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是全國敬老月,讓我們一起來關(guān)注老年人的牙齒健康。健康長壽的老年人多半擁有一口還不錯的牙齒。因為牙齒健康,所以“吃嘛嘛香”,營養(yǎng)跟得上身體的需要,老年朋友才能保持健康體魄,同時更好地抵抗衰老。但眾所周知,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牙齒數(shù)量減少,牙周疾病、咀嚼功能障礙等口腔疾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
此外,很多老年人在愛牙護牙這件事上,總是會在觀念或行動上陷入誤區(qū)。比如,出于一種本能的恐懼,很多老年人在牙齒出問題時不在第一時間到醫(yī)院接受治療;“能吃藥絕不拔牙”“牙齒不能殺神經(jīng)”“洗牙毀牙”等錯誤觀點也在老年群體中廣泛流傳。下面,我要跟老年人好好聊聊在牙齒的維護保養(yǎng)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不少老年人認為,如果拔了一顆牙,滿口的牙就都會松動,因此寧可吃藥,也不肯拔牙。事實與他們的理解恰恰相反。
一些老年人在年輕時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習慣每天只刷一次牙甚至不刷牙。退休后,他們有了大量的空閑時間,更應該改變不良口腔衛(wèi)生習慣。關(guān)于刷牙,老年人需要注意這幾點: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刷牙盡量多花點時間,少花點力氣。
我們的牙齒有很多個窩溝點隙,刷牙需要至少3 分鐘才能基本刷到這些衛(wèi)生死角。有些人刷牙喜歡使勁刷,認為“勁兒越大,刷得越干凈”。但實際上,過快過重地刷牙,力量大部分作用到了牙齒的平滑面上,清潔意義不大。還有些人刷牙時喜歡橫著刷,覺得這樣刷牙效率高。實際上,拉鋸式刷牙造成了牙齒頸部的快速磨耗,容易形成牙齒楔狀缺損。楔狀缺損的牙齒遇到冷熱酸痛時敏感或疼痛,嚴重時甚至會發(fā)生牙齒折斷。
對老年人來說,輕柔、細致、充分地刷牙,才是牙齒護理的基礎(chǔ)。此外,進食后及時漱口,也是非常重要的習慣,這樣可以減少口腔內(nèi)的食物殘渣在牙齒表面滯留的時間,防止齲齒和牙結(jié)石的形成。
對于牙齒來說,日常進食的咀嚼本身就是一種磨耗,但這種磨耗是有限度的,一般不會到磨損牙齒的程度。但如果長期咀嚼過硬的食物,就容易造成過度磨耗。有些老年人剝干果外殼和殼類海鮮時,習慣把牙齒當作工具。還有些老年人延續(xù)了年輕時的生猛,習慣用牙齒來開啟啤酒瓶瓶蓋。這些不良習慣,容易造成牙齒過度磨耗或突然劈裂。前牙磨損容易形成瓜子牙,影響美觀;后牙過度磨耗會造成咀嚼功能降低、咬物酸痛、牙根發(fā)炎等問題。
建議老年人在進食硬殼類食物如螃蟹時,使用相應的工具,避免牙齒受到暴力損傷。此外,吃飯時細嚼慢咽,不僅有利于消化,防止嗆咳,還能避免突然咬到食物中的硬物,如沙粒、骨頭等,造成牙齒突然劈裂。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很多老年人在牙齒出現(xiàn)問題時有諸多擔心:擔心給子女添麻煩,擔心花錢多,擔心看牙會痛……很多老年人不敢在牙痛的第一時間尋求醫(yī)生的幫助,往往拖到很嚴重了才治療。
還有的老年人不重視初期的牙痛,覺得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到自覺疼痛明顯而就診時,牙齒基本已經(jīng)發(fā)展到牙髓發(fā)炎甚至牙髓壞死、牙根發(fā)炎的程度,不能通過簡單的補牙來治療,而是必須通過根管治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殺神經(jīng)”,把發(fā)炎感染的牙髓組織徹底清除掉,才能有效緩解牙痛的癥狀。嚴重齲壞、反復腫痛的牙齒,甚至已經(jīng)失去了被保留下來的機會,只能拔除,后期修復的時間和經(jīng)濟成本也大大增加。
提醒廣大老年人,在牙齒齲壞的早期,往往會有塞牙、進食冷熱酸甜敏感、一過性酸痛等癥狀。這時的疼痛并不明顯,但如果有這些感覺,一定要第一時間就醫(yī)。
不少老年人認為,如果拔了一顆牙,滿口的牙就都會松動,因此寧可吃藥,也不肯拔牙。事實與他們的理解恰恰相反。
嚴重松動的牙齒往往在根面上附著大量牙石和牙菌斑,造成局部牙周膿腫、咬物無力、口腔異味,如同口腔里的“垃圾桶”。這些牙齒不僅會造成同側(cè)牙齒的廢用失能,還會因牙周感染破壞周圍牙槽骨,造成相鄰牙齒的過早松動。
因此,盡早拔除沒有咬合功能的松動牙,才是對余留牙齒和牙槽骨的保護,也才能為后期的鑲牙或種牙提供相對良好的條件。
對老年人來說,維持牙列的完整性非常重要。這不僅是影響面容及精神狀態(tài)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持咬合功能穩(wěn)定、避免咀嚼功能障礙的重要保證。牙齒的長期缺失會造成對頜牙伸長、后牙前傾等咬合關(guān)系的改變,進而導致剩余牙齒因代償而發(fā)生過度磨耗、劈裂、咬合關(guān)系紊亂、偏側(cè)咀嚼及顳下頜關(guān)節(jié)紊亂等一系列問題。
一般在拔牙后至少3 個月,拔牙處的傷口才會逐漸愈合,牙槽嵴黏膜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牙床”,才能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時,醫(yī)生才會考慮繼續(xù)鑲牙或者種牙。隨著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通過種植牙齒的方式獲得了“人生的第三副牙齒”。也有一些老年人由于身體因素,不能耐受種植手術(shù)而選擇傳統(tǒng)修復方式,包括以黏膜支持為主的可摘活動義齒修復和以鄰牙支持為主的固定義齒修復。不論選用哪種方式,都應該盡早修復缺失牙齒,減輕鄰牙的負擔,恢復正常的咬合功能,保持下頜關(guān)節(jié)的穩(wěn)定。
“口腔健康,全身健康”,絕不是一句空話。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口腔保健開始,老年人才能擁有一口健康好用的牙齒,實實在在地提高老年生活質(zhì)量,享受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