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儒林外史》整本書閱讀任務設計,可以專題為引領(lǐng),借助相應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科舉制度下的文人群像”專題,引導學生采用歸類法把握人物的主要經(jīng)歷和性格特征,進而探明小說的思想主旨;“《儒林外史》中的諷刺藝術(shù)”這一專題,引導學生逐步遷移,深入理解諷刺藝術(shù);“實地游覽中的文化傳承”這一專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切身感受“六朝煙水氣”,開啟一次啟智潤心的文化之旅。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儒林外史》;諷刺藝術(shù)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也是統(tǒng)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名著導讀書目。這部小說用“連綴展覽”的結(jié)構(gòu)形式描繪了士林的“群丑圖”,展現(xiàn)了功名利祿對讀書人靈魂的毒害。作者還借助書中少數(shù)的賢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從其藝術(shù)特點來看,人物形象的歸類、分析與鑒賞,對諷刺藝術(shù)的探究是學生閱讀該書的重點。從學情看,學生已經(jīng)閱讀過《西游記》《水滸傳》等大部頭的古典小說,掌握了一定的小說閱讀方法,但個性化思考不足。同時,文白相雜的語言和“雖云長篇,頗同短制”的故事結(jié)構(gòu),削弱了學生的閱讀熱情。綜合考慮,教師可以專題為引領(lǐng),借助相應的閱讀方法設計閱讀任務,幫助學生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使漫不經(jīng)心的閱讀變成探淵索珠的發(fā)現(xiàn)之旅。
一、 聚焦“科舉制度下的文人群像”專題,借助歸類探明思想主旨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反映知識分子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有百來個人物,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共同構(gòu)成了清代文人群像。其中,大多數(shù)人物為了功名利祿,或唯利是圖,或欺世盜名,或橫暴不法,可謂丑態(tài)畢露、可笑可悲。這些人物的言行蘊含著作者怎樣的寫作意圖?另外,書中也刻畫了少數(shù)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賢者奇人,他們又寄托著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基于這一思考,筆者設計了“科舉制度下的文人群像”這一專題,引導學生采用歸類法來把握人物的主要經(jīng)歷和性格特征,進而窺探出小說的思想主旨。本專題共設計3個任務。
任務一:梳理人物關(guān)系,構(gòu)建人物圖譜
學生利用寒假時間,每天閱讀3章。每5個回目選取印象最深刻的6個故事或者人物,采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列出人物關(guān)系圖,可以梳理人物的出場順序和關(guān)系,也可以梳理每章主要人物的活動和關(guān)系(如圖1所示)。
再根據(jù)閑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對儒林士人的評價,判斷作者對人物的情感傾向,以此將書中的人物進行紅黑榜的分類:紅榜人物褒大于貶,黑榜人物貶大于褒;無法定性或者存在爭議的人物另行記錄,進行討論。
任務二:探究《儒林外史》里的丑與惡
《儒林外史》對儒林群丑進行了諷刺,在戲謔中表現(xiàn)出對社會和官場的雙重批判。因此,該任務要求學生對《儒林外史》里的丑與惡進行探究。子任務設計如下:
子任務1:從黑榜中選擇5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填寫人物檔案(如圖2所示)。
