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公面是江蘇十大特色面之一,也叫“跳面”,是曹公自己命名的。曹公名曹頂,是北宋開國大將曹彬的后人,其孫女是宋仁宗趙禎的第二任皇后。然而,家族的榮耀卻與曹頂隔著一道時間的鴻溝。曹頂出生時,曹氏家族已在南方繁衍生息多年,他是土生土長的南通人,如果不是明嘉靖年間倭寇侵擾江浙沿海,或許曹頂會默默無聞地過完一生,但時勢讓他成為抗倭戰(zhàn)場上的一員猛將,直至因抗倭獻出生命。在當?shù)厝搜壑?,曹頂是傳奇英雄,而跳面因為與英雄關(guān)聯(lián),成為面條類美食中非常獨特的存在。
跳面得名于制作方法。制作跳面的面團要硬,所以揉面需要很大的力氣,當年曹頂想出的辦法是:將一根長木棍固定在案板邊上,通過按壓木棍,將力量傳輸?shù)矫鎴F上,慢慢將面團壓成薄片,不僅省力,面也特別筋道。將壓好的面片疊成多層,切成2毫米至3毫米寬的面條,抖散,放入沸水中煮熟,撈出,放上調(diào)味料,就制作完成了。這碗有嚼勁的面條很受食客歡迎,有人問曹頂:“這叫什么面?”曹頂想到自己按壓木棍的動作就像上下跳躍一般,便笑著回答:“跳面?!辈茼敔奚?,跳面改名曹公面,其中寄寓著人們對英雄的紀念。
走進南通一家面店,點一碗青椒肚絲面。熱氣蒸騰中,香味撲鼻而來,筷子輕夾,面條隨手勢而抖動,柔軟又富有彈性,入口是恰到好處的硬度,帶著湯底的醇厚,青椒碧綠,肚絲白嫩,不僅養(yǎng)眼,口感也豐富。一間無名小店能做出如此美味,看來英雄的家鄉(xiāng)很擅長吃面。
2
其實,不只南通人愛吃面,幾乎全中國人都愛吃面,打破了“南人吃米,北人吃面”這一界定。
在秦嶺、淮河這條南北方分界線以北,有北京炸醬面、蘭州牛肉面、陜西BiángBiáng面、山西刀削面、河南燴面、河北燜面……秦淮線以南,很多地方也有代表性面條,像南通的曹公面一樣,上海有蔥油面、湖北有熱干面、四川有擔擔面、廣東有云吞面……
豐富多樣的面條蘊含著悠久的歷史。青海喇家遺址出土的面條距今有4000年,是用小米做的,那時候還不叫面條,叫“湯餅”。漢朝以前,所有的面食都叫“餅”,意思是面粉與水混合而成的食物。“餅”者“并”也,“湯餅”顧名思義就是在熱水中煮熟的面食。
面條一詞直到宋朝才有,宋朝人不僅會吃,還翻出了許多花樣。以前人們用手將面團搓成繩狀切段或者揪成面片,宋朝時不只有手搟面,面上還有各種澆頭,吃面的工具也從勺變成了“箸(筷子)”。此后面條繼續(xù)“進化”,元朝時出現(xiàn)了掛面,明朝出現(xiàn)了抻面,越做越美味,吃的人也越來越多,說它是大眾美食毫不為過。
3
面條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細細長長、口感順滑的面條寓意長久、順利等吉祥之事。平常日子要吃面,特殊的日子更要吃面,新年里“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七“人日”還要吃面,因為這一天是女媧造人的日子,吃面的寓意是用像繩子一樣細長的面條拴住歲月的雙腿,祈求長壽。生日吃壽面更是約定俗成的儀式,現(xiàn)在大家喜歡過生日時吃蛋糕吹蠟燭,但傳統(tǒng)的慶祝方式依然是許多人的選擇。
生日為什么要吃面條?據(jù)說和東方朔有關(guān)。漢武帝認為,人中越長,壽命就越長,如果人中一寸,人就能活到100歲。東方朔說,彭祖活了800歲,人中八寸,那臉得多長?漢武帝一聽便樂了。古時候,臉也稱面,臉長就是面長,“長壽面”本是君臣之間的一個笑話,傳到民間竟變成了長壽面條,過生日吃長壽面也成為祈求長壽最直接的方式。
吃長壽面的習俗延續(xù)了兩千多年,原始意義逐漸淡化,吃面條更多是一種儀式感,就連南通先賢張謇也不能免俗,他最想要的生日禮物是沈壽為他煮一碗面。
張謇,清末狀元,也是教育家、實業(yè)家,對近代南通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民族傳統(tǒng)工藝沈繡落戶南通便是他一力促成的。沈繡創(chuàng)始人沈壽原名沈云芝,精于刺繡。慈禧70歲大壽那年,沈壽夫婦進獻了一幅繡品作為壽禮。慈禧非常高興,為沈壽夫婦賜名“?!薄皦邸保瑥拇嗣暣笳?。然而,積年辛勞使沈壽患上了嚴重的肝病,丈夫余福卻不聞不問。此時,與沈壽結(jié)識于南洋勸業(yè)會的張謇伸出了援助之手。
張謇力邀沈壽來到南通,幫助她建立傳習所,培養(yǎng)女子刺繡。在沈壽時日無多時,一字一句記下她的口述,完成了《雪宦繡譜》的編寫,為后世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沈壽去世后,張謇親自為她選擇墓地,舉辦葬禮,將一代繡圣安葬在狼山。五年后,張謇去世,他的墓地在嗇園,離沈壽墓不遠,又隔著一段距離。生前,他為沈壽建濠陽小筑,沈壽住前院他住后院,既滿足了沈壽保持距離的要求又方便照顧她;死后,他選擇了遙遙相望,他從不隱瞞自己對這位奇女子的深情,卻尊重她的一切決定。
如果說張謇曾經(jīng)勉強過沈壽,大概就是生日的那一碗面了。這位在南通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在當時也是聲名顯赫的,過生日時自然權(quán)貴盈門、嘉賓云集,然而他卻閉門謝客,來到沈壽住處,請她為自己煮一碗面。以沈壽的孱弱病軀想必是做不了曹公面的,但即便是平常的面,對張謇來說也足夠了。這碗面,是一份生日的祝福,也是一種情誼的慰藉,給心靈以溫暖,因為面是有親和力的。
松散的面粉經(jīng)歷了多次攪拌、拉扯和重疊之后,成為細長質(zhì)樸的面條,它本身并沒有什么味道,因為被調(diào)出了繁多的口味,才成為歷千年而不衰的美食。而南通的一碗面,因為注入英雄的豪情、名士的情誼,在食物本味之外,另有人生的萬千滋味。
編輯 許宵雪 18507354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