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致力于將學習與發(fā)展各領域深度融合,通過多元視角全面促進幼兒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提高其關鍵能力。為此,教師應設計豐富的課程,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在活動中吸收知識和經(jīng)驗。同時,教師應注重實踐,幫助幼兒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螺旋遞進的經(jīng)驗鏈條,讓他們在充滿樂趣的活動中獲得成長。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遵循“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造”的課程游戲化精神,以合力共建的形式,開發(fā)與利用、審視與建構、表達與設計江海地域特色博物課程資源,充分挖掘和探尋生活中的材料,以豐富園本課程內容。同時,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精心設計意趣結合的多元項目學習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微博館(小型博物館)課程學習中真正感受江海地方文化的歷史悠久,實現(xiàn)深度學習。
江海微博館是幼兒園室內公共空間所構成的學習場域,屬于幼兒園較為重要的課程資源空間。它既是幼兒活動課程的內容,又是幼兒表達與創(chuàng)造的活動場所。教師基于江海微博館項目群這一視角,設計主題性的生態(tài)化美育課程,可以引導幼兒在觀察與感知的過程中提高對博物館的探索興趣,加深他們對中華特色歷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诖?,筆者以“展·傘——神奇的傘世界”為例,談談指向深度學習的幼兒園博物美育課程實踐策略。
一、基于幼兒的視角,設計主題課程
在幼兒園博物課程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獨特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幼兒的一日生活,細心捕捉幼兒感興趣的元素,并巧妙地將這些興趣點轉化為博物課程的內容。換言之,教師應站在幼兒的角度,主動設計主題性課程活動。在這些課程中,教師需要將幼兒的感知、思考與體驗視為一個富含價值的整體,深入挖掘幼兒的興趣所在,在主題的基礎上設計活動課程,引導幼兒在實踐體驗中形成自我認同感,提高關鍵能力,提升審美素養(yǎng),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幼兒的一日生活構成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話題延伸,精心設計新穎的美術活動。傘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具備遮風擋雨的功能。傘的種類繁多,歷史悠久,每一把獨特的傘都承載著不同時代的文化精髓與價值內涵。筆者秉持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緊密圍繞幼兒的日常對話與互動,構思并開展了“展·傘——神奇的傘世界”課程活動。該課程的靈感源于幼兒間的一次交談,他們之間的對話片段如下。
赳赳:“你這把傘上的花真好看。”
君君:“我家里也有兩把這樣的傘。”
可樂:“我家的是自動傘。”
在仔細觀察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后,筆者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點,敏銳捕捉這一寶貴的教育時機,精心設計了“展·傘——神奇的傘世界”這一充滿探索趣味的博物主題課程。此課程旨在引導幼兒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傘入手,通過觀察感知、切身體驗和實踐操作,全面而深入地認識與了解周圍的人和事物。
二、根據(jù)幼兒的特點,明確課程目標
由于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尚處于發(fā)展之中,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相對有限,通常只對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的事物表現(xiàn)出繪畫或制作的興趣。筆者充分考慮到幼兒的這一特點,進一步明確了課程目標,具體如下:一是在觀察與探究過程中認識各種各樣的傘,了解不同傘的價值;二是觀察并比較傘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其材質、樣式等,并據(jù)此進行分類;三是結合生活實際,探索傘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四是挖掘傘的多樣性,激發(fā)使用傘進行創(chuàng)作的興趣,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享受樂趣;五是能積極主動地運用雙手與發(fā)散思維,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充分感受探究與實踐所帶來的快樂。
三、依托真實的情境,形成初步感知
博物美育課程注重環(huán)境對幼兒的深遠影響,特別強調在真實情境中促進幼兒品格的發(fā)展。幼兒園、家庭、戶外等環(huán)境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生活場所,構成了他們學習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教師應利用這些生動具體的生活場景,引導幼兒細心觀察,使其在欣賞與探索過程中加深對周圍世界的理解,持續(xù)構建和豐富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
基于此,在博物課程活動中,筆者從幼兒的真實生活出發(fā),設計了“尋找傘”感知活動?;顒右潦迹P者以輕松自然的對話方式,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興趣。筆者問幼兒:“小朋友們,你們在哪里見過傘呢?”幼兒紛紛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踴躍分享:“我在餐廳的門口見過遮太陽的大傘?!薄拔以谲噹烨耙娺^美麗的彩虹傘?!薄拔覀冏霾贂r也會用到大大的彩虹傘。”在交流互動中,幼兒進一步提高了探究熱情,對傘形成了初步感知。
四、聚焦活動探究,深化主題認知
鑒于博物美育課程具有顯著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特征,筆者圍繞幼兒的興趣點和疑問,設計了一系列層次分明的探究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在豐富審美經(jīng)驗的過程中,感受我國“傘文化”的豐富內涵與獨特魅力。同時,筆者鼓勵幼兒間進行合作和討論,從而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并通過實踐操作活動,逐步提升他們的審美素養(yǎng)。
(一)借物體驗,豐富審美經(jīng)驗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為幼兒營造豐富多彩且貼近生活的活動環(huán)境,以滿足他們多元化的需求,使其在多彩的童年中積累豐富的感知經(jīng)驗,提高關鍵能力。在博物課程中,筆者設計了層次分明的探究活動,以引導幼兒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學習。為了提高幼兒收集資料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特別設計了調查問卷,引導幼兒通過查閱資料、交流溝通等方式,了解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傘及其功能價值。
