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意義]研究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有助于豐富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相關學理體系,探明其內涵和邏輯、重心和特點,為提升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效能指明方向。[方法/過程]本文在廣泛閱讀國內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基于扎根理論進行多個案分析,通過確立研究對象、收集資料、問題與假設、分析與指導和形成結論五個過程,提出并完善了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討論了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路徑。[結果/結論]目前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有主導型模式、賦能型模式和拓展型模式,可以從主體、對象、內容、渠道和效果五個層面提升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
關鍵詞:媒體型智庫 輿論引導 扎根理論 案例研究
分類號:G206;C932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4.04.05
1 前言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提出,智庫應發(fā)揮積極作用,引導社會熱點,凝聚社會共識,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媒體型智庫是智庫與媒體融合的最新態(tài),也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主要方向[1]。研究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模式,對豐富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的學理體系意義重大。
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是指媒體型智庫發(fā)揮研究能力調研事實、生產(chǎn)觀點,并通過成熟媒介體系發(fā)表觀點、與公眾進行互動,進而對公眾輿論的關注點、發(fā)展方向與關注程度進行影響和調控的作用力。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是針對特定類型的媒體型智庫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典型問題,所形成的針對性應對策略,這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論。
目前,鮮有直接針對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方面的理論研究。本文基于扎根理論展開多個案的實證研究,通過提出假設并展開多案例研究修正假設的研究設計,提出并完善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進而討論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路徑,為推廣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經(jīng)驗提供啟示。
2 研究現(xiàn)狀
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的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下文主要從理論研究和實踐進展兩方面展開論述。
第一,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理論研究。智媒融合的初期,媒體智庫化轉型成為媒體型智庫,形成三種轉型類型:深度內嵌型、結構再造型和尋求外聯(lián)型[2]。在轉型過程中,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從媒體輿論引導力母體中脫離而出,開始轉變?yōu)橐环N新型的、具有影響力的引導力。在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組成方面,筆者團隊通過對當期領域的典型觀點匯總編碼,將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歸納為由演化傳播力、國際話語權力、議程設置力、“主旋律”領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構成[3]。
第二,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實踐進展。該類實踐有個案研究的分析介紹。例如,對瞭望智庫的建設實踐進行剖析[4],其中涉及輿論引導力的建設;又如,對美國知名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的輿論生產(chǎn)與傳播策略實踐展開研究,為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力提供借鑒[5]。再如,對英國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IFS)如何塑造有關該國經(jīng)濟新聞輿論的經(jīng)驗分析[6]。該類實踐也有對我國新型智庫建設的經(jīng)驗匯總,鄭海兵指出提高意識、增強載體、拓展話語模式、豐富復合型人才是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實踐的有效經(jīng)驗[7]。
