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候干燥、氣溫下降,孩子易因感受風寒邪氣而感冒。下面為大家介紹幾個應對小兒感冒的方法。
對于流涕、鼻塞的感冒輕癥患兒,家長可取羌活、荊芥、柴胡各15 克,加連須蔥白100 克及連皮生姜15 克,用水煎煮20 分鐘,然后將藥液倒入浴盆,待水溫適宜后給孩子進行洗浴,每天1 次。
中醫(yī)推拿可起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祛風解表的作用。對于不同癥狀的感冒患兒,可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
1. 高熱者可清肺經、清天河水、掐五指節(jié)。
清肺經:沿患兒無名指掌面,由指根向指尖單向直線推動。
清天河水:沿患兒前臂內側正中線,從腕橫紋推至肘橫紋。
掐五指節(jié):用拇指指甲依次掐患兒手背五指第一指間關節(jié)橫紋處。
2. 咳嗽者可順運八卦、揉二馬穴。
順運八卦:以患兒掌心為圓心,以圓心到中指指根橫紋距離的2/3 為半徑畫圓,用拇指指端沿此圓順時針推揉。
揉二馬穴:按揉患兒手背第四、第五掌指關節(jié)間后方凹陷處。
3. 流清涕、鼻塞嚴重者可推三關穴、揉風池穴、拿肩井穴。
推三關穴:沿患兒前臂外側緣,自腕橫紋推至肘橫紋。
揉風池穴:兩手拇指置于患兒風池穴(位于頸后枕骨下,兩個“大筋”外側緣的凹陷中,與耳垂平齊,左右各一),其余四指固定患兒頭部,拇指分別沿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按揉風池穴。
syVZ99evBUYHHwKL6lESfg==拿肩井穴:拇指置于患兒肩井穴(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處),其余四指輕扶于患兒肩前,與拇指相對用力,提拿起整個肩部肌肉,一拿一放交替進行。
需要提醒的是,若上述方法不能緩解癥狀,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