻抗分析法
這種相對簡便且非侵入性的方法會通過向身體發(fā)送微小的電流,根據(jù)電流在不同組織中的傳導速度來估算體脂百分比。
●皮脂厚度測量法
使用特殊的皮脂厚度卡尺,測量身體不同部位的皮脂厚度,并結合公式計算,大致推測個體的體脂含量。我國目前沿用的是日本鈴木—長嶺公式:
男性體脂百分比=(0.911×腹部皮脂厚度+0.73×肩胛下角皮脂厚度-12.0)÷ 體重×100%。
女性體脂百分比=(0.78×腹部皮脂厚度+0.58×肩胛下角皮脂厚度-7.8)÷體重×100%。通常測量的部位包括上臂后側肱三頭肌、背部肩胛下角、腹部臍右側2 厘米處等。
●雙能 X 射線吸收法
體脂百分比測量較為精確但費用較高。此法通常利用兩種不同能量的 X 射線來區(qū)分脂肪、肌肉和骨骼等組織,從而計算體脂百分比。
以上三種方法可以在綜合性醫(yī)院的營養(yǎng)科、體檢中心等由專業(yè)人員操作、分析得出體脂百分比報告。
對于不同性別和年齡段的人群,健康的體脂百分比范圍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成年男性的健康體脂百分比在10%~20% 之間,20%<脂肪含量≤25% 為超重,脂肪含量>25% 為肥胖。成年女性的體脂百分比在18%~28% 之間為健康,28%<脂肪含量≤ 35% 為超重,>35% 為肥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在更年期后,女性的體脂百分比可能會有所上升。
過高的體脂百分比會增加患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大量的脂肪堆積在體內(nèi),特別是內(nèi)臟周圍,會給心臟、肝臟等重要器官帶來額外的負擔,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發(fā)病率上升。
過低的體脂百分比也并非健康的象征。它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激素分泌失衡、免疫力下降,甚至會影響生殖系統(tǒng)的正常運作。
那么,該如何維持理想體脂百分比呢?
飲食控制
每天攝入的熱量低于身體消耗的熱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如雞胸肉、魚蝦、豆類)的攝入,減少精制谷物、高糖飲料、油炸食品和加工肉類的攝取。選擇復雜碳水化合物(如糙米、燕麥等),限制簡單碳水化合物(如白糖、白面包等)的食用;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增加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堅果)的攝入。
增加有氧運動
每周至少進行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幫助消耗多余的熱量和脂肪。
管理壓力
長期處于高壓力狀態(tài)可能導致激素失衡,增加食欲進而促使脂肪堆積??赏ㄟ^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減輕壓力。
多喝水
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出廢物和毒素。
定期監(jiān)測
定期測量體脂百分比,根據(jù)變化調(diào)整計劃。
保持耐心和堅持
降低體脂百分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
骨骼肌指數(shù)是用于評估人體骨骼肌量的一個指標。成年男性骨骼肌指數(shù)的正常范圍在7.26~10.05千克/米的平方,成年女性在 5.45~7.25 千克/米的平方。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shù)據(jù)會因年齡、種族和身體活動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可以前往綜合性醫(yī)院,通過生物電阻抗分析、雙能 X 射線吸收測定法、計算機斷層掃描(CT)等方法了解自己的骨骼肌指數(shù)。
擁有良好的骨骼肌指數(shù)意味著擁有更強的力量、更好的耐力和更敏捷的身體反應能力,有助于輕松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無論是爬樓梯、搬運重物,還是進行體育鍛煉。但骨骼肌指數(shù)過低可能會導致身體虛弱、容易疲勞,增加受傷的風險,甚至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引發(fā)一系列健康問題。
要想提高骨骼肌指數(sh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力量訓練
在專業(yè)教練或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定期的抗阻訓練(舉重、俯臥撐、深蹲),有效促進肌肉生長和增強,需逐漸增加訓練的重量和強度,避免受傷。
●飲食控制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攝入足夠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和健康脂肪外,還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鈣、鎂等),以支持訓練和肌肉生長。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保證每晚8小時左右的高質(zhì)量睡眠,讓身體有時間修復和增長肌肉。
●合理的訓練計劃
制訂一個全面訓練計劃,并給每個肌肉群足夠的恢復時間,一般同一肌肉群訓練應間隔48~72 小時。避免過度訓練,以免導致身體疲勞和受傷,反而不利于肌肉生長。
身體水分率,即人體內(nèi)水分所占體重的比例,它對于維持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狀態(tài)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常的身體水分率因年齡、性別和身體組成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成年男性的身體水分率在50%~65% 之間,成年女性在45%~60% 之間。身體水分率可以通過生物電阻抗分析法、家用身體成分分析儀等方法檢測,有條件的小伙伴也可以咨詢專業(yè)的營養(yǎng)師或醫(yī)生,根據(jù)自身具體情況,推薦最合適的檢測方式和解讀檢測結果。
適宜的身體水分率對于身體的新陳代謝、血液循環(huán)、營養(yǎng)物質(zhì)輸送以及體溫調(diào)節(jié)都有著關鍵意義,有助于更好地規(guī)劃飲食和運動。水分不足可能導致疲勞、認知能力下降、消化問題以及心血管負擔加重。相反,水分過多也可能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如腎臟功能障礙或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因此,定期檢測身體水分率,對及時發(fā)現(xiàn)潛在的健康風險與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益處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