當前,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既有理論上的探索,又有實踐中的摸索,理論和實踐的碰撞,在一定程度上積累和形成了針對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成功解決方案,為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模式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不能忽視的是,當前研究多聚焦提升輿論引導力的策略,而對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的理論建構很少有人探討,這也是本研究擬拓展的地方。
3 研究對象的確立與資料收集
3.1 確立研究對象
本文采用文獻閱讀法、對比分析法、訪談等方法來確立研究對象。依據(jù)中國人民大學蔡雯等[8]整理的媒體型智庫表,本文分析媒體型智庫對應的類型并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對該媒體型智庫的實際輿論引導力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如媒體平臺的建設、與用戶互動情況等;選取多個同類型媒體型智庫進行對比分析,從主體、對象、渠道、內容和效果五個方面選擇輿論引導效果綜合更好的媒體型智庫。最終,深度內嵌類型選取瞭望智庫,結構再造類型選取南方傳媒智庫矩陣,尋求外聯(lián)類型選擇羊城晚報傳媒智庫作為研究對象。
3.2 資料收集
本文立足于主流媒體新聞報道、網(wǎng)站公開資料和中國知網(wǎng)等學術平臺文獻,遵循以下原則進行樣本篩選。一是全面性。搜尋資料時要盡可能廣泛地覆蓋樣本,樣本資料涉及多個媒體型智庫,同時要充分搜集不同社交平臺的資料,如“兩微一端”、臉書(Facebook)、其他視頻或音頻平臺等。二是科學性。明確所選樣本的科學內涵,避免材料內容重復交叉,所選樣本既要考慮內容的豐富性,又要符合不同類型媒體型智庫的規(guī)律特點,尊重客觀事實。最終,本文通過中國知網(wǎng)等文獻平臺、百度等搜索引擎、瞭望智庫公眾號、南方傳媒智庫矩陣微博、羊城晚報傳媒智庫微博等途徑,搜集到瞭望智庫輿論引導力相關文章19篇,南方傳媒智庫矩陣輿論引導力相關文章28篇,羊城晚報傳媒智庫輿論引導力相關文章23篇。
3.3 案例素描
作為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質性研究方法的意涵之一為研究文本的表述,強調“深描”[9],案例素描有助于了解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3.3.1 瞭望智庫 為實現(xiàn)媒體與智庫的深度融合,傳統(tǒng)媒體建立專門的智庫機構,將其作為媒體業(yè)務的組成部分,深度嵌入媒體內部,以此實現(xiàn)獨立運營。瞭望智庫就是典型代表。瞭望智庫通過雙渠道、雙模式并行的產(chǎn)品矩陣,有機結合研究、傳播、品牌和數(shù)據(jù)四大板塊,重視研究端與傳播端的雙向發(fā)展,構建媒體與智庫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新興模式[10]。其依托新華社的豐富資源和公信力進行輿論引導,渠道建設廣而精,海外網(wǎng)的建設比較成熟,受眾較廣,國際影響力較強,主要承擔政府課題進行政策研究等,輿論引導環(huán)境較好,與其他輿論引導者協(xié)同合作程度高。
3.3.2 南方傳媒智庫矩陣 媒體智庫化轉型時,可以通過內部重組和結構調整的方式實現(xiàn)整個機構的完整轉型。《南方都市報》不僅整合、調整和改造原有的資源,還大力引進新的資源,徹底調整組織架構,重塑人員、產(chǎn)品以及部門的結構,實現(xiàn)機構上下的統(tǒng)一管理,實現(xiàn)更高效的服務,形成完整的南方傳媒智庫矩陣[11]。其以媒體整體轉型為導向,全面實施智庫化戰(zhàn)略,便于資源集中統(tǒng)一分配,針對熱點話題,可以及時發(fā)聲表達立場,研究產(chǎn)出的及時性高,同時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在數(shù)據(jù)平臺的建設上花費較多的資金、時間等,善于輿情監(jiān)測分析。
3.3.3 羊城晚報傳媒智庫 外聯(lián)式的媒體型智庫旨在利用其豐富的資源、專家知識和靈活的運營策略,整合各種信息和數(shù)據(jù)。其中,羊城晚報傳媒智庫以其與眾多機構的緊密合作而聞名,借助集團旗下的多元化媒體資源,積極拓展高端定制化數(shù)據(jù)咨詢、課題研究、專業(yè)媒體合作,有效整合傳媒、學術和各行業(yè)核心資源[12]。其在原有的業(yè)務板塊中,尋求與該類型主題相關的智庫機構進行合作,具備較強的資源統(tǒng)籌能力和溝通協(xié)調能力,側重抓住用戶需求進行研究,善于引導公眾的注意力,打造自身IP,為政府和企業(yè)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4 問題與假設: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
4.1 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現(xiàn)狀和瓶頸
媒體型智庫轉型時有三種轉型類型,其依托的資源、建設重點和優(yōu)勢有所差異,相應地,這三種類型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的建設也各有特色。
