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開學第一課,是中小學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契機。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提出,要“構(gòu)建‘大思政課’體系”,認真開展中小學“開學第一課”等主題教育,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途徑、德育活動載體。在秋季開學之際,本刊邀請了三位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結(jié)合相關研究成果、學段特征,以及學校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教育實踐經(jīng)驗,在此分享中小學、幼兒園上好、上活“開學第一課”的具體做法,敬請關注。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diào),“大思政課”要構(gòu)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有責任、能擔當?shù)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
“開學第一課”是“大思政課”的重要一環(huán),依托“開學第一課”提升廣大高中生的思想認知、綜合素質(zhì),可通過黨史教育中的紅色資源豐富其理論教育正確性,展現(xiàn)其實踐教育指導性,從而培養(yǎng)有責任、能擔當?shù)男聲r代人才。
一、用好黨史資源,點燃學生的理想信念
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的意見》,強調(diào)要“用好學校思政課這個渠道,推動黨史更好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fā)揮好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將黨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課”,能夠豐富育人內(nèi)容,拓寬實踐育人途徑,構(gòu)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也是推動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的有效途徑。如何將黨史教育在思政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引起學生的共鳴?與學生心理距離較近,具有“可信、可親、可比”特點的身邊史料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和寶貴財富。
開封是八朝古都,擁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700多年的省會史,為我們留下了厚重歷史與文化;它也是一座擁有豐富紅色革命資源的古城,為高中學校的“開學第一課”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比如,1935年12月,為聲援北平“一二·九”運動,開封1萬多名愛國學生舉行了轟轟烈烈的集會游行。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開封青年運動史、學生運動史上的珍貴一頁,也是開封青少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和革命薪火的生動教材。
二、講好百年校史,激發(fā)學生的使命擔當
開封市第二十五中學(前身為河南省立開封女中、河南省開封市第一女子高中)是一所百年名校,建校于1919年。一個多世紀以來,學校走過了艱苦而輝煌的發(fā)展道路,鑄就了“愛國、民主、奉獻、創(chuàng)新”的學校精神,確立了“立德、立志、立行、立業(yè)”的校訓。
作為校長,我曾赴北京看望健在的白發(fā)校友,傾聽她們走上革命道路的感人事跡;到武漢烈士陵園祭奠女中英烈,捧讀她們的革命歷程——奔赴延安的鄭織文,奔赴太行山、在百團大戰(zhàn)等戰(zhàn)斗中成長為“太行女杰”的張玲,參加新四軍、在中原突圍中壯烈犧牲的袁愛芳……開封女中學子的光輝事跡,而今凝聚成校史館中的3.8萬字的解說詞、544幅圖片,以及大量校史文物,全面展現(xiàn)了學校一個世紀以來的發(fā)展歷程和辦學成就。因此,一件件校史文物,就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豐富生動的教科書;一個個感人故事,就是激發(fā)愛國熱情最好的營養(yǎng)劑——悠久歷史和豐厚積淀,就是學校上好、上活“開學第一課”的活教材。
三、構(gòu)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diào),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要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我校作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堅持思政課教學與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相接,為高校思政課教學奠定基礎,進而充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體系。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我校在利用本土黨史資源、構(gòu)建“大思政課”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1.加強隊伍建設,善用“大師資”
隊伍建設,是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大思政課’建設”的關鍵。“大思政課”的教育方式不能局限于思政小課堂,要構(gòu)建家庭、學校、社會、政府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育人體系。學校每一屆高一新生的“開學第一課”,是以班級為單位參觀校史館,由校史館主要撰稿人、校領導、思政教師、往屆優(yōu)秀畢業(yè)生、廣播站學生為新同學進行校史講解,使學校的革命事跡深深植入學生心田。
2.構(gòu)建教材體系,巧用“大教材”
教材是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載體。學??梢猿浞掷盟颊n教材、專業(yè)課教材,開發(fā)校本課程、編寫校本教材。《世紀弦歌》是記載我校百年歷史的第一部校史專著,全面反映了學校一個世紀的辦學歷程和驕人業(yè)績。這是開封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基礎教育史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3.與時代同頻共振,厚植家國情懷
思政課應貫穿大中小學各個學段,伴隨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yǎng),我校堅持每周開設一節(jié)時政特色課堂?!帮L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們讓小課堂連通大社會,努力實現(xiàn)全員、全科、全程育人的目標。
4.拓展教學空間,引來源頭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蔽倚I朴蒙鐣笳n堂,開設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課”,組織學生重走“一二·九”運動女中學子紅色足跡路線,重溫愛國歷史;帶領學生到“抗戰(zhàn)時期開封女中淅川辦學紀念園”,實地感受和緬懷女中學子的革命歷程……一段段路程,帶領學長用雙腳丈量、用赤心感受,以加深他們的愛黨愛國之情。
黨史教育中的紅色記憶融入“大思政課”,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系統(tǒng)工程,對大中小學思政課協(xié)同育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努力上好、上活“開學第一課”,用紅色記憶激燃理想信念,讓紅色精神激發(fā)使命擔當,為不斷開創(chuàng)思政教育新局面貢獻“河南方案”。
(作者系開封市第二十五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