例如,筆者組織了場館探究、戶外觀察等學習活動,鼓勵幼兒在接觸與學習中挖掘自身的學習潛力,體驗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以場館探究活動為例,筆者巧妙利用幼兒園教室外的空間,設計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傘文化”展覽,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加深了對“傘文化”的認識,并在欣賞中獲得了愉悅的審美情感。另外,環(huán)境是幼兒學習的催化劑,筆者還設計了戶外觀察活動,引導幼兒走進大自然,在遷移情境中自主探索,尋找“傘”的蹤跡。在戶外游戲中,幼兒興奮地發(fā)現(xiàn)大樹像一把大傘,樹下的蘑菇像一把小傘,池塘里的荷葉像一把綠傘。這一過程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還提高了其想象力。
(二)圖畫故事,展開深層解讀
在課程活動中,教師需要充分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幼兒經(jīng)歷完整的探究過程,在實踐探索中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筆者以《魯班造傘》這一繪本故事為媒介,通過繪畫與講故事的形式,讓幼兒了解了魯班受孩童以荷葉遮陽啟發(fā)而創(chuàng)造制作傘的傳奇故事,并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領略了“傘文化”的發(fā)展歷程,認識了荷葉、涼亭、斗笠、車傘、油紙傘、現(xiàn)代傘之間的共同點。為了讓幼兒對傘的構造有更為直觀的認識,筆者引導幼兒觀察傘面、傘骨及傘柄,并通過對比現(xiàn)代自動傘與古代油紙傘,揭示不同時期、不同類型傘的構造奧秘。此外,筆者還鼓勵幼兒通過繪畫、粘貼等創(chuàng)意活動,親身體驗傘的構造之美,進一步加深對“傘文化”的理解與感悟。在博物美育課程活動中,筆者充分發(fā)揮繪本閱讀獨特魅力的作用,借助插圖觀察與故事討論,巧妙建立畫面與故事的聯(lián)系,幫助幼兒理解了對“傘文化”的形象感知,為后續(xù)的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場域游戲,豐盈精神生長
博物美育課程活動的構建離不開場域游戲的設計,教師應組織多樣化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在愉悅的游戲氛圍中放松身心,提高對戶外運動的興趣。這些游戲設計的精妙之處不僅在于讓幼兒汲取“傘文化”的豐富知識,還在于引導他們融入集體,通過互動與合作,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主題課程中,筆者設計了“傘架建構”“彩虹傘游戲”“轉傘球”等場域游戲,旨在通過游戲提高幼兒的各項能力。例如,“傘架建構”游戲為那些喜歡安靜的幼兒提供了與同伴合作,利用多樣化材料創(chuàng)造自己心中之傘的平臺,讓他們在搭建過程中鍛煉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安屎鐐阌螒颉迸c“轉傘球”則側重于鍛煉幼兒的手臂與手指的肌肉力量,讓他們在集體游戲中感受到運動的快樂,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四)多元表達,激活想象創(chuàng)造
幼兒審美經(jīng)驗的豐富依賴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的綜合作用。教師應引導幼兒在觀察與欣賞的過程中深入探索“傘文化”的豐富內涵,讓幼兒掌握關于傘的知識和經(jīng)驗。例如,筆者鼓勵幼兒巧妙運用生活中的材料,如樹葉、亮片、貼紙、丙烯馬克筆、花朵、報紙等,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作與想象。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夠豐富審美體驗,還能夠提高藝術創(chuàng)造力。在這一活動中,幼兒通過精心挑選與巧妙搭配各種材料,將傘面裝飾得別具一格,展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幼兒的藝術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他們學會了對身邊材料進行個性化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從整體構思到局部細節(jié),從平面布局到立體構造,每一次嘗試都是對美的追求與創(chuàng)造。
五、實施互動展示,實現(xiàn)素養(yǎng)提升
江海微博館主題課程的實施價值體現(xiàn)在引導幼兒深入感知、理解并創(chuàng)作表達江海特色文化上,旨在激發(fā)幼兒對當?shù)匚幕恼J同感。博物美育主題課程聚焦場域、環(huán)境、教育及人際的深層次交流互動,強調教師在創(chuàng)設真實、自然的主題情境的同時,積極為幼兒搭建互動展示的舞臺,鼓勵他們在建構個人審美經(jīng)驗的過程中感受江海特色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展·傘——神奇的傘世界”博物主題課程活動中,交流和互動貫穿課內外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幼兒及家長之間形成了一個深度參與的學習共同體,彼此間的互動促進了知識的共享與理解的深化。在“調查問卷”活動結束后,筆者引導幼兒進行展示與交流,并鼓勵他們以探究作品的形式,將完成的調查問卷呈現(xiàn)在“傘文化”主題微博館內。這不僅體現(xiàn)了深度學習中“身心融入”的核心理念,還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具體。鑒于幼兒的審美情趣受其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筆者設計的微博館課程既源于微博館,又旨在回歸微博館的實際應用。因此,在“傘面創(chuàng)意制作”活動后期,筆者圍繞“神奇的傘世界”這一主題,將幼兒的藝術作品懸掛在微博館的空間場域中,通過“歷史與現(xiàn)在”的交相輝映,促成了一場深層次的對話。這一過程不僅賦予了教師和幼兒社會文化建構者的形象,還讓幼兒內心擁有了積極與自豪的情感,從而滋養(yǎng)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
結語
幼兒園主題課程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應圍繞幼兒的真實生活,深入洞察并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通過設計充滿趣味與啟發(fā)性的課程活動,讓幼兒在課程活動中茁壯成長、全面發(fā)展。具體而言,博物美育主題課程為幼兒搭建了一個充滿歡樂的實踐舞臺。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真實而生動的主題情境,引導幼兒在觀察與感知的過程中豐富審美經(jīng)驗,深入挖掘并豐富“傘文化”的價值內涵。同時,教師要通過一系列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人文品格和藝術思維。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展示、交流,以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幫助他們實現(xiàn)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