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非陶非瓷的壺,風骨峭峻、氣韻溫雅,雖是石頭身,卻胎薄輕盈。如此壺身,盈盈一握,不禁讓人覺得歡喜。
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一朵新開的奇葩正在發(fā)出誘人的馨香,它便是石壺雕刻,或稱石壺藝術。石壺藝術是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過程當中誕生的一種新興的藝術門類,以天然生成的石頭為原材料,經(jīng)過精心的設計和構思,細心雕刻而成,并以其形神兼?zhèn)涞乃囆g造型在石雕藝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欣賞一把石壺,依感覺而論,及物而動、求物有形,飾、賞、用等完整的視覺美和感覺美構成了石雕創(chuàng)作的藝術元素。
筆者的石壺作品《君子》(見圖),整體呈方形,造型頎長卻不顯瘦弱。它的壺把向后延伸,在視覺上增加了壺身的整體長度,壺身的轉(zhuǎn)折較為平滑,顯現(xiàn)出三個清晰的光影平面,折射出溫和的光影?!笆嘘庩栂虮常朔秩妗?,石塊的雕刻完全遵循自然之理。
《詩經(jīng)》有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苯橙说牡窨滩⑽词顾a(chǎn)生斧鑿的尖銳,反而在表面上形成了柔和的轉(zhuǎn)折與富有質(zhì)感的凹凸起伏。巖石的質(zhì)感、轉(zhuǎn)折的柔和與頎長的壺身共同鑄就了這一石雕藝術品。細觀茶壺內(nèi)部,內(nèi)壁光滑卻不失巖石的紋理,泡一壺清茶,茶香氤氳,入口溫潤。巖石的溫潤特性,很好地保持了茶香,冰冷堅硬的巖石質(zhì)感也決定了茶壺易干、易保存的特點。
一把石壺要經(jīng)過選石、開料、內(nèi)雕、切割、精刻、粗磨、 細磨、拋光等 18 道工序方為成品,在成形之前它經(jīng)歷萬千磨礪,才能成為厚重樸實的“君子之壺”。喝茶之時可感壺之風骨,于茶韻中細品這份堅毅??梢哉f,茶壺觸之厚重,于凹凸曲折中觸及壺上積淀的堅韌之骨;聞之雋永,于氤氳中嗅到壺中沉淀的寧靜之韻;品之綿長,于繁雜喧鬧的世間尋得一隅之地,洗凈心塵浮華,在品茗瞬間獲得剎那寧靜。
從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再到明清以來茶文化的普及期和繁榮期,各個歷史時期茶壺的器型隨著使用功能的變化而變化,但實用與審美始終是我國傳統(tǒng)器物造型演變的推動力。
石雕茶壺不僅詮釋著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同時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了石雕文化的深層次內(nèi)涵,展現(xiàn)出獨特的審美意趣。石壺看似平平無奇,與路邊巖石無異,卻凝聚了自然的本真。在它身上,筆者仿佛看到了堅忍不拔、寧靜淡遠的君子之心。細細品茗,雋永沉靜,于茶香古韻中感受淡遠悠長,盡顯“修身立德、澤濟天下”的君子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