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始,就帶著諜影重重氛圍。
8月14日,沉默許久的德國媒體突然公布,德國檢方要求波蘭逮捕一名烏克蘭人,此人涉嫌炸毀“北溪”天然氣管道。當時許多人腦回路,據(jù)說是“嗡”地一下蒙住了:“北溪”爆炸破案了?為什么抓烏克蘭人?還是波蘭人動手的那種?
德國人不響。
打配合的是美國人。稍后,一家美國大報刊登了洋洋灑灑一篇長文《“北溪”管道被破壞的真相》。開篇從“醉醺醺的夜晚,租來的游艇”寫起,波詭云譎、跌宕起伏,一派“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氣氛……
那晚確實月黑風高。2022年9月26日,是農歷初一,烏黑夜色籠罩在波羅的海上空。在“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上方,伸手不見五指黑夜里,飄來了一只15米長游艇,艇上有6個破壞分子。在夜色掩護下他們精準找到了管道,一個猛子扎入海中,潛到80多米深的海底。此地海水高達八個大氣壓,足可把人壓扁的那種,但他們沒事,還嫻熟地在3根管道上精準安放了4處炸藥。然后迅速浮上海面,駕駛游艇逃之夭夭,并成功引爆炸斷了“北溪”……
是007,還是杰森·伯恩(《諜影重重》男主)?你這么想就錯了,《真相》說,那只是幾個“醉醺醺”的烏克蘭人。
“月黑風高”的開頭,是在2022年5月。那時幾個烏克蘭軍官和商人,在“醉醺醺的夜晚”喝大酒吹牛,忽然就有人說為什么不炸了“北溪”呢?于是商人有錢、軍官有身手,拾掇拾掇,就開始了“驚天動地”。
他們從波蘭旅行社租了條游艇(旅行社據(jù)說是個烏克蘭情報密點),就奔向了風高浪急的波羅的海。15米游艇只是個小船,波羅的海風浪太大無法下手,他們不得不去旁邊瑞典港口避風。然后重新出發(fā)后氣候更加惡劣,只能再回到波蘭港口。之后再出發(fā),先去德國的羅斯托克港避風,再駛向大海。兜兜轉轉在海上折騰了1500多公里,最后在26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里,“幸運”找到了“北溪”,冒著把人壓扁的水壓,潛入80多米海底神勇炸掉管道。
一連串的破綻,幾乎撲面而來。幾個醉鬼,怎么就一下子想到了并且干成了這等大事呢?
作者估計是個老手,早就預判了你的預判。《真相》說其實早在2014年,美國人就想炸了“北溪”,并精心設計了方案,“醉鬼們”抄了美國人作業(yè)而完成KPI(關鍵績效指標)的。
難道是美國人自揭家丑?當然不,這個叫“捉放曹”。
《真相》說美國有過計劃,這就讓醉鬼成事有了可信度。然后“醉醺醺”想法上報烏最高層并得到許可,但此時忽然峰回路轉,歐洲某國軍情局MIVD“湊巧”知道了秘密,再然后就告訴了美國。畫重點的是,美國看上去是“好人”,一面叫烏方趕緊住手,一面還透露給德國叫他們防備。烏方買美國面子,就讓干活的停手。這里“一箭三雕”:事情是可信的、美國是靠譜的、烏方是聽勸的。
按理應該沒事了吧?不,有人抗命。烏方最高領導跟烏軍司令說的時候,司令說人已派出已失聯(lián)沒法叫回來。于是,“北溪”就被炸了??姑玖钍钦l呢?就是那個派去倫敦的駐英大使,跟領導不大對付的那位。除了“醉鬼”,他應該是二號反派。
看到這里,是不是覺得——過于離奇,不便相信?
要知道,“北溪”2號被炸之后,美西方大小諜報機構使出渾身解數(shù)調查,最后因“過于驚悚”而自行散去。如今好萊塢風格的“北溪”諜影,似乎連當年的《北非諜影》都夠不上,叫人如何相信《真相》?
美國著名記者赫什此前分析說,是美國海軍加上中情局加上挪威人炸了“北溪”,這么專業(yè)的操作只有他們才干得成?!墩嫦唷钒阉麄兌枷窗琢耍案呤帧痹诿绹?!
《真相》發(fā)布后,烏方高官認為烏克蘭不具備破壞“北溪”管道的技術和資金,但德國應該知道是俄方炸了“北溪”。
針對“北溪”諜影,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8月19日表示,所有操作都是為了轉移視線。拉夫羅夫說,非常明顯,實施如此規(guī)模的恐怖襲擊事件的指令來自西方最高層,也就是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