深度內嵌類型的媒體型智庫依托主流媒體大平臺的渠道優(yōu)勢,針對相關課題產(chǎn)出有思想深度的內容,并傳輸給媒體平臺的用戶,側重建設其演化傳播力、國際話語權力、議程設置力、“主旋律”領導力和溝通調節(jié)力。結構再造類型的媒體型智庫利用自身結構完全變革的優(yōu)勢,把相關研究成果傳輸給媒體型智庫的用戶,側重建設“主旋律”領導力、演化傳播力、議程設置力、溝通調節(jié)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尋求外聯(lián)類型的媒體型智庫通過尋求主題相關的智庫進行合作,通過媒體平臺向受眾輸送專業(yè)報告的觀點,側重建設演化傳播力、輿論監(jiān)控力、議程設置力、“主旋律”領導力和溝通調節(jié)力。
近年來,雖然媒體型智庫在蓬勃發(fā)展,為媒體的智庫化轉型帶來重要參考,但其建設實踐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關于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方面。由前文可知,三種類型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的建設各有不同,經(jīng)過對比分析并歸納整合,發(fā)現(xiàn)其主要有兩方面問題:一是缺乏有效的理論指導,理論研究資料較少,主要是偏向于實踐研究;二是沒有形成具體的模式,缺乏特色,不能簡單地將其歸納總結為一種模式。
4.2 從問題空間到求解空間:跨越轉型的鴻溝
媒體型智庫進行輿論引導力建設時,通常是以媒體輿論引導為主、智庫輿論引導為輔,試圖深度結合媒體的輿論引導力和智庫的輿論引導力的優(yōu)勢,但是缺乏系統(tǒng)研究。
針對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缺乏有效的理論指導的問題,本文考慮采用基于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方法[13],先對搜集到的研究資料進行數(shù)據(jù)編碼,得出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模式,再將其與研究假設階段的輿論引導模式進行對比,最后根據(jù)實際編碼的結果進行修正。對于尚未形成具體模式的問題,需要根據(jù)不同類型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特點、優(yōu)勢和建設重點進行研究,不能照搬一套解決方案。
4.3 研究假設: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
前文提到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涵蓋“主旋律”領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議程設置力、演化傳播力、輿論監(jiān)控力及國際話語權力六個分力;同時,劉春波[14]在《輿論引導論》中提出輿論引導的要素主要有主體、對象、內容、渠道和效果。據(jù)此,本文構建了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的建設模式。
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的六個分力體現(xiàn)了不同的輿論引導要素,不同分力輿論引導的著重點也有所差異。輿論引導的主體,即媒體型智庫,通過傳播渠道把形成的觀點和內容傳輸給其受眾,即輿論引導的對象,期間產(chǎn)生了輿論引導效果。另外,輿論效果反作用于媒體型智庫輸出的內容再輸出給受眾,形成內容、渠道、對象與效果的雙向流通。這五個要素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輿論引導過程。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的六個分力和輿論引導的五個要素的關系,如圖1所示?!爸餍伞鳖I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是主體和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議程設置力是主體和內容之間的相互作用,演化傳播力是主體和渠道之間的相互作用,輿論監(jiān)控力是主體和效果之間的相互作用,國際話語權力是渠道和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
4.3.1 主導型模式 研究假設階段主導型輿論引導模式,如圖2所示。參考深度內嵌類型的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特點,本文假設該類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為主導型模式,依托主流媒體平臺的政府、社會、市場資源等進行輿論引導。主導型模式屬于“渠道要素主驅動+主體要素輔驅動”,其演化傳播力、國際話語權力應該比較突出,議程設置力、“主旋律”領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較強。
4.3.2 賦能型模式 研究假設階段賦能型輿論引導模式,如圖3所示。參考結構再造類型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特點,本文假設該類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的模式為賦能型模式,主要由結構再造后媒體型智庫被賦能的資源進行輿論引導。賦能型模式屬于“主體要素+渠道要素雙驅動”,其演化傳播力、國際話語權力、議程設置力、“主旋律”領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均較強。
