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凌晨,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德黑蘭遭暗殺身亡。30日下午,他參加了伊朗新總統(tǒng)的就職典禮。據(jù)報道,哈尼亞并非死于空襲,而是被藏于他下榻賓館的炸彈炸死。該賓館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負責運營和保衛(wèi),哈尼亞曾多次入住。爆炸裝置在事發(fā)前約兩個月就被偷運入該賓館,31日確認哈尼亞在房中后,炸彈經(jīng)遙控引爆。
伊朗方面對暗殺行動作出迅速反應,最高領袖哈梅內(nèi)伊當天下令對以色列發(fā)動直接打擊。他表示:“我們有責任為(哈尼亞)灑在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領土上的鮮血報仇?!?月1日,也門胡塞武裝領導人阿卜杜勒·馬利克·胡塞發(fā)表講話稱,“以色列的行為是對一切準則的公然踐踏,是無恥的犯罪”。他表示,將通過軍事手段回應這些犯罪行為。
暗殺事件足夠令人震驚,但顯然并不孤立。7月27日下午6點,以色列控制下的戈蘭高地,雖然沒有球賽,但足球場內(nèi)滿是運動愛好者。突然,防空警報響起,幾秒鐘后一枚火箭彈撕破鐵絲網(wǎng)落入球場,造成12名兒童和青少年死亡,44人受傷。3天后,以色列在黎巴嫩貝魯特南郊用無人機定點清除了真主黨高級軍事指揮官福阿德·舒庫爾。舒庫爾因參與1983年對美國駐貝魯特海軍陸戰(zhàn)隊軍營的襲擊,長期被美國懸賞500萬美元征集其行蹤。根據(jù)伊朗和哈馬斯的指控,幾個小時后,以色列又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定點清除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
哈尼亞平時在卡塔爾多哈生活和工作,本輪巴以沖突以來,鑒于卡塔爾積極斡旋哈馬斯和以色列?;鹫勁?,以色列承諾不在多哈定點清除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此次去德黑蘭是參加伊朗總統(tǒng)就職大典,以色列的暗殺嚴重侵犯了伊朗的主權,更是對伊朗的政治冒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伊朗問題專家梅納赫姆·梅爾哈維說,“以色列在德黑蘭制造暗殺事件不是第一次,但這次最為無恥?!?月20日,以色列曾直接空襲也門,打擊胡塞武裝。
哈馬斯、真主黨和伊朗都是“抵抗軸心”的成員。本輪巴以沖突爆發(fā)以來的10個月中,“抵抗軸心”與以色列之間一直沖突不斷。在過去短短10天里,以色列與“抵抗軸心”的幾乎所有力量,包括胡塞武裝、真主黨、哈馬斯、伊朗的關系都驟然緊張,中東局勢進入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tài)。在“抵抗軸心”與以色列的殊死較量中,以色列想傳達的信息是:以方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殺死任何對以色列有威脅的人?!暗挚馆S心”想傳達的信息是:“抵抗軸心”永遠不可能被消滅,隨時可以從加沙、約旦河西岸、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也門等地襲擊以色列。
哈馬斯與以色列在雙方的斗爭中并非單打獨斗,而是各有幫手。以色列得到美歐力挺,全球約有30個國家(基本上都是美歐國家),認定哈馬斯是“恐怖組織”。哈馬斯則是“抵抗軸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后者的直接軍事支援,以色列人因此感嘆他們同時面臨著“7條戰(zhàn)線”。
“抵抗軸心”抵抗的是美國與以色列,基本成員包括伊朗、敘利亞、伊拉克伊斯蘭抵抗組織、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哈馬斯等,趕走美國、消滅以色列是其最大公約數(shù)。這是一個相當松散的協(xié)作網(wǎng)絡,相互之間沒有任何正式的條約、憲章或協(xié)議,幫與不幫全靠自覺。
本輪巴以沖突之初,哈馬斯就號召“抵抗軸心”的所有力量同時發(fā)動對以色列的全面戰(zhàn)爭。雖未能完全如愿,但是“抵抗軸心”成員歷史上首次協(xié)同行動,分散了美以的注意力,增加了美以的戰(zhàn)爭成本,從而盡最大可能避免哈馬斯被消滅。一時間,伊拉克伊斯蘭抵抗組織襲擊美國軍事基地,真主黨空襲以色列北部領土,也門胡塞武裝攻擊紅海船只。不過,策應和支持哈馬斯并非“抵抗軸心”成員行動的全部目的,甚至不是首要目標。
與哈馬斯不同,“抵抗軸心”其他成員不會把身家性命都搭進去,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既支持哈馬斯,又推進自己的目標。各方都有自己本地的、長期的斗爭目標,比如,胡塞武裝要提升自己在也門國內(nèi)外的合法性,伊拉克民兵想把美軍趕出伊拉克,伊朗則希望借此擴大在地區(qū)的影響力。
