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夏季會覺得腦袋昏昏沉沉、不清爽,甚是困乏、想睡覺,腦袋像裹了塊濕布一樣。人們將這些癥狀歸結為“夏打盹”。其實,這些多是人體感受濕邪的表現(xiàn)。
中醫(yī)認為,濕為自然界“六氣”之一,是一種正常的自然氣候。當氣候發(fā)生異常變化,如外界濕氣太過,或者人體抵抗力下降,濕氣就會侵犯人體,成為致病因素,便成為濕邪。濕邪有內(nèi)生和外感之分,與其他邪氣結合,又會產(chǎn)生風濕、濕熱、寒濕等證型。因此,在祛濕時,也要結合個人所患濕邪的特點,分型而治。
濕邪可化之、利之、滲之、燥之、勝之
祛濕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是消除體內(nèi)濕邪而采取的方法的統(tǒng)稱,又可稱為“去濕”“除濕”“排濕”等。從中醫(yī)角度來說,濕氣分為很多不同的情況,需要辨證分型,不同證型患者的用藥也有很大的不同。根據(jù)用藥機理的不同,祛濕又可以分為化濕、利濕、滲濕、燥濕、勝濕等。
化濕是用氣味芳香類藥物祛除濕邪的方法,主要針對上焦病變和中焦病變?;瘽袼幬锒鄽馕斗枷悖视直环Q為“芳香化濕藥”,多具有辛溫之性味,歸脾、胃經(jīng),能促進脾主運化的功能,從而解除濕困脾胃,如身體倦怠、胃部脹悶、大便溏稀、舌苔白膩等癥狀。常用的化濕藥物有藿香、佩蘭、蒼術、厚樸、砂仁等。
利濕是指用利濕藥物使?jié)裥皬男”闩懦龅姆椒ǎ饕槍χ薪共∽兒拖陆共∽?。利濕藥,大多藥性下行,歸膀胱、脾、腎經(jīng),能通暢小便,增加尿量,促進體內(nèi)水濕之邪的排泄,從而解除由水濕停蓄引起的各種病癥,如小便不利、水濕泄瀉、水腫、淋證等。利濕藥物多味甘淡而性偏寒涼,一方面能清熱,另一方面能利尿,代表藥物有白茅根、車前草、滑石粉、竹葉、茵陳蒿、金錢草、海金沙和木通等;代表方劑有六一散。
滲濕是指用味淡類藥物祛濕的方法。滲濕和利濕較為類似,也是針對中焦病變和下焦病變,也是使?jié)裥皬男”闩懦?。但滲濕藥物多味、甘淡,作用平和,如茯苓、豬苓、澤瀉、薏苡仁等;代表方劑有五苓散等。
燥濕是指用苦燥類藥物祛除濕邪的治療方法,主要針對中焦病變。這類藥物大多具有苦的特性。根據(jù)疾病寒熱性質(zhì)的不同,燥濕法可分為苦溫燥濕與苦寒燥濕兩類。如果中焦為寒濕所阻,如胸悶、嘔吐、惡心、腹脹、大便清稀、舌苔白膩等,常用苦溫燥濕的藥物,如白術、蒼術等;如果中焦為濕熱所阻,如腹痛、腹脹、大便稀薄而熱臭、舌苔黃膩等,常用苦寒燥濕的藥物,如黃芩、黃連、苦參等,代表方劑有龍膽瀉肝湯。
勝濕是指用味辛走竄類藥物祛除濕邪的治療方法,主要針對關節(jié)、肌肉、筋骨的風寒濕痹。中醫(yī)學在長期臨床醫(yī)療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在治療一些濕邪為患的疾病時,適當?shù)貞靡恍帮L藥”,能使?jié)裥翱焖傧?,使疾病加快痊愈,也就是中醫(yī)所說的“風能勝濕”的原理。這里說的“風藥”即具有風性善行、走竄開泄,或辛香發(fā)散,或宣暢氣機作用的一類中藥,如羌活、獨活、防風等;代表方劑有羌活勝濕湯。
困于濕者,常備小藥
針對夏天常見中暑、感冒、腸胃不適及皮膚病等濕邪為患的疾病,家庭中可常備一些除濕小藥。如藿香正氣水(丸、散),具有理氣和中、解表化濕等功效,對夏季感冒、中暑,或因感受暑濕所引起的四肢酸楚、乏力,胸悶,心煩,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等癥,具有較好的療效;爐甘石洗劑,對皮膚具有收斂、保護的作用,可用于急性瘙癢性皮膚病,如夏季常見的濕疹、蕁麻疹和痱子等。
此外,還可常備一些能代茶飲用的中藥材。如山藥荷葉茶,取山藥6克、荷葉6克,沖入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山藥可健脾止泄利,補肺潤皮毛;荷葉可以清暑化濕,涼血止血。陳皮茯苓茶,取茯苓、陳皮若干,放入保溫杯中,沖入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此茶可健脾、燥濕、化痰。藿香佩蘭茶,取藿香、佩蘭各10克,沖入開水,浸泡10分鐘即可飲用。藿香、佩蘭均可化濕醒脾,辟穢和中,解暑發(fā)表,適合夏季胸悶不舒,暑濕困脾的人群。
中醫(yī)常說“藥食同源”,夏季還可適當食用具有祛濕功效的藥食同源之品。如從赤小豆、薏苡仁、山藥、茯苓、蓮子、芡實、木瓜、白扁豆、冬瓜皮、綠豆等中選取幾味,加入大米或小米熬粥、煲湯、炒菜等,均能健脾祛濕。
除了飲食、藥物調(diào)理,適當?shù)捏w育運動,如打太極拳、做八段錦、散步、跳廣場舞、慢跑、騎車等,也能通過促進氣血運行而祛濕?!皾駝賱t陽微”,濕氣太盛會導致陽氣衰微。人們通過適當?shù)倪\動,一則動能生陽,二則汗能排濕。適量地運動,可以振奮陽氣,改善我們機體的臟腑功能,同時能讓濕邪通過汗水排出體外。另外,日常生活中還應保持居住環(huán)境空氣流通、清爽干燥,室溫適中,同時保證充足睡眠,及時排解不良情緒。
責任編輯/陶憲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