4.3.3 拓展型模式 研究假設階段拓展型輿論引導模式,如圖4所示。參考尋求外聯(lián)類型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優(yōu)勢,本文假設該類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為拓展型模式,主要由自身媒體平臺借助外界智庫的研究優(yōu)勢來輿論引導。拓展型模式屬于“對象要素主拉動+主體要素輔驅動”,其“主旋律”領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和國際話語權力應該比較突出,演化傳播力、議程設置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較強。
需注意的是,本文緊扣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模式的特點,抽象出以上三種典型模式。然而,在具體實踐中也存在媒體型智庫同時涉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模式,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判。例如,21世紀經(jīng)濟研究院涉及主導型模式、賦能型模式與拓展型模式;光明日報智庫是主導型模式與拓展性模式的結合。
5 分析與指導:基于扎根理論的數(shù)據(jù)編碼
5.1 開放式編碼
由于本文收集到的資料文本不完全是關于輿論引導力建設的內容,部分資料是關于媒體型智庫建設的內容,因此,本文先將資料中的文本進行人工篩選,選擇與輿論引導力建設相關的文本,每個媒體型智庫整理成一個word文檔。對瞭望智庫搜集到的16份資料進行篩選,得到87個文本;對南方傳媒智庫矩陣搜集到的25份資料進行篩選,得到95個文本;對羊城晚報傳媒智庫搜集到的20份資料進行篩選,得到98個文本。
通過NVivo的編碼,將三種不同的材料單獨地輸入到軟件中,以便更好地理解相互之間的關系。當將涉及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的文字進行開放編碼時,根據(jù)其組織嚴密程度,選擇“見實編碼”或“由研究者自行創(chuàng)建”這兩種標準,以便更好地表達出這些文字的特征。本文參照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的作用機制模型,從“主旋律”領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議程設置力、演化傳播力、輿論監(jiān)控力及國際話語權力這六個維度對材料進行編碼(編碼順序按文字首字母排序),最終獲得“LW1成立政策研究中心、LW2承接研究課題……LW33專業(yè)性的研究成果”等瞭望智庫的開放編碼33個,獲得“ND1把握市場化數(shù)據(jù)、ND2產(chǎn)出原創(chuàng)內容……ND45注重傳播可視化”等南方傳媒智庫矩陣的開放編碼45個,獲得“YW1承接黨政部門課題、YW2傳達政策方針……YW50抓住社會熱點”等羊城晚報傳媒智庫的開放編碼50個。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數(shù)據(jù)編碼時,雖然本文是依據(jù)單個媒體型智庫的資料進行分析,但實際編碼時參考相關專家的研究內容,對比同類型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建設資料,綜合考慮同類型媒體型智庫的共性,盡量排除個案自身特征的干擾,以此確保編碼內容客觀、準確。
5.2 主軸性編碼
通過主軸式編碼,可以將開放式編碼所獲得的范疇進行合并、提煉和歸納,從而使其意義更加完整,并將其間的關系聯(lián)結起來。查閱文獻資料可知,這些范疇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邏輯,最終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主范疇[15]。
瞭望智庫由33個對應范疇經(jīng)過合并、提煉、歸納,最終形成18個主范疇;南方傳媒智庫矩陣由45個對應范疇經(jīng)過合并、提煉、歸納,最終形成18個主范疇;羊城晚報傳媒智庫由50個對應范疇經(jīng)過合并、提煉、歸納,最終形成22個主范疇。本文對開放編碼進行歸類和對比,通過分析相互之間的關聯(lián)以確定三者的相似之處,參考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作用機制模型的編碼內容,形成主范疇,并為這些主范疇擬定名稱,最終獲得25個主軸性編碼,如表1中的第4列所示。其中,第1~3列為三種媒體型智庫的開放編碼內容,“—”
表示該媒體型智庫在對應“主范疇”的實際數(shù)據(jù)編碼中沒有凸顯出來。
5.3 選擇性編碼
經(jīng)過多次比較和思考,發(fā)現(xiàn)25個主軸性編碼可以被劃分為6個獨立的領域,這些領域可以被稱作選擇性編碼,如表1中的第5列所示。這些編碼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各個領域之間的聯(lián)系,并有效地將相似的概念與不同的概念進行區(qū)分。
