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也孕育出一方獨特的方言。那或婉轉悠揚、或質樸醇厚的語調,如同悠揚的樂曲,在歲月的長河中奏響著屬于自己的旋律。當我們用方言訴說著愛意與思念時,那其中蘊含的深情仿佛能穿透時空,直達對方的心底。就如沈從文在給妻子張兆和的信中,那一聲聲充滿愛意的“三三”,用他的湘西方言,將無盡的溫柔與眷戀傳遞,這方言里的浪漫,是獨屬于他們的甜蜜密碼。
而今,我們在青島遇見了一場有趣的展覽,它童真詼諧,又描述著與方言相匹配的畫面,方言與繪畫間相輔相成,成為了相互成就的“伙伴”。問及究竟是個什么展覽,那便是“畫說青島話”曹曰平漫畫展。該展覽一經(jīng)開展,便受到了青島市民的追捧,不僅如此,外地游客也紛紛前來,一探“青島話”的精髓。
近日,青島畫家曹曰平的“畫說青島話”漫畫展在洛川家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共展出88幅寫意漫畫作品,其中所描繪的方言涵蓋了老青島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曹曰平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外地人了解青島,讓本地人記住鄉(xiāng)愁。
在青島常會聽到“吃蛤蜊、哈啤酒、洗海澡”這句話,現(xiàn)在這句話不僅是本地方言,更已經(jīng)成了青島的地域名片,提起這句話來,就能想到青島的夏天,青島人的熱情好客?!捌胀ㄔ掚m然是時代發(fā)展的大勢所趨,但是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一種載體,也有無法忽視的作用?!辈茉黄秸f。此外方言也是維系游子與故鄉(xiāng)的紐帶,是地方文化的坐標、共同記憶的符號。
此次展覽的88幅作品是曹曰平在之前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內容涵蓋了青島人小時候喜歡玩的游戲、使用的老物件、喜歡吃的海鮮和老青島特有方言4個方面。用這些老百姓的身邊事、身邊物、身邊話會讓市民更親近,腦海中的畫面感也更強。
此次展覽不僅讓青島本地人心生同感,更吸引了眾多來青島旅游游客的注意?!吧綎|方言本身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在文字與圖畫的描述中,再加上青島朋友的介紹下,我們感受到了青島方言的魅力?!蓖獾赜慰晚n女士說道。方言是一座城市的百科全書,是了解一座城市歷史、生活很好的途徑,比如“米達尺”“古力蓋”都是國外文化融入了本土文化產(chǎn)生的獨特印記,通過這次展覽她也更深入地了解了青島這座城市。
“方言是真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特別是有點湖泊和島嶼感的方言。青島方言恰是五方雜處而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方言,因此顯得彌足珍貴?!辈哒谷恕⒅麜嫾宜挝木┱f,曹曰平能夠保持對青島方言敏銳的覺察力,源自于他對青島家鄉(xiāng)以及方言的熱愛,同時又以形象的繪畫語言一一圖之,這讓青島話有了立體感和場景感,讓人置身語言的沉浸式體驗中,從而還原了許多歷史和成長。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根與魂,是活著的傳統(tǒng),積淀著一個地域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信仰?!鄙綎|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溫奉橋說,透過方言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地域的民風民俗、日常百態(tài)、文化信仰和價值理念等。畫家獨辟蹊徑,以寫意筆墨,為青島方言賦形,尺幅納萬象,寸毫現(xiàn)百態(tài),風格夸張,智趣幽默,雅俗共賞。畫家以其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造,豐富了地域文化的藝術形態(tài)和內涵,為建設“藝術城市”,構建青島文化新形象,做出了積極探索和獨特貢獻。
承接此次漫畫展的洛川家美術館,也十分有特色。洛川家美術館位于青島市市北區(qū)海泊路43號,自開館3年來洛川家美術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呈現(xiàn)了70余場公益展覽。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大鮑島街區(qū),這處中西合璧的里院建筑吸引了眾多游客市民和藝術愛好者爭相打卡。這棟建筑前身是章丘孟氏家族的“蚨”字產(chǎn)業(yè),因此稱之為“蚨字樓”,是青島最早老字號“瑞蚨祥”綢布莊的創(chuàng)建人、魯商領袖孟洛川宅邸的一部分。這棟始建于1905年的建筑,由中國建筑師張遇平等設計,面積約524平方米。
據(jù)了解,美術館主要的展覽方向以懷舊風格的攝影,傳統(tǒng)創(chuàng)意的版畫,小幅溫馨的油畫和水彩為主,其中會穿插一些學術性和藝術性較強的展覽。開館展覽“張巖《大鮑島 —— 一座城市文化發(fā)祥地的影像》” 吸引近萬名市民和藝術愛好者前來參觀打卡,反響熱烈,引起眾多市民共鳴。
懷舊風格的攝影,傳統(tǒng)創(chuàng)意的版畫,小幅溫馨的油畫和水彩……洛川家美術館集結了本土藝術家資源。除此以外美術館也定期與島城藝術音樂名家等文化機構合作,舉辦學術講座、音樂講座、漫游青島等一系列文化藝術項目?!拔覀兿M诶铣菂^(qū)的老建筑里,依托里院氛圍打造一個小而精的美術館,以藝術的方式為大眾提供一個能夠呈現(xiàn)歷史文化記錄的場所。通過這種方式將當代藝術的能量注入于此并使其發(fā)散、拓展,更好的傳承、推動島城的藝術文化發(fā)展,給未來島城藝術發(fā)展帶來無限的可能性。”洛川美術館館長劉海濤如是說。
(本文部分圖片由洛川家美術館提供)
Illustrating the Romance of Dialects Through Comics
Recently, the Luochuanjia Art Museum hosted the comic exhibition “Speaking Qingdao Dialect Through Art” by Qingdao artist Cao Yueping. The exhibition features 88 expressive comic works that capture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in old Qingdao through the local dialect. Cao hopes to use this form to introduce Qingdao to outsiders and evoke nostalgia for locals.
In Qingdao, it’s common to hear the phrase, “eat clams, drink beer, and bathe in the sea.” This phrase, once merely in local dialect, has become a cultural emblem of Qingdao, instantly bringing to mind the city’s summer and its people’s hospitality. “While Mandarin is undoubtedly the trend of the times, dialects serve as carriers of regional culture with an undeniable influence,” Cao Yueping explains. Additionally, dialects are a vital link between expatriates and their hometown, serving as cultural coordinates and symbols of a shared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