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性評價指的是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下,或在人為模擬的條件下充分發(fā)揮學習能力,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對各種復雜的問題進行進一步處理和解決的綜合性教學評價方法,培養(yǎng)自身的高階思維[1]。筆者在充分了解課程目標和有關學習任務要求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設計與課程教學任務和目標相一致的表現性任務,在此情境下評價學生對學習任務完成的具體情況,確保學生在掌握應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能夠同步去解決一些新的問題,更加全面地考查學生對某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一、表現性評價的解讀
表現性評價兼顧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以“學、練、賽”的方式,通過明確的評價目標構建真實情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圖1)。筆者以水平四(七年級)足球教學為例,結合七年級學生運動能力情況,充分利用不同比賽作為主要載體,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對基礎技能的應用情況,從而對教學中表現性評價不同構成要素之間的具體聯系進一步分析,確保評價更加全面合理,具有適用性。
此外,在評價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特點,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難易程度的測試任務,借助團隊比賽等形式更加全面地反映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并結合上述評價結果進一步了解相關教學效果(圖2)。
因此,“表現性評價”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評價上,進一步促進體育教學課堂的優(yōu)化和轉型,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高效完成。
二、確立表現性評價目標
課程目標是教師正確開展教學工作的引導,是進一步判斷教學效果的考核指標。而表現性評價目標的確定是表現性評價工作能夠完成的前提,要對課程的相關問題進行精準總結,形成與課程目標相一致的表現性評價目標[2]。
首先,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教學要求,結合單元主題,將目標進行分解與細化。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遵循“學生中心”“發(fā)展中心”等原則,并讓學生參與評價,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制訂目標,結合學情和教材知識,將課程標準中抽象的表述具體化。以初中足球學習為例,真實問題包括:如何在比賽中合理運用技戰(zhàn)術;如何有效進行賽事組織;如何進行裁判工作;如何欣賞比賽、閱讀比賽;如何具備健康行為;如何塑造良好的體育品德。因此,評價目標可根據上述基礎問題進行確立: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技戰(zhàn)術完成比賽;了解足球比賽的基本體系和方式,掌握組織足球比賽的基本要素和流程;知道比賽規(guī)則并能執(zhí)裁;能欣賞比賽并進行評價;通過比賽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道德品質。
基于此,設計表現性評價目標時結合《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重點,形成相對合理的表現性評價目標。第一,以培養(yǎng)學生足球學習興趣為評價目標。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最初階段,應當把激發(fā)引導學生形成學習興趣作為主要重點,提高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主動性。第二,以提高學生足球基本理論知識為評價目標。足球基本理論知識的教學主要涵蓋兩個方面,分別是對足球這一運動的概述以及傳授足球的術語內容,在對學生的足球理論情況進行評價時,應當重點圍繞上述兩方面開展。第三,以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評價目標。由于足球屬于團體項目,因此對于所有的學生而言,必須具備足球運動方面的素質能力。第四,以動作技能為評價目標。動作技能是直觀評價學生對相關課程學習情況的重要指標,筆者針對動作技能的評價內容主要有兩方面,分別是單個技能的掌握和在實戰(zhàn)中的運用。結合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的各項學習內容,參照評價標準,對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最后經過匯總并綜合各項指標評價結果,以一種總結性語言加以概括或者通過分值的方式進行展示(表1)。
三、設計表現性評價任務
表現性評價任務的設置是確保后期評價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目標越詳細,評價任務的指向性就更明顯。首先,任務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設置難度合理的表現性評價任務。其次,同一個評價目標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fā)設計不同的任務。最后,采用多樣化的表現性評價任務鼓勵學生利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學習情況。具體的評價過程中,設計高層次的任務是進一步強化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這一能力的重要手段(表2)。
以足球《原地前額正面頭頂球》教學課堂為例,表現性任務可分為“學會”和“應用”兩個部分,即單個技術動作的習得和能在比賽中使用。由于單個技術動作的單一性與枯燥性,本課創(chuàng)設多個情境,通過比賽使學生逐步掌握該技術動作并能在比賽中應用,最終獲得解決現實生活真實問題的能力。表現性評價任務的設置圍繞教學內容的開展,通過他評、自評、互評的手段,構建多樣的評價內容,多方的評價主體以及多元的評級體系,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表3)。
四、構建表現性評價細則
表現性評價細是直觀展現學生在表現性任務完成情況的重要指標。在基本掌握了表現性評價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后,就要結合具體的目標和任務,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細則,盡可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盡可能詳細的內容,讓學生更加清楚了解評價細則的有關要求,同時,要充分利用評價細則的驅動力鞭策學生不斷推動自身朝著更高水平的方向發(fā)展。
在制訂評價細則時需結合不同的評價任務所對應的評價基礎,形成對應的評價細則。從主觀角度看,由于不同主體在對足球進行評價時立場和觀點有所不同,在評價過程中,要以客觀的態(tài)度進行合理評價,基于此,可以對部分評價標準進行更加合理的量化,避免評價指標過于主觀而造成評價結果有較大誤差。因此,筆者在進行表現性評價時,會緊緊結合具體的評價細則,對學生評價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客觀評估,在此基礎上更加精準地了解表現性評價在足球教學工作中的應用情況(見表4)。
通過分值范圍來劃分為“A、B、C、D”等級,在評價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將其納入相對應的等級范圍。等級評價方式有利于弱化分數對學生的影響,照顧到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評語的形式可以直觀展現學習成果,包括學習過程中的成長和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學生通過評語能夠對自我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進行有效的判斷和清晰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對自身的進一步了解,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霍力巖,黃爽.表現性評價內涵及其相關概念辨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2(3):76-81.
[2]周文葉,董澤華.表現性評價質量框架的構建與應用[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10):120-127.
[3]周文葉,陳銘洲.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表現性評價[J].課程·教材·教法,2017(9):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