由數(shù)據(jù)編碼結果可知,以瞭望智庫為代表的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為主導型模式,屬于“主體要素+渠道要素雙驅動”,演化傳播力、國際話語權力應該比較突出,“主旋律”領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議程設置力較強,輿論監(jiān)控力作用不明顯;以南方傳媒智庫矩陣為代表的是賦能型模式,屬于“主體要素單驅動”,溝通調節(jié)力、議程設置力、演化傳播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較強,“主旋律”領導力和國際話語權力作用不明顯;以羊城晚報傳媒智庫為代表的是拓展型模式,屬于“對象要素主拉動+主體要素輔驅動”,“主旋律”領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比較突出,演化傳播力、議程設置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較強,有國際話語權力,但輿論引導效果不強。
5.4 飽和度檢驗
編碼和檢索收集工作應該同步完成,“理論飽和”可用于衡量材料的完整度。當所需的資源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就不會再產(chǎn)生新的編碼,從而實現(xiàn)理論上的飽和。然后,對所有相關的政府文件、期刊文章、學術論文、報紙文章等資源進行詳細地檢測,從每部分選擇3篇文章進行驗證,以確保其完整性,并最終實現(xiàn)飽和。在確?,F(xiàn)有的編碼可以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暫時終止對新材料的收集。
6 探索性多個案研究結論
6.1 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修正
通過對比分析研究假設階段的內容和數(shù)據(jù)編碼的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的模式與假設階段整體較為一致,但細節(jié)處有些許差異,少數(shù)輿論引導力分力的作用效果與預期不一致,具體如表2所示。
對于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研究假設的內容與數(shù)據(jù)編碼結果有所差異,其原因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研究假設不夠全面,過于理想化;二是編碼結果有誤,收集的數(shù)據(jù)可能存在問題。由于在數(shù)據(jù)搜集階段,本文已經(jīng)盡量確保數(shù)據(jù)的科學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因此,可以認為此處的不一致是研究假設階段的問題,考慮問題尚不夠全面,假設的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過于理想化。
主導型模式實際編碼結果顯示輿論監(jiān)控力作用并不明顯,推測其主要原因是,該類媒體型智庫通常是由中央級媒體主辦,自帶極強的公信力優(yōu)勢,具有良好輿論引導力建設環(huán)境背書,在輿論監(jiān)測力建設方面尚未加以重視。賦能型模式實際編碼結果顯示“主旋律”領導力、國際話語權力作用不明顯,可能是因為該類媒體型智庫是整體進行變革、結構完全再造的,且主要是地方級媒體轉型,重點建設方向不在于正向引導、弘揚社會主旋律,同時,其國際影響力有限,不善于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拓展型模式實際編碼結果顯示有國際話語權力,但輿論引導效果不強,其主要原因是該類媒體型智庫通常是依靠尋求外界智力資源合作,本身的國際傳播渠道有限,難以開拓國際市場。
6.1.1 主導型模式 修正后的主導型輿論引導模式屬于“渠道主驅動+主體要素輔驅動”,如圖5所示。根據(jù)編碼結果對研究假設階段的模式進行驗證,可知該類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演化傳播力和國際話語權力應該比較突出,“主旋律”領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和議程設置力較強,輿論監(jiān)控力作用不明顯。
6.1.2 賦能型模式 修正后的賦能型輿論引導模式屬于“主體要素單驅動”,如圖6所示。根據(jù)編碼結果對研究假設階段的模式進行驗證,可知該類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溝通調節(jié)力、議程設置力、演化傳播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較強,“主旋律”領導力和國際話語權力作用不明顯。
6.1.3 拓展型模式 修正后的拓展型輿論引導模式屬于“對象要素主拉動+主體要素輔驅動”,如圖7所示。該類媒體型智庫通常是地方級媒體進行轉型,根據(jù)編碼結果對研究假設階段的模式進行驗證,可知其輿論引導“主旋律”領導力和溝通調節(jié)力比較突出,演化傳播力、議程設置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較強,有國際話語權力,但輿論引導效果不強。
6.2 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路徑
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模式和路徑相輔相成,模式是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基礎理論框架,路徑則是搭建模式框架的橋梁。其路徑主要從內容建設、渠道建設、主體建設、用戶建設和效果建設這五個層面展開,由于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模式不同,相應層面的具體輿論引導力建設路徑也會有所差異。
6.2.1 內容建設:加強議程設置,促進演化傳播
