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還應落實勞動教育,構建“勞育+智育”的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從四個方面簡要論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原則,而后從口語交際教學、課內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五個方面,就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具體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勞動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課題“基于‘生活力’培養(yǎng)的小學新勞動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H2022107)。
作者簡介:邢光花(1983—),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先鋒小學。
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將勞動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豐富課程內容。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基本學情組織多元化的語文課堂活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對此,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將語文教學和勞動教育結合起來,在口語交際教學、課內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為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原則
(一)適度性原則
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勞動教育,教師應遵循適度性原則來進行課堂活動的設計[1]。首先,教師要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深入思考如何滲透勞動教育,從哪些方面入手,怎樣把握滲透的廣度與深度等問題。其次,教師要從學生的基本學情出發(fā),基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理念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任務,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勞動教育。最后,教師要嚴格把控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在課堂上的時間占比,合理組織課內外活動,避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實踐性原則
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以引導學生賞析語言文字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但是,如果教師僅僅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就會導致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以及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因此,教師要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提高勞動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時,教師應遵循實踐性原則,以講授課程知識為主,以開展實踐活動為輔,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勞動經(jīng)驗,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三)科學性原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正確勞動態(tài)度以及勞動精神為目的。一方面,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由淺入深地引出課程重難點知識,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初步了解;另一方面,教師要打破學科之間的限制,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其中蘊含的勞動知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诖?,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應遵循科學性原則優(yōu)化課堂活動的設計,以提高學生勞動素養(yǎng)。
(四)創(chuàng)造性原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在不同情境下大膽想象,提出新穎的觀點,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對此,教師要遵循創(chuàng)造性原則優(yōu)化教學設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參考挖掘教材中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內容,組織個性化的教學活動,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權利和機會,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助力。另外,教師自身也要秉持終身學習理念,樹立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注重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和授課水平的提升,從多個維度開發(fā)語文教學和勞動教育課程資源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路徑分析
(一)結合口語交際教學,加深學生勞動感悟
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此類活動具有生活性和情境性特點,是滲透勞動教育的良好依托。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深入解讀教材內容,根據(jù)課程主題有意識地引入關于勞動的話題,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具體來說,在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的主題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利用問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師生交流中逐漸引出勞動教育內容。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課堂學習的收獲,闡述自己對勞動的理解,同時適當引導學生,使其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需要注意的是,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耐心引導學生,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在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進行勞動教育[2]。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父母之愛”的教學為例,該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旨在讓學生在交際與溝通中理解什么是父愛和母愛,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了以合理的方式滲透勞動教育,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討論父母撫養(yǎng)兒女的辛苦,而后以此為契機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如何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勞動等。以父母的日常生活為切入點設計個性化的思考問題,滲透勞動教育,使學生從勞動的角度進行口語交際,可促進學生靈活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闡述自己對父母的理解以及對勞動的看法,助力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總之,口語交際教學與勞動教育的結合創(chuàng)新了語文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路徑,對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立足課內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勞動情感
