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尋常工作日的清晨,本該到7點才被手機鬧鐘叫醒的小張,突然被一陣尖銳的疼痛——牙痛驚醒?!拔矣稚匣鹆??”小張邊揉按著腮部,邊上網(wǎng)搜索“如何治牙痛”。有人說可以使用老偏方——咬住大蒜;有人則表示需要用生理鹽水或淡鹽水漱口。越來越頻繁的抽痛、刺痛打斷了小張的“網(wǎng)絡求醫(yī)”,他決定請假前去醫(yī)院掛個口腔科的號看一看。等待叫號的時間格外漫長,小張不由自主開始思考:現(xiàn)代生活如此便利,人們患上牙痛都要暫且忍上一忍,那些生活在沒有現(xiàn)代牙科技術時代的古人,面對同樣的牙痛,會怎么做?他們又是如何進行牙齒保健的呢?
在探討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明確牙痛到底是什么病。現(xiàn)代牙科學認為,牙痛分為牙源性牙痛和非牙源性牙痛,前者多與齲齒、牙髓炎、牙周炎、智齒冠周炎等牙科疾病相關;后者可見于三叉神經(jīng)痛、急性心絞痛、偏頭痛等疾病。而古老又充滿智慧的中醫(yī)學,對牙痛的認識更為深刻和全面。
牙痛不見得只是牙的“問題”
在商朝遺址殷墟中,就發(fā)現(xiàn)甲骨上記載的“疾齒”“齲”,說明古人對牙科疾病的認識至少有三千多年歷史。
《黃帝內(nèi)經(jīng)》作為我國最早的醫(yī)學典籍之一,對牙痛的原因和治療有著深入的探討。書中提到,“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余”,意味著牙齒健康與腎的健康密切相關。此外,《黃帝內(nèi)經(jīng)》中還提及“五臟六腑”和“經(jīng)脈”理論,認為牙痛可能與身體其他臟腑或組織的功能失調(diào)有關。如書中記載“胃足陽明之脈……上入齒中”“大腸手陽明之脈……入下齒中”,意味著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與牙痛的發(fā)生和防治也關系密切。
進入隋唐時期,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對于牙科疾病的病因進行了更為具體的區(qū)分,他提出牙痛可能源于“髓氣不足”,或是由“牙蟲”引起的。雖然“牙蟲”的概念在現(xiàn)代看來缺乏科學性,但它反映了古人曾對牙科疾病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并總結病因,形成獨特的理解和觀點。
痛極致人“亂投醫(yī)”
種種中醫(yī)學典籍與文獻,不僅在歷史長軸上豐滿地展示了古代中醫(yī)學的發(fā)展歷程,還反映了人們對牙科疾病日益增高的重視程度。在豐富的理論指導下,古人針對牙痛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決辦法,其中一些方藥及外治療法,對于現(xiàn)代治療牙痛頗有指導意義。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以針刺治療“齲病”的記載。晉朝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jīng)》中具體提出了針刺治療“齲病”的穴位有如合谷穴、商陽穴、下關穴等。事實上,現(xiàn)代人出現(xiàn)牙痛癥狀時,也可以通過點按、點揉這些穴位來起到止痛的作用。
古代治療疾病的方法以中藥湯劑為主,治療牙痛的名方也有很多,如清胃散、玉女煎等。清胃散主治胃火熾盛,上攻牙齒的牙痛,玉女煎主治胃陰虛型牙痛。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一書匯集了大量方劑,其中就有針對牙痛,由張仲景腎氣丸方加減而來的十味地黃湯。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將牙痛詳細地分為風熱、濕熱、胃火、腎虛、蟲齲五種證型,并介紹了治療胃火濕熱型牙痛可用黃連,治療腎虛型牙痛可含漱牛膝等。古時,還有用蓽茇、丁香等中藥填充到齲洞中止痛的療法。
當然,正如小張牙痛嚴重時,想要采用偏方盡快止痛的情形,在中醫(yī)學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為了盡快解除病痛,也有一些聽起來非?!靶酢薄⒔袢找巡辉偈褂玫闹委熝劳吹姆椒鱾飨聛?。如《千金翼方》中除了治療牙痛的方劑,還記載了幾種治牙痛的符咒,古代甚至有用于治療牙痛的佛經(jīng)。這些方法更像是“安慰劑”,通過心理安慰來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其牙痛的癥狀。
勤潔牙是最好的牙齒保健
正因為牙痛是一種“痛起來要人命”的病,加上擔心隨牙齒脫落而來的衰老,所以古人十分重視牙齒保健。如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說:\"食畢常漱口數(shù)過,不爾,使人病齲齒。\"宋代張杲《醫(yī)說》記載:\"世人奉養(yǎng),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古人普遍采用含漱法潔牙,多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
古人也有使用牙簽來剔除牙縫之間殘留物的習慣。隋唐時期,人們開始用擦拭牙齒的方法清潔口腔。他們會將楊柳枝的一端泡在水里,早晨用牙齒咬開楊柳枝,露出里面像小刷子一樣的木纖維,然后蘸取藥物擦拭牙齒,以保持牙齒的潔凈、亮澤。宋朝時期也有通過擦拭來清潔牙齒的記錄,如當時朝廷編纂的《太平圣惠方》中就有記載:“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細辛等,每用擦牙?!痹谶|墓中發(fā)現(xiàn)的骨質(zhì)牙刷柄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實物,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明清時期誕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古典小說,書中記載,用青鹽擦牙可以清新口氣、潔白牙齒?!侗静菥V目》中除介紹能治療牙痛的中藥,還提出食鹽可用于“揩牙洗目,堅牙明目”,川椒“煎干揩牙,永無齒疾”,旱蓮草葉“用青鹽炒焦揩牙,烏須固齒”等利用中草藥進行牙齒保健的方法。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牙菌斑是引起牙痛的罪魁禍首,因此,在牙齒保健方面,現(xiàn)代牙科學與古人的觀念十分一致: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定期檢查是預防牙痛的關鍵。相較于古代,現(xiàn)代牙科學技術先進,能更快解除患者的疼痛。但治療牙病的高昂費用,還是讓很多朋友望而卻步,且對牙齒的健康也不甚重視。在此,建議大家在牙齒“未病”時,積極進行養(yǎng)生保健、清潔防??;發(fā)現(xiàn)牙病后,也要積極治療。畢竟,健康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責任編輯/陶憲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