在內容建設層面,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建設主要圍繞議程設置力,要加強議程設置,促進演化傳播。主導型模式主要通過舉辦論壇、會議、活動等發(fā)布社會熱點話題相關資訊,弘揚理性精神;賦能型模式善于抓住社會熱點議題,通過發(fā)布深度調查報告并及時且迅速跟蹤后續(xù)進展,影響公眾認知;拓展型模式善于整合其他智庫的智力研究資源,合作舉辦活動、會議等,通過發(fā)布權威、客觀、數(shù)據(jù)化的信息,引導公眾關注點。
6.2.2 渠道建設:提升演化傳播,引導國際話語
在渠道建設層面,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建設主要圍繞演化傳播力和國際話語權力,要加強內容的演化傳播,提升國際話語權。主導型模式要充分發(fā)揮中央級媒體的渠道優(yōu)勢,運用各種媒介進行輿論引導,依托中央級媒體的國際傳播渠道和議題設置力構建對外話語體系;賦能型模式以客觀、理性的評論、調查等形式引導公眾理性分析問題,利用明星、專家的影響力引發(fā)關注;拓展型模式善于研究利用公眾行為與心理,綜合運用圖片、文字、短視頻、音頻等傳播形式,提升調研成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動員力。
6.2.3 主體建設:正向引導輿論,弘揚理性精神
在主體建設層面,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建設主要圍繞“主旋律”領導力、議程設置力、溝通調節(jié)力、演化傳播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要正向引導輿論,拓寬公眾思維,弘揚理性精神。主導型模式依托主流媒體平臺的公信力解讀重要理論和方針政策,選擇貼近公眾的議題舉辦論壇、會議等活動,運用各種媒介發(fā)布嚴謹、客觀、深刻的研究報告;賦能型模式善于抓住社會熱點展開課題研究,并對社會上的負面輿論現(xiàn)象進行教育警示;拓展型模式善于使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政策方針等生活化、場景化和形象化,搭建政民溝通橋梁,同時要注重提升調研成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動員力,并為政企機構提供輿情監(jiān)測、診斷和應對措施。
6.2.4 用戶建設:輿論領導控制,促進溝通協(xié)調
在用戶建設層面,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建設主要圍繞“主旋律”領導力、國際話語權力和溝通調節(jié)力,要進行輿論領導控制,促進政府與公眾的溝通協(xié)調。主導型模式依托國際傳播渠道和議題設置力等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基于中央級媒體的公信力對重要理論、方針政策等進行解讀,并通過嚴謹、客觀、深刻的研究報告促進政府科學決策;賦能型模式與有關政府部門合作,展開課題調研,產(chǎn)出優(yōu)質原創(chuàng)內容,溝通政府與公眾;拓展型模式通過搭建政民溝通橋梁,為公眾提供信息,同時堅持用戶思維導向,善于使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政策方針等生活化、場景化和形象化。
6.2.5 效果建設:加強演化傳播,進行輿論監(jiān)控 在效果建設層面,媒體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建設主要圍繞輿論監(jiān)控力,要加強演化傳播,進行輿論監(jiān)控。主導型模式不太重視效果建設,后續(xù)應當加強完善;賦能型模式通過建立網(wǎng)絡輿論監(jiān)控系統(tǒng),加強網(wǎng)絡輿論預警工作,并對社會上的負面輿論現(xiàn)象進行教育警示;拓展型模式通過輿論監(jiān)督和輿論效果測評,為政企機構提供輿情監(jiān)測、診斷和應對措施等。
6.3 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模式推廣
除了本文所研究的瞭望智庫,人民網(wǎng)新媒體智庫、人民網(wǎng)輿情數(shù)據(jù)中心、鳳凰網(wǎng)國際智庫等也是內嵌于主流媒體平臺的媒體型智庫[16],這些智庫在輿論引導力建設時,也可以參照主導型模式,應當發(fā)揮“渠道要素主驅動+主體要素輔驅動”的優(yōu)勢,重點建設演化傳播力和國際話語權力,加強建設“主旋律”領導力、溝通調節(jié)力和議程設置力。
除了本文所研究的南方傳媒智庫矩陣,江廈智庫、南風窗傳媒智庫、南方輿情研究院等也是結構再造類型[17],這些智庫在輿論引導力建設時,可以參照賦能型模式,發(fā)揮“主體要素單驅動”的優(yōu)勢,加強溝通調節(jié)力、議程設置力、演化傳播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這些方面的建設。
除了本文所研究的羊城晚報傳媒智庫,浙江日報、無錫日報、解放日報等尋求外部智庫合作的媒體型智庫[18],在輿論引導力建設時,可以參照拓展型模式,發(fā)揮“對象要素主拉動+主體要素輔驅動”的優(yōu)勢,重點建設“主旋律”領導力和溝通調節(jié)力,加強建設演化傳播力、議程設置力和輿論監(jiān)控力。
7 結語
本文基于扎根理論的數(shù)據(jù)編碼進行實證研究,選取瞭望智庫、南方傳媒智庫矩陣和羊城晚報傳媒智庫進行案例研究,對假設的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模式進行修正,形成主導型模式、賦能型模式和拓展型模式,并從主體、內容、對象、渠道和效果五個層面總結歸納了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的路徑。本文為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建設理論的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為相關機構采取措施干預和調控媒體型智庫引導社會輿論提供理論依據(jù)。