課內閱讀教學是滲透勞動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很多與勞動有關的素材,抒發(fā)了作者對勞動的贊美與熱愛之情?;诖?,教師要注重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選擇有針對性的語篇,在綜合考慮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認知特點、思維模式等因素的基礎上,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讓學生逐漸體會勞動之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方式還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課文,深入體會文本的深層內涵,在作者生動的描述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另外,勞動教育較為抽象,為了提升教育效果,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播放相應的圖片或視頻,以信息技術輔助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促進學生勞動情感的培養(yǎng)[3]。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趙州橋》的教學為例,首先,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趙州橋的圖片,引導學生猜測這是什么橋,知道哪些與其有關的歷史故事,從而引出教學內容。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圖片詳細介紹趙州橋的外形特點,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為什么說趙州橋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標出文中描寫趙州橋雄偉、堅固的句子,分析作者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并與同桌交流如下問題:一種建筑物能在世上存留幾百年已經(jīng)很不容易,而趙州橋卻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那么,這期間它經(jīng)歷了哪些磨難?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經(jīng)過交流探討,會明白趙州橋為何如此堅固,同時切實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對他們產(chǎn)生敬意??傊谛W語文課內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感受勞動的價值,生成強烈的勞動情感,不僅可以提升語文教學效果,還能有效開展勞動教育[4]。
(三)借助課外閱讀教學,強化學生勞動觀念
課外閱讀教學具有開闊學生眼界的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幫助。要想將勞動教育合理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挑選符合學習興趣、與勞動有關的課外閱讀素材,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與分析,從而強化學生勞動觀念。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選擇的課外閱讀材料必須與教材內容有密切聯(lián)系,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智育和勞育相結合的最大價值,強化學生勞動觀念。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為例,課文講述了小蝌蚪為了找到媽媽而勇敢克服困難的故事。通過對文章內容的深入分析,學生可意識到,面對勞動中的困難,應保持勇氣和毅力,這樣才能克服困難,實現(xiàn)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課外閱讀材料——《小螞蟻的工作》。該文以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小螞蟻勞動的場景,蘊含堅持不懈、團結協(xié)作等勞動精神,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產(chǎn)生強烈的勞動意愿。教師應指引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小螞蟻的勞動過程,用流暢的語言闡述自己的閱讀感受以及對勞動的看法??傊?,課外閱讀教學能有效拓寬學生視野,使他們對勞動形成正確認識,同時結合真實的生活經(jīng)驗解讀勞動的意義,從而強化學生的勞動觀念。
(四)依托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勞動品質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內容,能夠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4]。為了讓勞動教育全面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勞動為主題開展寫作訓練,讓學生以書面表達的形式闡述自己對勞動的理解。對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寫作教學,摒棄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訓練模式,以勞動教育為核心設置半命題作文或撰寫倡議書、宣傳語等任務,以新穎的訓練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作文質量,還能培養(yǎng)學生勞動品質,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習作課“我學會了 ”為例,該習作課以半命題作文的形式展開,旨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學習走路、嘗試畫畫、練習拉二胡等內容的圖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暢談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次“學會”,從而確定作文主題。例如,若有學生選擇以“我學會了刷碗”為標題進行寫作,教師可為其提供創(chuàng)作靈感:為什么學習刷碗?當時的心情怎樣?學習過程中最難忘的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否克服了困難?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學生可以合理選材,將勞動的原因、過程、結果條理清晰地寫出來,并加入適當?shù)男睦砻鑼?,從而增強作文的感情色彩。依托寫作教學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以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為切入點梳理寫作思路,運用恰當?shù)膶懽骷记擅枋鍪虑榈膩睚埲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促進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融入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勞動過程中才能使其更好地體會勞動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以勞動為主題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加深對勞動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勞動模范”的評選活動,以月為單位選出近期熱愛勞動的學生模范,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勞動經(jīng)歷與真實感受,以榜樣的示范作用,使更多學生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讓每個月被評為“勞動模范”的學生帶領其他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并將這個過程記錄下來,以作文的方式表達真實的勞動感受,實現(xiàn)學生寫作能力和勞動素養(yǎng)的雙線培養(yǎng)[5]。
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應局限于校內的班級值日、大掃除等,教師要注重鼓勵學生在家中開展勞動實踐。比如,鼓勵學生放學后幫助父母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如收拾碗筷、扔垃圾、給花澆水等,這樣學生既能讓父母多些休息時間,又可以鍛煉自身的勞動能力,具有一舉兩得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與勞動有關的話劇表演活動,將班級學生分為5人小組,各組選出一名組長,明確組內成員分工,確定撰寫劇本、設計動作、準備服裝等的人員,而后合作開展話劇表演。比如,學生可以扮演農民、建筑師、環(huán)衛(wèi)工人等角色,結合生活場景進行表演,以形象的表演體現(xiàn)自己對勞動的理解。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豐富語文教學活動,還能深化學生的勞動感悟,強化學生勞動意識,實現(xiàn)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勞動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提高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結合語文課程的特點和目標創(chuàng)新設計課堂活動,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口語交際教學、課內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語文實踐活動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中,在發(fā)揮語文學科育人優(yōu)勢的同時實施勞動教育,讓學生獲得勞動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的同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愛霞.勞動教育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融合與滲透[J].智力,2023(35):45-47.
[2]鄭靜.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與勞動教育融合教學的路徑分析[J].教育界,2023(31):128-130.
[3]魏顯勇.勞動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39(9):88-90.
[4]王詔靜.勞動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機滲透[J].天津教育,2022(26):123-125.
[5]趙燕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探究[J].學周刊,202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