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實施;多元化考核
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背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越來越深入,“互聯網+”的教學方式逐步融入傳統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逐漸成為一種趨勢[1]。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這一文件,教育部已經在最近幾年實施了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并將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劃定為“雙萬計劃”中的一類重要課程逐年開展認定[2]。作為一種伴隨互聯網技術發(fā)展而誕生的新型課程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包括依賴于互聯網的線上教學與以互動探究活動為主的線下課堂教學兩部分[3]。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托線上教育平臺上傳錄制的視頻、課件PPT、電子教材等學習資料,學生利用課前時間自主學習并完成線上知識測試。在線下課堂,教師注重授課講解與答疑互動相結合,對學生線上學習過程中反饋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突出講解,以形成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答疑解惑為輔的教學形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再依附授課教師單方面的輸出,而是顛覆了傳統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的舊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4]?!熬€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師授課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實現線上網絡教學與線下課堂互動實踐的深度融合[5]。
2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數據庫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及數據庫設計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據庫開發(fā)能力,提高其創(chuàng)新實踐思維能力。當前,課題組已經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建設了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線上課程,但課程的教學還存在如下問題:1) 線上課程教學資源相對單薄,僅有相關的課件PPT、部分課程章節(jié)視頻、章節(jié)測驗等,不利于學生開展課前自主學習和課下鞏固學習,這同時影響學生線下課堂學習效率;2) 課程的講授主要依賴線下課堂教學,教學內容主要依賴于書本知識點,雖然存在線上課程,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流于形式,并未進行深度融合;3) 線下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新穎性,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不高,課堂教學質量難以提升;4) 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課程培養(yǎng)目標中要求的實踐技能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 課程的授課主要采用傳統課堂講授方式,由于學生理解能力不同,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單純依靠傳統課堂教學無法兼顧所有學生,更無法開展針對性的個性化培養(yǎng)。
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靈活的教與學方式,能較好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及教師的主導性,打破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鑒于目前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的現狀及存在問題,課題組對該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課程改革,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3“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中的實施過程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的第一步是構建線上資源,基于線上資源學生可進行課前自主學習,然后深入課堂進行線下學習,教師在線下授課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進行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期末進行過程性考核和評價,并對線上和線下均要進行考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中的實施過程具體如下文。
3.1 構建豐富的線上資源
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中,線上課程的建設是基礎和前提,而線上教學資源則是線上課程的核心和關鍵。為了更好地實施線上教學,課題組根據課程教材知識點,對每一章均整理了課前線上教學資源、課中課程資源和課后線上教學資源。
課前線上資源主要包括學習計劃、重點和難點、以任務驅動的案例、課前測驗等。課前線上資源在課前發(fā)布到線上平臺,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并通過課前測驗測試課前預習效果。教師亦可通過課前測驗檢驗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并針對性地選取易錯知識點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
課中課程資源是針對課程單元知識點的核心資源,主要包括課程PPT、課程視頻以及針對核心知識點的課程討論,這部分資源供學生學習單元知識而用。
課后線上資源具體包括課后測驗、知識擴展資源、實驗資源等,這部分資源主要是在課堂之外以鞏固學生課堂知識點和拓寬學生知識面為目的進行設置,它能較好地檢驗學生對于課程知識點內容的掌握情況,并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水平。拓展資源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通過拓展資源可開闊學生專業(yè)視角、豐富學生專業(yè)知識,并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
如第5章數據庫完整性的線上平臺知識點結構如圖1所示。
3.2“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實施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分為三階段,分別為課前、課中和課后。在課前教師發(fā)布課程資源,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完成課前測驗。在課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進行線下課堂學習。課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進行課后的復習和檢驗。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的三階段實施如圖2所示。
1) 課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fā)引導”完成課前任務。
在正式課程之前,教師發(fā)布課前任務資源和課中課程資源包括學習計劃、重點和難點、以任務驅動的案例、課前測驗到學習通平臺,學生在課下通過這些線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可查看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如學習進度、課前測驗結果,從而了解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并以此確定線下課堂的授課內容。經過一學期的實施,學生對于部分任務點的階段完成情況如圖3所示。
2) 課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完成線下課堂活動。
通過課前預習,教師通過線上平臺學生任務點的完成情況及課前測驗已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此靈活地確定線下課堂精講內容,對知識點進行精講。為了提高線下課堂的效率,在線下課堂實施過程中,課程結合翻轉課堂、分組討論、任務驅動教學、互動問答等教學法提高課堂效率。具體采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① 翻轉課堂式的角色變換。對部分重點教學內容,在課下提前布置給學生進行分組學習,由小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點的翻轉講授,教師進行知識點的補充講解。
② 分組研討法。對于部分難點知識點,教師提出多個關鍵問題,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把問題一一解決。在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同時發(fā)散思維,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③ 互動問答法。對于相對容易的知識點,提前設置好問題,在課堂上隨機找學生或采用網絡平臺隨機選人模式進行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講解。通過教師提問學生作答,師生互動,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自學程度,同時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
④ 任務驅動法。對于線下課堂的知識點,教師設置一個或多個任務,圍繞任務展開學習,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最后,教師梳理知識點進行總結,并使學生完成線上測驗。通過平臺數據分析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查漏補缺。
以上教學方法的改革,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場景,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了其自主學習能力、主動探究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在知識點講授完畢,為了檢測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部分知識點采用學習通課堂測驗、隨機選人、線上討論、搶答等方式提高課堂學習積極性。圖4 為借助學習通進行的部分線下課堂活動。
3) 課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完成課下活動。
在線下課堂結束后,學生查看學習通課后資源,通過實驗、作業(yè)對知識點進行鞏固,通過學習通拓展知識資源以擴寬擴廣專業(yè)知識點,對于有疑問的地方也可以在學習通發(fā)布討論以獲得教師和學生的解答。
3.3 多元化考核方式的變革
為了更合理地評價課程情況,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采用“線上考核+線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學生對于數據庫課程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具體考核方式包括兩部分:期末試卷和平時成績。其中,總成績=期末試卷成績×60%+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均采用百分制。期末采用線上PTA平臺進行考核,占總成績的60%。平時成績=作業(yè)成績×10%+PTA平臺測驗成績×40%+學習通線上平臺成績×25%+線下翻轉課堂表現成績×25%。表1說明了具體的考核方式。
在以上的考核方式中,通過學習通線上平臺、PTA平臺測驗考查了學生通過線上平臺進行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翻轉課堂表現成績體現了線下課堂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借助PTA平臺上進行的測驗,主要考查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亦可通過學習通線上平臺、PTA平臺階段測驗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進而根據過程考核改進教學。
4 結束語
針對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在當前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課題組對線上平臺資源進行了重新構建,充分發(fā)揮了線上平臺的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教學過程實施采用三階段方式,有效引導了學生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線上和線下教學活動;設計了高效的線下課堂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改進了“線上考核+線下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全方位的評估。這些改革有效促進了各種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yōu)化,通過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充分結合、優(yōu)勢互補,促進了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模式的科學化、生動化、立體化,有效提高了課程教學效果與質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工程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