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讓學生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對所學內容展開深層次的探索,最終形成更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探討深度學習視角下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的原則,結合相應的教學案例,從單元主題、教學目標、歷史問題、合作探究四個方面,對教學活動的實施與開展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
作者簡介:馬萍(1981—),女,廣東省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
深度學習視角下的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強調以一個明確的概念為學習線索,為學生打造具有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歷史學科具有時間跨越大、主題廣泛、事件豐富、人物眾多的特點,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開展大概念單元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深度,還能有效整合零散、細碎的歷史知識。基于此,高中歷史教師應加強對教學內容的開發(fā),精心選取教材資源,以綜合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深度學習的價值。
一、深度學習視角下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原則
(一)聯(lián)系理論與實際原則
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為保證大概念單元教學的有效實施,教師應聯(lián)系理論與實際,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與應用。具體來說,教師要將抽象的歷史概念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由歷史延伸到實際生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所學知識,以此確保深度學習的有效性,彰顯大概念單元教學的優(yōu)勢。
(二)學生學習主體性原則
高中生的思維逐漸發(fā)展成熟,生活經驗較為豐富,獨立學習、自主思考能力較強。深度學習視角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為保證大概念單元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合作探究、小組學習、問題思考、課題任務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深度探索的契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此確保課程活動的整體質量。
(三)系統(tǒng)化與完整性原則
系統(tǒng)化與完整性原則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材雖然具備時間跨度大的特點,但其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關聯(lián)性較強,歷史時間線、過程、結果、影響等多個方面聯(lián)系緊密?;谶@一特點,在大概念單元教學活動的設計中,教師應立足單元學習中心,為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習框架,以一個完整的流程實施教學活動,讓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1]。
(四)多元化與包容性原則
多元化原則要求教師在實施大概念單元教學時尊重學生的不同背景和觀點,鼓勵其對一個歷史現(xiàn)象、問題展開深度探究,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歷史事件和現(xiàn)象,運用史料資源促進學生多元思維的發(fā)展。包容性原則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學資源的開放性,將多個歷史知識融入教學活動中,通過具有指向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以此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深度學習視角下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策略
深度學習視角下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以綜合性學習活動為主,需要教師提煉單元整體概念,并圍繞學習主題為學生科學設計教學活動,以多元的歷史知識,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本文結合相關知識的教學,對深度學習視角下的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提煉單元概念,圍繞單元主題綜合設計
深度學習視角下的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以課時為基礎的學習活動的限制,能將同單元的課程有效整合,以綜合性單元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取更加全面的知識內容。該教學方法的運用能讓學生將前后知識有效聯(lián)系起來,并讓學生在探究知識共同點與不同點的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歷史知識的本質?;诖?,教師可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學習單元進行深度分析,提煉單元概念,并圍繞此概念帶領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在提煉單元概念時,教師可先根據(jù)單元導語、各課標題等不斷提煉重點知識內容,再根據(jù)重點知識內容確定單元概念。以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本單元導語對單元學習內容進行了概括,這能為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提供參考。比如,導語中“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情況以及早期國家特征”一句,對應的是本單元的第一課;“理解戰(zhàn)國時期變法運動的必然性,了解孔子、老子學說與百家爭鳴局面及其意義”,對應的是本單元的第二課?;诖?,在大概念單元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導語對單元課程內容進行分析,從單元主題“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到課時標題,通過對夏、商、西周等朝代的分析,提煉出本單元的學習概念“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國家特征”。之后,教師便可以此概念為教育主題,帶領學生對歷史知識展開深度學習。
(二)立足核心素養(yǎng),確定單元教學活動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目標,提高教育活動的針對性,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分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的內容,這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為充分發(fā)揮深度學習理念及大概念單元教學的教育價值,教師應立足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設計教學活動,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教育導向,通過對課程資源的分析與整理,選擇具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大概念單元教學目標。
以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圍繞遼、宋、夏、金、元等朝代的民族政權展開闡述,主要學習目標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在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fā)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基于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教師可圍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五個方面制定大概念單元教學目標,以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比如,教師可設置如下目標。
1.唯物史觀:通過單元學習,進一步了解兩宋時期的政治與軍事,并結合史料進一步了解北宋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了解該時期政治上發(fā)生的變化。