本文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只選取了以瞭望智庫、南方傳媒智庫矩陣和羊城晚報傳媒智庫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二是本文的研究資料主要是參考網(wǎng)絡資料,缺乏實地考察、訪談等,數(shù)據(jù)覆蓋面不夠廣泛。未來研究將擴大媒體型智庫樣本和數(shù)據(jù)源,對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施蕾蕾. 媒體型智庫: 智媒融合的深層產(chǎn)物[J]. 決策探索, 2018(4): 65-66.
SHI L L. Media-based think tanks: The deep produ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telligent media[J]. Policy Research & Exploration, 2018(4): 65-66.
[2] 張云中, 高文倩. 理論、實踐的混與融: 我國媒體型智庫研究述評[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23, 8(1): 14-25.
ZHANG Y Z, GAO W Q. The blend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media-based think tanks in China[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3, 8(1): 14-25.
[3] 張云中, 張镕. 基于扎根理論的媒體型智庫輿論引導力構成與作用機制研究[J]. 情報理論與實踐, 2021, 44(11): 80-88.
ZHANG Y Z, ZHANG R. Research on composition and mechanism of media-based think tanks’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Intelligence Studi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21, 44(11): 80-88.
[4] 湯耀國. 從瞭望智庫的實踐看媒體型智庫的建設與發(fā)展[J]. 傳媒, 2020(13): 69-71.
TANG Y 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actice of think tank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a-based think tanks[J]. Media, 2020(13): 69-71.
[5] 章曉英, 郭金華. 美國智庫的輿論生產(chǎn)和傳播策略: 以“CSIS”為例[J]. 新聞與寫作, 2016(6): 29-32.
ZHANG X Y, GUO J H. Public opinion prod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f American think tanks-taking ‘CSIS’ as an example[J]. News and Writing, 2016(6): 29-32.
[6] ANSTEAD N, CHADWICK A. A primary definer online: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pagation of a think tank’s authority on social media [J].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018, 40 (2): 246-266.
[7] 鄭海兵. 加強新型智庫的輿論引導力[N].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22-05-05(002).
ZHENG H B.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of new think tanks[N].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Today, 2022-05-05(002).
[8] 蔡雯, 蔡秋芃. 媒體辦智庫: 轉型期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發(fā)展: 對2008—2018年媒體智庫及相關研究的分析[J]. 國際新聞界, 2019, 41(11): 127-141.
CAI W, CAI Q P.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media think tank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Analysis of media think tanks and related research from 2008 to 2018[J]. Chinese Journa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2019, 41(11): 127-141.
[9] 尹小俊, 張春華, 楊紅娟. 質性社會學的探索: 理論·方法·應用[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2: 91-94.
