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标P于他是對誰表述了這一觀點,有多個故事版本。對德國君主,對貴族夫人,還是在宮廷講學時講的,或許都是后人的演繹和想象。有人甚至說他曾寫信給康熙皇帝強烈要求加入中國國籍。
同一棵樹上長著相同的樹葉,天經地義。所以當萊布尼茨拋出“兩片樹葉”的論斷時,眾人難以置信,紛紛去花園撿樹葉對比。結果證明萊布尼茨是對的。其實,他的話還有后半句:“世界上也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币詷淙~作喻,把個性與共性說得通俗易懂,果然是20歲就申請博士學位的天才——不過他的申請被拒絕了,理由是太年輕。
有趣的是,作為百科全書式的通才,作為偉大的數(shù)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被普通人記住的居然只是“兩片樹葉”。相比之下,同時代的牛頓就擁有無限流量,連“牛頓蘋果樹”都在全世界開枝散葉。不知九泉之下的萊布尼茨是否心有不服。
萊布尼茨在數(shù)學上有極大的成就,發(fā)明了二進制,創(chuàng)立了微積分?,F(xiàn)在,普遍認為是牛頓和萊布尼茨各自獨立創(chuàng)立了微積分,且萊布尼茨創(chuàng)立了遠遠優(yōu)于牛頓的、沿用至今的微積分符號。牛頓可不管,堅定認為他是丑惡的小偷。兩人為此進行了一場長達十數(shù)年的爭執(zhí),無所不用其極。好在他們只有過書信來往,沒見過面,否則可能拳腳相向。
數(shù)學史上這場最著名的“罵戰(zhàn)”,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不那么光鮮卻也真實的一面。另外,雖然萊布尼茨成就斐然,在人格方面卻遭人詬病。他一生結交權貴,晚年寫的《神正論》被指粉飾現(xiàn)實。因此羅素說有兩個萊布尼茨,一個是充滿智慧的哲學家,另一個是庸俗諂媚的政客。如此說來,萊布尼茨和牛頓都有兩面性,都活成了“兩片不同的樹葉”。
最大的遺憾是,數(shù)學家萊布尼茨在被指為小偷時,忘了自己也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他原本可以很紳士地告訴牛頓:“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我的微積分并不完全等于你的微積分;“世界上也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所以你創(chuàng)立的是微積分,我創(chuàng)立的也是微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