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總是來得讓人猝不及防,不知不覺間,人們就不再買西瓜了,晚上睡覺也突然不用開空調(diào)了。自此,每下一場雨,氣溫就會降低一些,而食物則一日比一日更有溫度。
每個季節(jié)都有與之對應(yīng)的食物,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瓜果、蔬菜品種豐富,而能盡早品嘗到一顆飽滿香糯的糖炒栗子,成為我每個秋天的小小心愿。
終究還是晚了一步,友人已經(jīng)在社交軟件的朋友圈曬出烤板栗,配圖中的栗子顆顆飽滿,色澤誘人,讓人一看便知秋意漸濃。板栗本是普通的食物,但在夏秋之交的時刻,若是在街頭看到賣板栗的小販,便能確定秋天真的來了。梁實秋曾寫過秋天的糖炒栗子:“孩子們沒有不愛吃栗子的,花幾個銅板就能買一包,用草紙包裹,再用麻莖兒捆好,熱乎乎的,有時甚至燙得手拿不住。拿回家后一時舍不得吃完,便藏在被窩垛里保溫?!辈恢瞄L寫板栗的梁老先生是否親自炒過。
下班后,我直奔常去的干果店,糖炒栗子果然被擺在顯眼的位置。我被空氣中濃郁的甜香吸引,激動到連價格都沒問,就對售貨員說:“來一袋。”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吃板栗,一股幸福感從胃里升騰而起。暖暖的、香香的板栗,仿佛秋天的信使,是我喜愛秋天的重要原因之一。
板栗的品種很多,我的家鄉(xiāng)盛產(chǎn)的遷西板栗就頗負(fù)盛名。它們的外形小巧玲瓏,呈紅褐色,表面有淺薄蠟質(zhì)層,色澤鮮艷且富有光澤;果仁呈米黃色,內(nèi)皮易剝、肉質(zhì)細(xì)膩、糯性粘軟、甘甜芳香、營養(yǎng)豐富。宋代詩人晁公溯曾有“風(fēng)隕栗房開紫玉”的詩句,今人也有“栗子飽滿如明月,粉糯綿軟似流云”的描述。當(dāng)我滿心虔誠地做好一瓶糖漬栗子時,它雖并非生活必需品,但給予我滿足與甜蜜。
對一種食物的喜愛,往往與童年的記憶有關(guān)。自我有記憶起,每逢秋風(fēng)漸起,板栗的香氣就會從高高的山野飄進(jìn)城市的小巷。奶奶總是一次性買很多,買回來后,極有耐心地在每顆栗子上切一刀,動作必須小心翼翼,然后拿到廚房里炒或煮。晚飯后,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剝栗子吃。并不是每顆栗子都容易剝的,我的指尖總是剝得紅紅的,奶奶心疼我,就直接幫我剝好。不一會兒,栗子就裝滿一小碗,我便捧著碗跑出去,邊玩邊吃。多年后回想起這一幕,奶奶的寵愛和香甜的板栗,構(gòu)成了那些秋天里完整的快樂畫面。
甚少下廚的父親,在板栗豐收之季,也會走進(jìn)廚房一展身手,烹飪一道拿手的板栗燜雞。咸香鮮嫩的雞塊,與甜糯的栗子相得益彰,再將濃稠的湯汁淋在米飯上,那就是我的最愛!
我漫步在秋日的街頭,路邊炒栗子的小攤上散發(fā)著熟悉的香味,總能勾起我對奶奶的思念,以及與板栗相關(guān)的美好回憶。奶奶在晚年之際,部分記憶已經(jīng)模糊,但她始終記得我愛吃板栗。當(dāng)我推著她散步時,她會指著栗子攤,一邊掏兜一邊說:“停一停,給你買點吃?!痹谀棠萄壑校矣肋h(yuǎn)是那個饞嘴、淘氣又貼心的小孫女。
時光荏苒,板栗成為我心中永恒的喜愛食品,它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情感的寄托,承載著我對往昔歲月的深深眷戀。
(編輯 黃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