子任務2:參照人物檔案,在班級舉辦的“《儒林外史》故事會”活動中,選擇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將他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子任務3:《儒林外史》眾多的黑榜人物中,有最無恥之人、最貪婪之人等,請你創(chuàng)建“儒林之最”黑榜,評選出“儒林之最”(最少4個),并結(jié)合具體事例說明理由。
子任務4:認真分析匡超人的墮落過程,以匡超人的行蹤軌跡為線索,采用縱向?qū)Ρ鹊姆椒ㄖ谱魉季S導圖,梳理出他遇到的主要人物和他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性格變化,將他的人生履歷和人性蛻變軌跡具體詳細地展示出來。
子任務5:請借助文獻資料,分析匡超人由恪守孝道、勤勞乖巧的上進青年變成忘恩負義、虛偽狡詐的儒林惡少的多重原因,理解這一人物的“典型性”。深入解讀小說主旨,并撰寫成600字左右的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合理。
任務三:探究《儒林外史》里的美與善
閱讀《儒林外史》,學生更關(guān)注和熟知的是假儒士和假名士,如周進、范進等,對文中的真名士形象容易忽視。該任務聚焦這一群體,設計了4個子任務。
子任務1:從紅榜中選擇5個自己最感興趣的人物,填寫人物檔案,獲得對這些人物全面、深刻的認識。
子任務2:根據(jù)自己填寫的人物檔案,在班級舉辦的“《儒林外史》故事會”活動中,選擇一個最喜歡的人物,將他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要求:至少列舉兩處細節(jié)描寫,并在講述中努力將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傳達出來。
子任務3:聽完故事后,要明白作者筆下的好人,不僅指儒林之士,還涉及社會各個階層。給這些“美與善”的好人分類,如真儒名賢王冕、虞育德等;正直好官向鼎、蕭云仙、湯鎮(zhèn)臺等?!叭辶趾萌税瘛背鰻t,請你任選一位好人,并撰寫頒獎詞,對其進行嘉獎。頒獎詞要求:將人物個人經(jīng)歷和品行結(jié)合起來,高度概括,深情頌揚;語言精練準確,富有文采。
子任務4:聯(lián)系助讀資料,交流討論并回答下面的問題,深入理解小說主旨。
問題1:一部諷刺小說,為什么寫了這么多“好人”呢?
問題2:把王冕放在書的第一回,目的何在?
問題3:55回為什么要用4個市井奇人壓軸呢?
問題4:王冕和俗世四大奇人有什么聯(lián)系?這樣的首尾安排有什么深意?
《儒林外史》人物眾多,且沒有貫串始終的故事脈絡,導致學生在初次閱讀時會難以駕馭。所以,任務一要求先列出人物關(guān)系圖,梳理人物的出場順序和關(guān)系,構(gòu)建人物圖譜,能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小說整體結(jié)構(gòu)形式的認知。然后學生再將書中的主要人物進行紅、黑榜的分類,掌握吳敬梓對人物寄寓的褒貶態(tài)度。任務二通過填寫人物檔案、開展故事會、分析匡超人墮落的過程及原因等具體任務,引領(lǐng)學生深入了解士林群丑們的唯利是圖、卑劣迂腐,體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靈魂的毒害,明白吳敬梓對封建科舉制度和“儒林”的批判立場。任務三通過開展故事會、撰寫頒獎詞等具體任務,引領(lǐng)學生深入了解真儒名賢的淡泊名利、嘉言懿行,從而理解吳敬梓寫這本諷刺小說不僅僅是為了“指摘時弊”,更寄托了他對理想社會的追求。王冕是吳敬梓樹立的知識分子的楷模,結(jié)尾的四大奇人則體現(xiàn)了吳敬梓對知識分子擺脫“讀書—做官”生活模式、保持獨立人格的理想追求。四大奇人皆能自食其力,消除了對封建政權(quán)的依附,保持了人格的獨立。王冕和四大奇人首尾呼應,體現(xiàn)了作者心中褒揚推崇的真儒士,應儒雅、獨立、德才兼?zhèn)?,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和社會理想,不受羈絆,遠避迫害。
本專題采用的歸類法,讓學生比較、概括人物的共性和差異,從而深刻認識科舉制度下的文人形象。它將無序閱讀變成有序閱讀,是理解小說主旨的重要抓手。
二、 聚焦“《儒林外史》中的諷刺藝術(shù)”專題,借助遷移理解藝術(shù)手法