YIN X J, ZHANG C H, YANG H J. The exploration of qualitative sociology: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M]. Beijing: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ress (China), 2012: 91-94.
[10]王玥, 夏宇. 智庫姓黨 智庫有智: 瞭望智庫建設高質量媒體型智庫的探索[J]. 中國報業(yè), 2018(17): 20-22.
WANG Y, XIA Y. Aligned with the Party, think tanks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Lookout Think Tank’s exploration of building high-quality media-based think tanks[J]. Chinese Newspaper Industry, 2018(17): 20-22.
[11] 趙安然. 從南都智庫化轉型看媒體智庫參與社會治理的探索[J]. 南方傳媒研究, 2019(4): 179-187.
ZHAO A R. The exploration of media think tank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governance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ndu think tanks[J]. Nanfang Media Research, 2019(4): 179-187.
[12] 周敏, 謝文鑫, 李慧詩, 等. 從數(shù)據(jù)開始 向智庫出發(fā): 《羊城晚報》構建“原創(chuàng)服務型媒體智庫”的實踐探索[J]. 新聞潮, 2020(3): 13-17.
ZHOU M, XIE W X, LI H S, et al. Starting from data to think tanks-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Yangcheng Evening News to build an ‘original service-oriented media think tank’[J]. Journalism Tide, 2020(3): 13-17.
[13] 孫玉偉, 成穎, 張建軍. 扎根理論方法論在國內圖情領域的應用及其反思[J]. 圖書館學研究, 2019(19): 2-11, 20.
SUN Y W, CHENG Y, ZHANG J J. The application and reflection of 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 in The field of LIS in China[J].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2019(19): 2-11, 20.
[14] 劉春波. 輿論引導論[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 1-10.
LIU C B. Theory public opinion guidance[M].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15: 1-10.
[15] 李志剛. 扎根理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運用分析[J]. 東方論壇, 2007(4): 90-94.
LI Z G. The study of grounded theory in business research[J]. Eastern Forum, 2007(4): 90-94.
[16] 劉鵬飛. 新型媒體智庫發(fā)展模式與研究體系建設: 以人民網(wǎng)新媒體智庫為例[J]. 新聞與寫作, 2018(6): 10-13.
LIU P F. Development mode and research system construction of new media think tanks: Taking people’s net new media think tanks as an example[J]. News and Writing, 2018(6): 10-13.
[17] 金波. 融合傳播讓主旋律更加響亮: 寧波日報報業(yè)集團創(chuàng)新融合報道的探索和實踐[J]. 新聞戰(zhàn)線, 2019(13): 20-22.
JIN B. Fusion communication makes the main melody more loud: Ningbo Daily Newspaper Group’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fusion report[J]. The Press, 2019(13): 20-22.
[18] 麥尚文, 張鈞涵. 融合創(chuàng)新: 主流媒體智庫化轉型的價值邏輯及基本模式[J]. 中國出版, 2021(5): 46-50.
MAI S W, ZHANG J H. Fusion innovation: Value logic and basic model of think tank transformation of mainstream media[J].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2021(5): 46-50.
作者貢獻說明:
張云中:確定選題,提出研究思路和框架,設計研究方案,修改論文;
高文倩:收集與分析案例,撰寫與修改論文。
The Model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Construction in Media Think Tanks: A Multiple Case Study Based on Rooted Theory
Zhang Yunzhong1,2 Gao Wenqian1
1 School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2 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power of media-type think tanks. Its aim is to enric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related to 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power of these think tanks, elucidate their connotation, logic, focu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ultimately provide direction for improving 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efficiency of media-type think tanks. [Method/Process]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reading of relevant domestic liter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refines the model of media think tanks’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from five aspects: establishing research objects, collecting data, problems and assumptions, analysis and guidance, and forming conclusion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it conducts multi case analysis, and summarizes the path of media think tanks’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Result/Conclus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ree primary models for constructing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power in media-type think tanks: the dominant, empowering and expanding models. 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of media based think tanks can be enhanced from five levels of subject, object, content, channel and effect.
Keywords: media think tank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pattern grounded theory case study
收稿日期:2023-09-20 修回日期: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