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檢校共建”;思政課;法治觀念
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tǒng)一的理念是培育學生法治觀念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培育學生法治觀念有助于他們形成法治信仰和維護公平正義的意識,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
在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征程中,培育青少年的法治觀念已然成為時代發(fā)展的迫切要求,教會他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是落實法治觀念培育的重要抓手。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與吉林省高級人民檢察院、長春市中級人民檢察院跨界合作,尋求“檢校共建”,共同培育學生法治觀念,在專業(yè)互補、理論教學、提升興趣、營造學法氛圍等方面作出諸多有益嘗試,為深入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了實踐路徑。
一 打造最美法治課堂,提升學生尊法的積極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法治思維形成和發(fā)展的黃金期,因此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尊法意識的培養(yǎng)尤為必要。道德與法治課教材中有關法治觀念的教學內容具有集中論述與分散表達相互交叉、專業(yè)性強、與時事政策高度相關等特點。這些特點在客觀上對思政課教師的學科專業(yè)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檢察院的檢察官是法律工作者,法律專業(yè)能力強,具有實踐辦案的經驗,能夠為學生提供鮮活生動且具有說服力的各類案例。這些特質都為“檢校共建”提供了實現(xiàn)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實踐操作上亦為提升學生尊法的積極性奠定了優(yōu)質的師資基礎。
(一)優(yōu)勢互補,激發(fā)學生尊法的內在動機
“檢校共建”的生動實踐極大豐富了學生學法的形式,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尊法的內在動機。
保障師資力量的綜合性和專業(yè)化是培育學生法治觀念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檢校共建”中,省市人民檢察院精心選派長年扎根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第一線的優(yōu)秀檢察官組成了“檢校共建”講師團。這些優(yōu)秀的檢察官既有法律實踐經驗,又有為其他團體培訓法律知識的經歷,他們在“檢校共建”背景下,將自己的工作與思政課法治教學有效對接,提高了學校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的成效。一方面,檢察官可以實時便捷地了解未成年人的法治需要和成長情況;另一方面,檢察官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增加其社會實踐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另外,通過建立“檢校共建”集體備課微信群、優(yōu)秀案例分享群等,可以為教師的日常教學交流和信息共享提供便利,使教師能夠對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隨時進行協(xié)調溝通。
檢察官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范圍內為思政課教師及學校解決在校園管理中遇見的法律問題提供幫助,指導教師修正和完善教學內容,使教研、授課、實踐一體化成為現(xiàn)實,對提升學生法治素養(yǎng)起到了關鍵作用。在豐富多彩的法治課堂中,學生的尊法情感油然而生,改變了自己因被動學法而對法律產生的錯誤觀念。
(二)別開生面的教學營造尊法氛圍
學生尊法意識的形成需要有一個濃厚的學法氛圍,身在其中,學生會互相影響,提高自身學法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愿望。檢察官在司法實踐中處理過無數(shù)未成年人因法律意識淡薄、不會辨別是非而走上歧途、鋃鐺入獄的司法案件,如果將這些案例呈現(xiàn)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在真實案例中學法、析法、悟法、踐法,將極大調動學生尊法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屆時,他們會主動將發(fā)生在身邊的與法律相關的問題向檢察官請教,檢察官則將庭審、案件調查的過程與學生分享,從源頭上解決學生的疑問。長此以往,思政課堂的互動性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尊法意識也在這樣潛移默化當中得到強化。
二 打造多樣化的法治課堂,提升學生學法的自主性
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和學習過程要符合法治思維的形成規(guī)律。從初中階段的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到高中階段的法治素養(yǎng)的涵養(yǎng),體現(xiàn)了法治思維由具象到抽象的變化過程。按照“誰執(zhí)法、誰普法”的工作要求,檢察官精心整理在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典型案件,創(chuàng)設情境,并以提問題的方式科學設置議題,組織學生討論、思考與質疑。在師生良好互動中,學生能看到社會與人性復雜的一面,也能認識到學法的重大意義和對自身成長的重要價值。
(一)校本課是提升學生學法自主性的重要手段
校本課是“檢校共建”保持常態(tài)化的關鍵,每周一課時。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開展的“檢察官帶你學習法律”這門校本課能有效提升學生學法自主性的最大原因在于其選課的方式上,即選課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學生是否選擇這門校本課,取決于學生對法律的興趣,選擇的方式完全自愿。為了讓學生提前了解相關校本課內容,校本課授課教師會進行課程推介,使學生可以提前一周了解校本課的主要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標準等。在授課內容方面,選用的法律案例基本上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熱點話題,比如網絡上的安全問題、校園欺凌問題、民法典相關問題等;在學習方式方面,采取的是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的方式,學生還有機會到檢察院實地參觀學習,加深對民法典、刑法的認知,強化對自我保護、遠離犯罪、遠離校園暴力的行動自覺。
(二)保持好奇心是提升學法自主性的內在動力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維相對獨立、充滿批判性,情緒波動也很大,性格可塑性強。因此,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情緒管理、行為控制以及運用道德與法律等提升自身素養(yǎng)勢在必行。
1. 尊重學生的好奇心
學生對法律的好奇心源于成長的需要。法律作為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他們對法律的內在需要?!皺z校共建”模式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面對面”,每周都有一次固定的時間由學生、檢察官、思政課教師三方面對面座談交流:學生談需求、講困惑,檢察官講實踐、講知識,思政課教師講學習方法及教學如何開展。他們互相配合,優(yōu)化學習,最后完成教學目標。實踐證明,尊重學生的好奇心,才會讓學生有學法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 呵護學生的好奇心