以色列也不想浪費任何一場危機,現(xiàn)在正試圖借機一舉解決真主黨問題?!暗挚馆S心”和以色列都吃準對方不想要戰(zhàn)爭,因此拼命往戰(zhàn)爭邊緣推進,試探對方紅線。這是典型的戰(zhàn)爭邊緣政策的思維和邏輯,有關各方妥協(xié)退讓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戰(zhàn)爭升級的可能性越來越大。2024年4月1日,以色列先踩伊朗紅線,襲擊伊朗駐敘利亞領館,導致雙方互相襲擊對方本土。7月19日,也門胡塞武裝試探以色列紅線,用無人機襲擊特拉維夫,造成以色列居民1死10傷,導致以色列此后在歷史上首次攻擊也門。
歷史上,伊朗從來沒有為了給“抵抗軸心”出頭而直接襲擊以色列,但這次不一樣。哈尼亞遭暗殺后,伊朗什葉派圣城庫姆的賈姆卡蘭清真寺,再次升起了象征“不公正流血”的紅色“復仇旗幟”。據(jù)報道,上一次升起這面旗幟,是在伊朗克爾曼恐襲爆炸事件之后。哈尼亞在德黑蘭遭暗殺,表明以色列可以隨時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定點清除任何一個人,這對伊朗國家安全和領導人安全是個巨大的威脅。伊朗必須采取反制措施,對以色列形成有效威懾,迫使以色列不敢再采取類似舉動。
過去十余年中,至少20名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高級官員和核物理學家遭到以色列暗殺。這一次,哈尼亞是出席伊朗總統(tǒng)就職典禮的客人,當日80多個國家和機構的領導人出席就職典禮。因此,伊朗哪怕不愿同以色列發(fā)生全面戰(zhàn)爭,也必須實施強有力的報復,即使冒著全面戰(zhàn)爭的風險。
7月31日,在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nèi)伊指示,伊朗將協(xié)同“抵抗軸心”所有成員對以色列本土發(fā)動直接攻擊。之前,如果說伊朗對以色列搞“代理人戰(zhàn)爭”,以色列則對伊朗搞“影子戰(zhàn)爭”,雙方極少發(fā)生正面軍事沖突。4月的相互襲擊,是歷史上伊朗與以色列首次打擊對方本土,由于雙方控制得當,損失不大,沒有引發(fā)更大規(guī)模沖突。實現(xiàn)這樣的效果,不僅需要雙方施展高超的外交和謀略手段,更需要運氣,不能發(fā)生任何誤打誤判。
此次定點清除哈尼亞,不是以色列在伊朗實施的首次暗殺、破壞行動,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事實上,這可能已成為以色列對伊朗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國際輿論將以色列的做法稱為“影子戰(zhàn)爭”,以色列領導人則自稱是“戰(zhàn)爭之前的戰(zhàn)爭”,意指以色列要在公開爆發(fā)戰(zhàn)爭之前削弱伊朗的實力。
2018年初,以色列把一卡車的伊朗核檔案從德黑蘭倉庫盜運到以色列;2020年11月,以色列在德黑蘭街頭暗殺伊朗知名核科學家;2021年,以色列破壞伊朗納坦茲核設施;2022年,以色列又在德黑蘭暗殺伊朗革命衛(wèi)隊領導人……這一系列行動說明,以色列針對伊朗的“影子戰(zhàn)爭”日益直接、公開、大膽。
伊朗在“影子戰(zhàn)爭”中明顯處于下風。面對以色列頻頻把戰(zhàn)火延燒到自己家門口的窘境,伊朗雖然每次都誓言報復,但迄今為止,既沒能挖出以色列安置在伊朗內(nèi)部的情報、暗殺網(wǎng)絡,也沒能對以色列發(fā)動具有威懾力的報復行動。而在2022年4月,以色列摩薩德竟在德黑蘭秘密抓捕和審訊了一名伊朗革命衛(wèi)隊圣城旅的特工,還將審訊錄音予以公布。這說明,以色列間諜網(wǎng)不僅能有效逃避伊朗的反間諜偵察,而且有能力在德黑蘭主動實施反間諜行動。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只要伊朗拿不出有效的反制措施,以色列的“影子戰(zhàn)爭”就會持續(xù)擴大。
伊朗的反制或已在路上。根據(jù)目前各方面的信息,這一次伊朗將同“抵抗軸心”伙伴再次對以色列發(fā)動打擊,但是打擊的尺度并不好把握。如果像上次一樣以色列毫發(fā)未損,那么伊朗難以重新建立“威脅信譽”;如果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又必將遭受以色列更大規(guī)模的報復。因此,伊朗的報復要既重又輕,這是一門非常復雜的藝術。
不過,再復雜的報復“藝術”,也解決不了中東的暴力螺旋。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感到恐怖的黑洞。
轉載自《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