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中翻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作《尼羅河上的慘案》開始,就想去埃及看看金字塔??{克神廟,神廟門口長廊兩邊公羊頭的雕像,在古埃及是繁殖能力的象征,到了阿加莎筆下色情小說女作家嘴里,就是隨時隨地會發(fā)情。
還有將埃及一分為二的尼羅河,平時看起來靜水深流,泛濫期又是另一番模樣,給河兩岸帶來生機,讓古埃及早早從游牧進入農(nóng)耕時代。拜尼羅河所賜,古埃及人的餐桌上有豐富的美食,小麥面包還有無花果味的,鱸魚和羅非魚也享用不盡。在阿加莎另一部以古埃及大祭司家庭為主題的《死亡終局》里,老祖母一有不如意的事,想起餐桌上的葡萄美酒和河鮮水果,也就咂咂嘴表示罷了罷了,有得吃,生活還是很美好。
至今尚未去成埃及,但最近古埃及卻來到了我眼前。來自埃及國家博物館的大量珍品,在上海博物館里震撼了我的心。雖然沒能看到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但彩棺看了一具又一具,震撼于仍然保存完好的彩繪,如此精美,密密麻麻地鑲滿,阿努比斯正在守衛(wèi)亡者之魂,讓《亡靈書》啟發(fā)轉(zhuǎn)世之途。
意外的驚喜還有樓上展廳的VR展“消失的法老”,在這個長達45分鐘的展出里,只需戴上眼鏡,就能進入法老胡夫的巨型金字塔,隨著狹窄的甬道深入內(nèi)部,一探金字塔最深處的帝王石棺。甚至還能像許多年前西方不守規(guī)矩的考古隊一樣,攀登上金字塔的石階,一覽其他相對低矮的金字塔群。最后,太陽船會將你送回來時的路。
(闕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