作為中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通過多樣的諷刺筆法,將諷刺的鋒芒隱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尋味的敘述中,把人物形象和世俗風貌描摹得神形兼?zhèn)洌肽救?,諷刺藝術(shù)成就極高。魯迅稱贊它“誠微詞之妙選,亦狙擊之辣手”。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諷刺筆法,體會批判精神,體悟諷刺的力量。因此,筆者確定了“《儒林外史》中的諷刺藝術(shù)”這一專題,設計了4個任務。從精讀“這一篇”到選擇性閱讀“這一本”,先引導學生系統(tǒng)掌握《儒林外史》的諷刺手法和效果,體會小說的諷刺特征和悲喜交融的美學風格。同時,帶領(lǐng)學生通過了解“這一人”,體會吳敬梓“公心諷世”的精神和“否定功名富貴”的基本立場。最后,還要幫助學生習得和運用閱讀諷刺小說的方法,閱讀同類型作品,開闊閱讀視野。教材推薦的閱讀書目為《圍城》與《格列佛游記》,學生應盡力一讀,并同《儒林外史》進行對比,加深對中國諷刺文學的認知。本專題共設計4個任務。
任務一:精讀“這一篇”,認識諷刺手法
該任務要求學生精讀“范進中舉”的相關(guān)回目(第3、第4回),從對比、夸張、白描三個維度,品味小說的諷刺效果和其中的深刻意義。子任務設計如下:
子任務1:找出范進中舉前后,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生活水平、社會地位、性格等),制作成思維導圖,并思考導致范進出現(xiàn)以上變化的本質(zhì)原因,同時找出胡屠戶和張靜齋的變化,從而全面深刻認識對比諷刺的妙用。
子任務2:在“范進中舉”這個故事中,有些情節(jié)不合常理,帶有夸張的成分,找出這些具體情節(jié),體會其諷刺效果。
子任務3:《儒林外史》善于抓住平常生活中傳神的細節(jié),以冷峻的白描手法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請你從“范進中舉”的文段中找出兩處白描手法,并分析其諷刺效果,細細品味作者對諷刺對象的態(tài)度。
任務二:選擇性閱讀“這一本”,再品諷刺藝術(shù)
該任務要求學生從“一篇”遷移到“一本”,目的是系統(tǒng)掌握諷刺藝術(shù)。子任務設計如下:
子任務1:《儒林外史》善于運用反語將諷刺的鋒芒隱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尋味的敘述中。請你找出2個運用了反語的文段,并分析其諷刺效果。
子任務2:《儒林外史》描畫了許多丑態(tài),你認為哪個畫面最具諷刺效果?仿照表1,從嚴監(jiān)生、嚴貢生、匡超人等人物中選擇一個,完成“丑人丑態(tài)大曝光”?!八囆g(shù)點評”部分一定要結(jié)合文本對人物的言行進行細致分析,體會小說“戚而能諧,婉而多諷”的語言特色。
子任務3:精讀“周進撞號板”的片段,圈畫和批注你認為“可笑”和“可悲”的部分,感受人物可笑的言行背后蘊含的深沉的悲哀——封建科舉制度對人性的扭曲。帶著感悟再去閱讀和體悟“王玉輝勸女殉節(jié)”“范
進中舉發(fā)瘋”等片段,感受《儒林外史》悲喜交融的美學風格。
子任務4:以“《儒林外史》中的諷刺藝術(shù)”為主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
任務三:了解“這一人”,體會“諷世”中的“公心”
該任務引導學生走近作者,探尋《儒林外史》“戚而能諧,婉而多諷”的藝術(shù)風格產(chǎn)生的緣由。子任務設計如下:
子任務1:請根據(jù)老師提供的資料,為吳敬梓撰寫小傳。要求:(1) 介紹清楚姓名、籍貫等基本情況。(2) 生平要重點記述他科考的相關(guān)經(jīng)歷,并寫出吳敬梓對舉業(yè)的態(tài)度。
子任務2:魯迅先生評吳敬梓寫《儒林外史》是“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意思是吳敬梓以客觀的心態(tài)看待舉業(yè)及士人對舉業(yè)的態(tài)度,對封建科舉制度和整個“儒林”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與反思。請概括紅榜人物(重點參考杜少卿)和黑榜人物(重點參考范進)面對舉業(yè)的態(tài)度,對比二者的區(qū)別,體會功名利祿對讀書人靈魂的毒害,明白吳敬梓否定功名富貴的基本立場,以及他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任務四:對比聯(lián)讀“這一類”,深入感知諷刺藝術(shù)
