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的單元結(jié)構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其中增設的讀思板塊成為一大亮點。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讀思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豐富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并促進學生互動,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閱讀材料單一、教學模式僵化等問題,限制了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整合與拓展閱讀材料,結(jié)合多媒體工具創(chuàng)新讀思板塊教學模式,借助網(wǎng)絡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利用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提升高中英語讀思板塊的教學質(zhì)量,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英語;讀思板塊;閱讀能力;思維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25-006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課題“指向核心素養(yǎng)達成的中學英語信息化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FJJKZX23-673)的研究成果
讀思板塊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其設計理念著重于強化閱讀與思維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教師感受到處理讀思板塊的棘手性,這主要源于對教材編寫初衷的把握不足以及教學策略的匱乏[1]。為應對這一挑戰(zhàn),本文聚焦于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讀思板塊教學,探索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zhuǎn)化為切實可行的教學實踐,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實質(zhì)性提升。
2019年人教版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所增設的“讀思”板塊,是英語教學理念的一次重要革新。它突破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局限,將閱讀與思維訓練緊密結(jié)合[2],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更要求學生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層含義,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文本所反映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然而,讀思板塊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引導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實現(xiàn)深度學習,真正發(fā)揮讀思板塊的教學價值,滿足新教材與新課程的教學要求,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大化。
1.加強師生互動,提升思維活躍度
通過在線平臺、社交媒體等信息技術工具,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教師可以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引導他們深入思考,而學生也可以隨時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種即時的互動和反饋機制,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使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在活躍的互動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升,能主動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3]。
2.豐富教學資源,拓展學生視野
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教師可以輕松獲取海量的、多樣化的英語教學資源,如電子書籍、在線課程、英語原聲影片等。這些資源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還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不同領域、不同文化的英語知識,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和社會背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課堂,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英語,探索更廣闊的英語世界。
3.學情把握更精準,提高教學效率
借助在線測試、數(shù)據(jù)分析等信息技術工具,教師可以全面、實時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難點。這種即時的反饋不僅能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還為教師調(diào)整教學策略、進行個性化輔導提供有力支持。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學更加有針對性,減少了無效勞動和資源浪費,讓每一堂課都更加高效。
1.閱讀材料單一,多樣性待增強
當前,傳統(tǒng)紙質(zhì)教材仍是主要的教學資源,而豐富多樣的網(wǎng)絡資源、電子期刊、原聲影片等現(xiàn)代化閱讀素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種單一的材料選擇不僅限制了學生對英語文化和語言表達多樣性的認識,也削弱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閱讀動力。此外,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往往局限于課本內(nèi)的主題和篇章,缺乏與社會熱點、科技進展、文化交流等話題的緊密聯(lián)系。這使得學生的閱讀視野變得狹窄,難以形成全面而深入的英語語言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缺乏趣味性的閱讀材料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動力[4]。
2.教學模式僵化,創(chuàng)新性需提升
目前,一些教師仍沿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即教師講解、學生聽講、課后練習的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部分教師固守傳統(tǒng)的閱讀講解和思維訓練方式,未能有效融入信息技術手段,使得課堂教學單調(diào)、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同時,教材呈現(xiàn)形式也滯后于信息時代的發(fā)展,缺乏直觀、生動、形象的語言材料,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語境支持和思維挑戰(zhàn)。這種教學模式的僵化不僅限制了學生語言技能的提升,更阻礙了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3.學生互動較少,思維能力待提高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英語讀思板塊教學本應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促進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學生互動較少、思維能力待提高的問題。盡管網(wǎng)絡平臺如在線論壇、博客等提供了便捷的互動渠道,但部分教師并未充分利用這些工具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缺乏主動發(fā)表觀點、進行辯論的機會。這種缺乏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也影響了學生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4.個性化教學不足,學生需求待滿足
盡管信息技術如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已逐步滲透到教育領域,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便捷的工具,但在高中英語讀思板塊的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卻未能深入挖掘和利用這些技術的潛力來推進個性化教學策略的實施。由于缺乏針對性的技術應用,教學內(nèi)容往往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去甚遠,教學進度和方式也難以與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節(jié)奏相契合。同時,因為缺少根據(jù)每個學生特點量身定制的教學指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無形中也受到了束縛和限制,影響了高中英語讀思板塊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1.利用信息技術,整合與拓展閱讀材料
信息技術為高中英語讀思板塊教學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教師可借助網(wǎng)絡搜索引擎、在線數(shù)據(jù)庫等信息技術手段,輕松獲取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這些材料涵蓋新聞報道、科技文章、文學作品等多種類型,打破了傳統(tǒng)教材的局限性,能使學生接觸到更豐富、更新穎的英語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知識視野和多元化的閱讀體驗[5]。例如,在“Healthy lifestyle”單元的讀思板塊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網(wǎng)絡搜索引擎和在線數(shù)據(jù)庫,搜集與健康飲食相關的英文材料,并進行篩選和整理,與教材內(nèi)容相結(jié)合,形成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教學資源,預習并討論教材中的問題,如“Are Bad Habits easy to change?”“Which habits do you think are unhealthy?”“What can you do to correct these bad habits?”等。接著,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課文“Habits for a Healthy Lifestyle”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課件中的圖片、圖表和視頻等多媒體元素,生動形象地展示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性以及不良習慣可能帶來的危害。教師還可結(jié)合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觀點。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如指導學生通過尋找主題句和關鍵詞來概括段落大意,快速把握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細節(jié)信息,如習慣形成的三個階段(cue,routine,reward),并通過提問和小組討論等方式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教師可讓學生分組完成一個任務:選擇一個壞習慣,分析其形成的cue、routine和reward,并提出改變這個壞習慣的方法。這一活動旨在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2.結(jié)合多媒體工具,創(chuàng)新讀思板塊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演示、交互式課件等,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生動有趣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多媒體資源的輔助,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更加生動、真實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潛能[6]。