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菊花盛開。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古人稱其為“延壽客”?!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菊花“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本品入肺經(jīng),善疏散風熱而清利頭目;入肝經(jīng),善泄熱益陰而平肝明目。
菊花的功效有很多,主要適用于以下幾類病癥。
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溫病條辨》指出,菊花味辛疏散、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能疏散肺經(jīng)風熱,但發(fā)散表邪之力不強。本品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所致發(fā)熱、頭痛、咳嗽等癥,每與性能功用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并常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飲。
肝陽眩暈,肝風實證 《通俗傷寒論》記載,菊花入肝經(jīng),能清肝熱、平肝陽,常用于治療肝陽上亢、頭暈目眩,每與石決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潛陽藥同用。
目赤昏花 菊花辛散苦泄、微寒清熱,入肝經(jīng),既能疏散肝經(jīng)風熱,又能清泄肝熱以明目,故可用于治療肝經(jīng)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治療前者,菊花常與蟬蛻、木賊、白僵蠶等疏風明目藥配伍。治療后者,菊花常與石決明、決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治療肝腎精血不足所致視物不清,菊花又常配伍枸杞、熟地黃、山茱萸等滋補肝腎、益陰明目藥,如杞菊地黃丸。
瘡癰腫毒 菊花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可治療瘡癰腫毒,常與金銀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參考以下方法,在中醫(yī)師的指導下服用菊花。
菊花茶 取菊花9 克,梨皮9 克,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后悶10 分鐘,代茶飲用。
功效:疏散風熱、止咳潤燥。
菊花粥 取菊花15 克,粳米60 克,枸杞10 克。將菊花研成細粉備用。往鍋中倒入淘洗好的粳米,加適量水煮粥。粥快煮熟時,放入菊花粉、枸杞,再煮5 分鐘即成。
功效:散風清熱、平肝明目。
楂菊紫菜湯 取紫菜50 克,山楂20 克,菊花20 克,味精、鹽適量。將山楂、菊花洗凈,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備用。將紫菜泡發(fā)后洗凈,放入鍋中,倒入山楂菊花汁一起煎煮,待紫菜煮熟后,放入味精和鹽調味即成。
功效:清熱消食。氣虛胃寒、食少泄瀉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