《圍城》的諷刺手法秉承傳統(tǒng),融通中外,有較大突破,所以《圍城》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度辶滞馐贰泛汀秶恰返闹S刺對象都是“知識分子”,但二者又有不同。該任務要求學生對比閱讀二者的不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諷刺文學。子任務設計如下:
子任務1:請對比閱讀《儒林外史》和《圍城》,總結(jié)兩者諷刺手法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子任務2:《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場數(shù)回之后,旋即退場。他們退場之后將何去何從?選擇書中的一個人物,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故事。要求:(1) 人物刻畫和情節(jié)設計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脫離原著;(2) 嘗試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諷刺手法。
本專題的任務一和任務二,引領(lǐng)學生深入解讀了《儒林外史》的諷刺手法和諷刺藝術(shù),體會小說的批判精神和美學風格。任務三引導學生明白,吳敬梓的生平經(jīng)歷和社會實踐讓他認清了封建科舉制度已經(jīng)極度腐朽,所以他深刻揭露了封建末世讀書人的丑態(tài)。他們或為了求得功名或終老科場,迂腐無知,進士不知蘇軾為何人(范進),或唯利是圖、敗壞政事,心心念念的就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王惠)……反觀以杜少卿為代表的真儒名賢,不熱衷功名,反對八股科舉,蔑視科舉制度。這些人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改造社會的理想。任務四的對比連讀,有助于學生了解吳敬梓和錢鍾書不同的諷刺風格,了解中國諷刺文學的傳承與發(fā)展。同時,續(xù)寫故事的任務能幫助學生運用諷刺手法,淺嘗諷刺小說的寫作。以寫促讀,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小說的深邃主旨和諷刺藝術(shù)。四個任務從微觀分析(一篇)到中觀梳理(一本),再到宏觀拓展(一類),由文及人,由閱讀到寫作,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逐步遷移,深入理解《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shù),感受吳敬梓公心諷世的情懷,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現(xiàn)實、對人生的思索。
三、 聚焦“實地游覽中的文化傳承”專題,借助實踐體悟文化魅力
《儒林外史》這部誕生于秦淮河畔的文學名著,描繪了以夫子廟、十里秦淮為特色的老南京風情畫卷,烙印著鮮明的秦淮人文底色。從小生長在南京的學生,對金陵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環(huán)境也耳濡目染,深有體會。因此,筆者設計了“實地游覽中的文化傳承”這一專題,組織學生通過兩個任務,切身感受“六朝煙水氣”,開啟一次啟智潤心的文化之旅。本專題采用實踐的方法,由知到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儒林外史》中描繪的南京的地域特色與文化魅力,任務如下:
任務一:實地參觀,寫導游詞
參觀吳敬梓紀念館和科舉博物館。 結(jié)合前面閱讀學習《儒林外史》的收獲和參觀經(jīng)歷,為吳敬梓紀念館寫導游詞。
任務二:古今對照,探究傳承
子任務1:閱讀《儒林外史》中和南京相關(guān)的文字,概括明清時期的南京和南京人分別有哪些特點。
子任務2:請你繼續(xù)游覽十里秦淮風光帶。吳敬梓筆下的“六朝煙水氣”在當今南京人的身上也有傳承和體現(xiàn),請你借助生活經(jīng)驗,從飲食文化、民俗文化、戲曲文化、南京人的性格氣韻等方面著手,選擇你最有感觸的一個畫面,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字,體現(xiàn)當下南京人身上淡泊風雅的特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