例如,在“Travelling around”單元的讀思板塊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示一段關于秘魯?shù)穆糜我曨l,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對秘魯?shù)淖匀伙L光、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有更直觀的感受。這樣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深入閱讀提供背景知識和情感鋪墊。接著,教師可以展示一些關于秘魯?shù)奈谋举Y料,如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名勝古跡等,并輔以相關的圖片、地圖和音頻講解。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多維度的認知,加深對秘魯文化的理解。在閱讀文本資料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設計一些互動性的學習任務,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在線調(diào)查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的語言交際,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語言運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If you had the chance to travel to Peru,whichDq3MmkxEhzBsn9gr+YDVEgAonMYyo0pWRClNVkVrYfU=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Why?”,并要求他們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示自己的討論成果。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秘魯文化的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拓展性的教學活動,如直觀進行中西方文化、風俗特點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應用,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7]。
3.借助網(wǎng)絡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網(wǎng)絡平臺不僅拓展了教學的時空邊界,更在深層次上重塑了教與學的關系。在這一新的教學范式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轉(zhuǎn)變?yōu)榉e極的參與者、建構者。教師可以借助在線論壇、博客等網(wǎng)絡平臺,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質(zhì)疑、辯論,從而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設置特定的討論話題或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增加他們的思維廣度和深度[8]。以“Wildlife protection”單元的讀思板塊教學為例,在開始本單元的學習前,教師可以先通過班級的網(wǎng)絡學習平臺發(fā)布預習任務:查看關于藏羚羊和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背景資料,并思考“Why should we protect wild animals?”。同時,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分享一些相關的新聞報道、紀錄片片段或?qū)<矣^點,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來源,組織學生在網(wǎng)絡平臺上進行小組討論。課后,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布置拓展性作業(yè)。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撰寫一篇關于野生動物保護的議論文,從多個角度分析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當前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為了完成作業(yè),學生需要在網(wǎng)絡上搜索相關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分析和整合。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4.利用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能夠系統(tǒng)收集學生的閱讀數(shù)據(jù),包括閱讀速度、理解深度及答題準確率等關鍵指標,為教師提供科學、客觀的教學參考?;谶@些數(shù)據(jù),教師能夠精準地分析學生的閱讀水平及存在的難點,為學生制訂個性化的閱讀計劃[9]。例如,“Morals and virtues”單元的讀思板塊主題是“Learn to make choices in life”,教師可選取一篇關于林巧稚的文本,通過她的故事向?qū)W生傳達在生活中做出選擇的重要性以及這些選擇所帶來的影響。教師可先通過智能教學平臺,讓學生在閱讀文本之前完成一份關于生活選擇的調(diào)查問卷。平臺會自動收集和分析學生的答案,為教師提供學生當前的生活選擇觀念、困惑以及期望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思考起點,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電子設備進行標注、做筆記。平臺會分析這些標注和筆記,為教師提供學生在哪些部分停留時間較長、哪些部分理解有困難等具體信息。基于這些數(shù)據(jù),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對于在閱讀理解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額外的輔助材料或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在閱讀后的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教學平臺的即時反饋功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平臺會自動記錄學生的發(fā)言次數(shù)、內(nèi)容以及互動情況,為教師提供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xiàn)數(shù)據(jù)[10]。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調(diào)整討論的方向和節(jié)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討論中有所成長和收獲。
總之,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英語讀思板塊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是一個深入且持續(xù)的過程,要求教育者遵循“閱讀為先、思維跟進、語言輸出”的邏輯原則,確保學生在扎實的知識基礎上,逐步構建起完備的語言系統(tǒng)。同時,教師還要緊跟時代潮流,積極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更加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推動他們走向深度學習,實現(xiàn)學生全面而均衡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賴偉昌.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英語讀思板塊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3(21):156-158.
[2]楊寧,崔藏金.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教學策略探究[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4,43(02):107-111.
[3]王輝.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的教學策略研究———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讀后續(xù)寫Mother’s day surprise為例[J].黑龍江教育,2023(10):80-81.
[4]藍衛(wèi)華.問題導向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廣西教育,2024(02):75-79.
[5]呂磊.“輸出驅(qū)動假設”理論在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2023(11):92-94+142.
[6]羅曉杰,黃錫汝.讀思寫整合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3,24(01):37-41.
[7]陳君,唐紫悅.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讀寫結(jié)合課教學設計———以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二Unit 3 Computers為例[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41(07):191-193.
[8]艾晴,張婷婷,盧藝嫦.“慕課+微課+課堂教學”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以“英語讀寫綜合實踐”為例[J].池州學院學報,2023,37(05):146-149.
[9]郭珊,皮曉燕.基于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教材分析———以新人教版必修一為例[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1(02):126-130.
[10]黃遠振,黃睿.英語深讀教學讀思言模型構念與實踐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4):62-67.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Reading and Thinking Sec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ng Xia
(Luoyuan No.1 High School,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600, China)
Abstract: The unit structure of the newly compiled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with the addition of a reading and thinking section becoming a major highligh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nd thinking teaching can enrich teaching resources,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mote student interaction. However,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reading materials and rigid teaching modes, which limit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thinking quality.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teachers should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ntegrate and expand reading materials,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of reading and thinking sections with multimedia tools,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online platforms, use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to achieve personalized teaching,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nd thinking sections,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nd thinking section; reading ability; think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