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新高考聯(lián)盟2024屆高三教學質量測評聯(lián)考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雙向奔赴”原形容人與人之間相互愛慕、相互親近的美好關系,現(xiàn)在也可以指相關方朝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相互靠近。2023年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期間,在美國友好團體聯(lián)合歡迎宴會上,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說:“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匯流,讓寬廣太平洋不再是天塹;正是人民的雙向奔赴,讓中美關系一次次從低谷重回正道?!闭鎿吹脑捳Z,引起了現(xiàn)場聽眾的強烈共鳴。從用于個人到用于國家,“雙向奔赴”的使用范圍得到了延伸擴展,價值內涵得到了豐富升華。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
文題在命制形式上展現(xiàn)了新特點,它結合了“對概念的闡釋”和“具體事例材料”,共同構建了一個富有深度的社會情境。
首先,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抽象的“話題”——“雙向奔赴”。命題者緊接著給出了具體的闡釋,這一闡釋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其內涵。
接下來,命題者通過具體的事例材料進一步闡釋了“雙向奔赴”的意義。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的事例,以其具體性和生動性,為我們展示了“雙向奔赴”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一事例具有強烈的示范性,引導我們聯(lián)想到更多相似或相反的事例,從而加深對“雙向奔赴”的理解。
在明確了“雙向奔赴”的內涵和示例之后,我們要關注其在個人關系中的應用,還要將其延伸到國家、社會等更廣闊的領域,思考“雙向奔赴”在這些領域中的價值內涵,以及它如何推動個人和社會的共同進步。
在實際寫作中,許多考生容易出現(xiàn)一些問題。他們可能只是簡單地舉例證明“雙向奔赴”現(xiàn)象的存在,沒有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意義和價值。
例文
雙向奔赴齊奔跑,攜手共進向未來
西安交大蘇州附屬中學" "朱瑾瑜
作為2023年年度熱詞,“雙向奔赴”具有深遠的內涵。
雙向奔赴,是遇見,是選擇,是同甘共苦,也是一同走過漫漫人生路的煙火人間。翻過歷史中的一頁頁篇章,既有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也有飽含熱淚的家國情懷。
綠漾黃土,二十余載植樹接力——62歲的李鋒,身著橙衣,扛著鐵鍬,七年如一日地守護著林地,這是人與自然的雙向奔赴;東學西踐,授人以漁——孔高原在定西市埋下了“綠色種子”,也在協(xié)作過程中為定西埋下長遠發(fā)展的“種子”,無數(shù)技術人員在植樹造林實踐中“出師”,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雙向奔赴;山海相濟,共尋西部發(fā)展風口——福州市選派干部支援定西,青島市選派專技人才開展支教支醫(yī)支農活動,這是城與城之間的雙向奔赴……正是這樣,才有了人民生活富足,中國實力躍向前列。
雙向奔赴,不僅是人與人之間,城與城之間,更是一代一代間、古今文化間。
“一瓷載古今,一鎮(zhèn)知中國”。由古至今,“千年瓷都”景德鎮(zhèn)保留包容開放的文化傳統(tǒng)。為了發(fā)展文化吸引人才,景德鎮(zhèn)致力于特色產業(yè),為人才拓寬了創(chuàng)新空間。而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到來,也讓短視頻等新模式蓬勃生長,進一步拓寬產業(yè)增長的新賽道?!按笪枧_”吸引“好演員”,“好演員”成就“好節(jié)目”,“好節(jié)目”帶火“大舞臺”。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也說明:最能吸引人、留住人的,還是文化這個“原動力”,要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平臺、廣闊的成長空間,才能實現(xiàn)年輕人與文化發(fā)展的雙向奔赴。
青年作為時代的主力軍,應當齊頭并進,與時代“雙向奔赴”。前人披荊斬棘,不畏風雨,敢拼敢闖,為當代青年打下發(fā)展的基礎?,F(xiàn)如今,我們處于最好的時代?!鞍亵礌幜髑Х偅诤蟀对谇??!睆摹案医倘赵?lián)Q新天”的革命豪情到“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建設浪潮,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到“清澈的愛,只為祖國”的奮斗誓言,千百年來,廣大青年為時代發(fā)展添磚加瓦,共同推動人類社會向前。
盡管每個人在不同的賽道上竭力奔跑,不論每個人對時代的貢獻是大是小,只要為著同一個目標努力,便能一同靠近更加繁榮安寧的未來。
以“雙向奔赴”之姿,譜時代大美華章
西安交大蘇州附屬中學" 徐翌恩
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期間,在美國友好團體聯(lián)合歡迎宴會上,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表示:“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匯流,讓寬廣太平洋不再是天塹;正是人民的雙向奔赴,讓中美關系一次次從低谷重回正道?!闭鎿丛捳Z,引人深思?!半p向奔赴”的價值內涵,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延伸。
揆諸當下,時代已然駛上發(fā)展的快車道,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江河湖海,千帆爭渡。人們奔波于兩點一線,將人生活成程序,仿佛績效才是評判水平的唯一標準。不可否認,在一定程度上,競爭確實是社會發(fā)展的催化劑,但若反過來想,助推時代發(fā)展難道只有競爭這一種方式嗎?
其實不然,韓愈在《幽蘭操》中曾言“合作如蘭,揚揚其香;采而佩之,共贏四方?!币牢抑姡ㄓ幸浴半p向奔赴”之姿,方能譜時代大美華章。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誠哉斯言。酌古,伯牙善鼓琴,子期善鑒賞,二人互為知己,高山流水,千古佳話;魏征敢直言,太宗善納諫,君臣相知,盛世清明。斟今,全紅嬋、陳芋汐默契配合、相互鼓勵,在奧運賽場大展風采。
“雙向奔赴”是信心的基點,是力量的源泉。
孤芳自賞,愚者之見;“雙向奔赴”,智者之舉。十年來,由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發(fā)展奇跡:肯尼亞擁有了第一條現(xiàn)代化鐵路,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老撾“陸鎖國”變“陸通國”。這條承載著希望的大道,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它不是一國的獨奏,而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雙向奔赴”,為世界、為時代、為人民共謀發(fā)展。
然而,時代的幕布下藏著許多意味不明的絮語:有人只顧自身,埋頭前行,不思共贏,終將陷入現(xiàn)實的牢籠。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愿以“雙向奔赴”之姿,共譜時代大美華章!
(編輯:于智博)
文章開篇點題,闡述“雙向奔赴”的內涵。
作者通過李鋒堅守林地的例子,生動地展現(xiàn)了人與自然雙向奔赴的美好畫面。同時,孔高原在定西市植樹造林的事跡,不僅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更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通過共同努力、相互支持而實現(xiàn)的雙向奔赴。這種描寫既具有感染力,又富有啟示性。
文章中對景德鎮(zhèn)文化發(fā)展的描述,展現(xiàn)了文化與人才之間的雙向奔赴關系。景德鎮(zhèn)通過保留傳統(tǒng)文化并吸引人才,實現(xiàn)了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而年輕人的到來則為景德鎮(zhèn)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文化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這種良性循環(huán)的描寫,既展示了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性,也強調了人才在其中的關鍵作用。
文章入題快,結合材料提出了“雙向奔赴”的主題,并引出對競爭與合作關系的思考。
承接主題,論述深入。文章在承接部分進一步探討了“雙向奔赴”的價值內涵,運用古今具體的人物素材,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使得“雙向奔赴”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深化主題。作者由人與人之間的雙向奔赴,延伸到國際間的互幫互助,展示了作者對“雙向奔赴”理念的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