呵護學生的好奇心是指,在培育法治觀念的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要將課程標準倡導的問題導向、素養(yǎng)導向、創(chuàng)新導向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要將學業(yè)質量達標作為教學的基本要求,要將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活化教學內容作為培育法治觀念的重點工作?!皺z校共建”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檢校同課同上”新課型,教學效果良好,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與好評?!皺z校同課同上”新課型體現(xiàn)出以下三個鮮明特點。
(1)聯(lián)合備課。聯(lián)合備課要明確三個任務,即“講什么、為什么講、怎么講”。因此,在集體備課三個任務要求基礎上,思政課教師與檢察官共同確立授課主題、內容、形式、學習方式、學業(yè)質量標準等,解決了“講什么、為什么講、怎么講”的問題。
(2)聯(lián)合上課。聯(lián)合上課明確了“兩導一學”。其中,“兩導”指的是思政課教學的課程主導與檢察官的專業(yè)指導,“一學”指的是學生保持好奇心。
首先,思政課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要嚴格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學習提想法、老師說方法和檢察官來普法的流程結構開展課堂教學。思政課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形成思維導圖,使法律知識以體系化呈現(xiàn);以“多思”和“好問”來閱讀案例,運用法治思維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探究與小組分享,完成對知識的整理與歸納。
其次,檢察官作為專業(yè)法律指導人員,要充分滿足學生在學法過程中的好奇心。比如,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檢察官應在整理歸納問題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明晰法律術語、閱讀法律原文、理解法律知識。在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的校本課中,檢察官基于前期調研和課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整理出所有與之相關的法律內容,依據(jù)從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法條速遞、再到學生依據(jù)法條速遞對所提問題進行理解的教學進路,通過解決問題、提出新問題等,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3)聯(lián)合評課。在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的校本課中,還創(chuàng)造性地增加了聯(lián)合評課的環(huán)節(jié)。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學校邀請法學專家及檢察官團隊參與聽課、評課,在集體聽課評課中反饋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而授課教師則根據(jù)反饋意見進行教學改進,探索更積極有效的課堂學習模式。
三"打造法治實踐課堂,提升學生守法用法的自覺性
教育的本質是學以致用,學法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修養(yǎng)。實踐課堂是學習守法用法的前沿陣地,在“檢校共建”的大背景下,思政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檢察院實踐基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感悟法律的深刻內涵與力量。具體的形式有觀摩庭審、參加法治知識競賽、實地考察參觀、觀看法治影片等,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和提升思政課和法治教育工作的質量、效果,引導學生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wèi)者。
(一)實地參觀體驗,增強學生自覺守法用法的能力
自覺守法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守法意識,而意識的內在生成在于學生能夠有親身體驗。檢察官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將檢察院的專業(yè)資源提供給學生,開展諸如組織學生到檢察院參觀、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學法心得、在檢察院觀看案件視頻回放等活動,讓學生實際感受法律的神圣與權威,并從深刻的體驗當中激發(fā)出守法的自覺性。
(二)開展模擬法庭,增強學生自信守法用法的能力
守法意識的培養(yǎng)在于加深學生對法律作用的深度認知。法律的作用得以發(fā)揮不僅需要公民的自覺遵守,還需要公民對法律保護作用的堅定信任。只有讓學生明確法律所具有的保護作用,才能激發(fā)出其守法的自覺性。
參加模擬法庭活動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現(xiàn)場感和收獲感,他們在觀摩中能夠建構起法律知識體系,使自身法治思維得以養(yǎng)成。檢察官可以精心選擇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撰寫劇本,對學生進行模擬法庭的專業(yè)培訓,讓學生了解庭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及流程;合理組織分工,幫助學生明晰庭審工作人員職責。通過模擬法庭,學生能夠切身體會法律的嚴謹與周密,感悟到法律工作人員身上的責任與義務,強化自身對司法工作的敬畏感與崇敬,對自己未來的成長和職業(yè)發(fā)展有了明確的方向。
(三)從實踐出發(fā),提高學生自主用法的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為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和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特點與要求,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應將知行合一作為法治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
1. 拓寬教師開展實踐的范圍
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一定的理論站位,而給出的實踐指導或應用相對較少?!皺z校共建”恰恰彌補了思政課教師的這一短板,不僅在理論上提升了思政課教師授課內容的深度,還在用法的實踐上將“檢察建議”轉化成師生的自覺行為,并將“檢察建議”的具體要求通過法治情境等鮮活方式展示出來,真正深入學生內心。
2. 創(chuàng)設守法用法的多元化應用平臺
培養(yǎng)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關鍵在于應用,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為學生提供鮮活生動的案例,而且要深入挖掘案例中的育人價值,關注對學生法治觀念的培育??梢圆扇》ㄍマq論等方式,增加學生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同時輔以在法治宣傳日等特殊節(jié)點,通過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制作手抄報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實踐,使法律真正成為他們的“守護神”。
“檢校共建”思政課跨界培育學生法治觀念是一種嶄新的法治教學嘗試,它不但優(yōu)化了思政課教師隊伍,吸納了優(yōu)秀的社會師資力量,還讓更多有知有為的人才走進思政課堂,集中優(yōu)勢資源為學生服務。相信在思政課同仁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的努力工作下,定會使廣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育和法治思維的發(fā)展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作者簡介
李忠強,東北師大附中明珠學校正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