2.時空觀念:通過整合單元知識,充分了解遼、夏、金、元政權的建立、發(fā)展及相關制度的建設,正確認識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在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fā)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3.史料實證:通過綜合性學習及歷史資料分析,深入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時代趨勢等方面產生的變化。
4.歷史解釋:在學完本單元所有課程后,正確解讀兩宋在文化方面的新變化,并了解少數(shù)民族文化與漢族文化的融合發(fā)展。
5.家國情懷:結合古代歷史與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感受經濟、文化成就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
確立單元教學目標后,大概念單元教學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向會更加明確。在單元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學生能有目的、有計劃地展開歷史探究學習,通過綜合性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質量,建立起更加完整的知識框架,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關注實際學情,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學習
在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學情,根據(jù)學生在單元學習中的情況,靈活調整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學情涉及的內容較多,教師在了解學生學情時,既要觀察學生對不同歷史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又要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的表現(xiàn),以此評估學生的知識接受情況與心理情況。高中生已具備一定的歷史學習經驗,其對歷史學習并不陌生,能獨立完成部分歷史學習活動。但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有部分學生的歷史知識接受能力較強,有部分學生容易混淆歷史知識。對此,為保證深度學習視角下大概念單元教學的整體質量,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教育作用,靈活調整教育活動,以問題引導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深入探究歷史知識,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3]。
以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中古時期各地區(qū)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的變化,了解世界各地區(qū)的社會狀況,同時了解同一時期世界各區(qū)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本單元學習內容共分為中古時期的歐洲、中古時期的亞洲、古代非洲與美洲三個部分,對中古時期世界各地的歷史進行了闡述。由于本單元知識涉及的地區(qū)較多,且內容較零散,因此部分學生在分析史料知識時,容易混淆各個概念。基于這一學習問題,在大概念單元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設置具有系統(tǒng)性的學習任務或問題,具體如下:(1)梳理中古時期歐、亞、非、美地區(qū)的文明發(fā)展歷程及各文明特征,繪制思維導圖;(2)研習史料,探究不同地區(qū)文明的差異性,總結成因,認識人類文明的多元性,形成正確的文明觀[4]。教師布置這樣的單元學習任務,可幫助學生理解、區(qū)分各個歷史知識點。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能邏輯清晰地總結出各地區(qū)文明具有的不同特點,并學會從歷史的角度分析當今人類文明存在多元性及差異性的原因。教師開展這樣的教學能有效達成大概念單元教學目標,并讓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度探究。
(四)調整教學方式,合作探究加大學習深度
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不斷深入,高中歷史教學模式、教學主體發(fā)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教學模式已成為過去式,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逐漸成為當下教學的主流形式。因此,為保證大概念單元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堅持使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推動相關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诖?,在課程構思活動中,教師要學會“教育放手”與“走下講臺”,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這樣既能有效整合單元教學內容,又能調動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積極性,讓其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以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的教學為例,立足教材整體進行分析,本單元在世界史學習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既能與第二單元相呼應,又能為后續(xù)的教學做鋪墊。詳細剖析本單元教材內容可知,本單元的核心內容包括“全球航路的開辟”以及“全球聯(lián)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兩個方面。該部分歷史知識對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其在初中歷史學習中已經接觸過相關內容,已具備相應的知識基礎。同時,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诖耍趩卧虒W中,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為其布置單元學習任務。比如,教師可基于單元主題,為各個學習小組呈現(xiàn)多元的學習史料,并結合特定的時空背景,對史料知識展開全面分析,通過組織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運用相關材料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從而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歷史知識框架,有效發(fā)揮大概念單元教學的作用[5]。
結語
文章對深度學習視角下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研究展開探討,立足高中生學習實情與高中歷史學科特點,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幾點可行之策。深度學習視角下的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教學活動,能打破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的限制,將零散、細碎的歷史知識有效串聯(lián)起來,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教師應加大對“深度學習”與“大概念單元教學”的研究,基于學生實情科學設計教學活動,以綜合性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遷移與運用,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萍華.高中歷史學科大概念提煉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10):80-82.
[2]王霞.大概念統(tǒng)領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2(20):53-55.
[3]姜振煥.“大概念”視域下高中歷史主題教學策略:以“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為例[J].高考,2022(30):145-147.
[4]陳玉鑾.深度學習視角下高中歷史大概念單元授課策略[J].天津教育,2022(28):102-104.
[5]何軍國.學科大概念統(tǒng)攝下高中歷史單元教學的實施路徑初探[J].試題與研究,2022(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