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陽故城,在泱泱中華的浩瀚史冊上,始屬戰(zhàn)國魏邑。秦朝時稱“山陽邑”,在漢朝時最為繁榮,設(shè)置“山陽縣”,以在太行山之陽而得名。當時縣治所在地是今天的焦作市山陽區(qū)墻南村。
墻南村的由來和山陽故城密不可分,是位于山陽故城之南緣故而得名。1963年6月,山陽故城被確立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焦作市人民政府頒布《山陽城遺址管理條例》;2006年5月,被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考古發(fā)現(xiàn),山陽故城堪稱我國古代城池中的一個精品,也是我國古代城市的最早雛形之一。
目前,山陽城遺址出土有世界唯一的十分珍貴的戰(zhàn)國時期山陽布幣,進一步佐證了山陽故城在漢代時期全國經(jīng)濟上的重要位置,也充分說明了古山陽城當時的經(jīng)濟實力。在這一帶出土的國家級文物七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最具代表性,被考古學(xué)界譽為“山陽瑰寶”。今天的焦作人,用“山陽”來代稱焦作,并不是單純的發(fā)思古之幽情,而是以歷史的凝重和文化的厚重向世人表明焦作是一個由古及今、亦古亦新、有深刻內(nèi)涵的歷史文化名城。
在漢朝至北魏為山陽縣治幾百年的時空里,山陽城一帶發(fā)生了很多有名的故事和傳說。公元220年10月,漢獻帝劉協(xié)被曹魏政權(quán)廢黜之后,居于山陽邑,成為“山陽公”?,F(xiàn)留存在修武縣云臺山風(fēng)景區(qū)百家?guī)r的古石刻畫像“山陽公行醫(yī)圖”,真實地記錄了劉協(xié)和夫人作為“龍鳳醫(yī)家”利用在宮室中掌握的醫(yī)術(shù)在山陽大地懸壺濟世的故事。還有諸如“竹林七賢”和“仁義?!钡墓适乱约啊白匣⑹钡膫髡f。還有早已湮沒在歷史塵埃里的山陽宮衙署漢代古建筑群,古城隍廟,北魏時期即香火旺盛的古藏梅寺,還有神奇地蘊藏著勞動人民無限智慧的“小滿”碑,還有飽經(jīng)滄桑、至今屹立不倒、見證著人世繁華與歷史喧囂的“人字形”千年古槐樹……
二
我在山陽城出生,在山陽城成長。牛巷東頭的墻南學(xué)校與我家僅一墻之隔。從小學(xué)到中學(xué),在遮陽蔽日的老槐樹下,我們在那里無憂無慮地讀書,寫字,唱歌,游戲,在那里一天天長大,并外出求學(xué)、工作,成家立業(yè)。山陽城聯(lián)系著我們的根,蘊藏著我們的記憶,安放著我們的鄉(xiāng)愁。曾經(jīng)的古村落,仿佛已被賦予一種鄉(xiāng)愁魔力,越來越多的人想去那里看一看,走一走,讓那份久久縈繞的年齡越大、閱世越深越濃郁的鄉(xiāng)情鄉(xiāng)思有所寄托。
現(xiàn)在,南水北調(diào)干渠的碧波清水在村南繞城而過,綠化帶建設(shè)日新月異,玉帶纏腰,柔情依依??旖輰挸ǖ闹性蟮勒诮ㄔO(shè),一個城市發(fā)展的脈搏正在古老的山陽城興奮地跳動著,血脈僨張的山陽故城正穿越歷史的滄桑,走出千年的沉寂,分享現(xiàn)代的繁榮。
茶的嫩葉在杯中飄浮,終于靜下身心,細讀劉禹錫的《山陽城賦》。
劉禹錫(772年—842年),唐代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詩人,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yīng)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作品包括:《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劉禹錫與柳宗元同榜考中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終官至戶部尚書。他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朋黨相爭、宦官專權(quán),造成嚴重的政治危機和社會動蕩,尤其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皇帝昏庸和麻木不仁、忠奸不分、荒淫無道,以致朝廷綱紀大壞、國勢日頹,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一批心系國家命運的人物憂心如焚,他們中有的廷爭切諫,有的婉轉(zhuǎn)諷喻。劉禹錫宦海沉浮,心潮難平。他在對前朝歷史嚴肅深沉的反思中,認真思考造成這種危局的主要原因。他一方面在自身政治生活中作積極的努力,另一方面,他借助于辭賦這種篇幅較長、容量較大、有鮮明諷喻特征的文體,通過借漢說唐的筆法,從總結(jié)王朝興衰盛敗規(guī)律出發(fā),給后世提供經(jīng)邦治國的歷史鏡鑒和哲學(xué)思辨。
山陽故城離劉禹錫的久居之地洛陽不遠,漢獻帝劉協(xié)“禪位”給魏王曹丕后,食邑山陽,終老此地。到中唐時期,山陽城只剩下一片廢墟。
集政治家與詩人氣質(zhì)于一身的劉禹錫車行此處,“隕涕于山陽之墟”,面對山陽城遺址,感慨萬千,熱淚長流?!巴慈送龆绿妫说匮珊鲋T”,他認為大漢朝四百年的宏偉基業(yè)已深深隱埋在眼前這座廢墟里,感覺是多么的蒼茫與慘痛啊!遙想當年漢光武帝劉秀起兵時八面威風(fēng)、氣壯山河,而如今所有霸氣都已蕩然無存,四百余年的漢室江山國運衰微到此而終,曾經(jīng)山呼萬歲擁戴漢室的虎賁之師紛紛倒戈相向,眼前依稀浮現(xiàn)當年漢高祖劉邦揮劍斬蛇而飛龍在天的壯麗景象,如今卻只能留下無限的痛惜悔恨。面對廢墟,劉禹錫泣血發(fā)問:大漢朝為什么會滅亡?他接著在《山陽城賦》中寫道:
“積是為治,積非成虐。文景之欲,處身以約,播其德芽,迄武乃獲。桓靈之欲,縱心于昏,爇其襖焰,逮獻而焚?!?/p>
意思是:善政積累長久才成盛世,暴政積累長久必致災(zāi)禍。漢文帝、漢景帝立身處世奉行簡約,嚴于自律,播下善政仁德的種子,到漢武帝時收獲頗豐。漢桓帝、漢靈帝心智昏聵,推行暴政,置民于水火不顧,終于到漢獻帝時期分崩離析,喪失政權(quán)。
讀到此處,我掩卷長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喝杯熱茶,撫平一下心緒,繼續(xù)讀下去。
“使人得譬乎逐鹿,固健步者所先。諒人事之云爾,孰云當涂之兆也自天?!?/p>
意思是:群雄逐鹿,爭奪天下,在殘酷的競爭中,只有自身強大的人才能取得勝利,關(guān)鍵取決于人事努力,靠自身勵精圖治,奮發(fā)圖強,怎么能說都是天意呢?
唐代先賢劉禹錫在山陽故城緬懷歷史,沉痛反思漢室興亡、政權(quán)更迭、人事更替的教訓(xùn),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修身立世、資政為民的精神財富。
當時代的腳步走到2021年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重讀劉禹錫的泣血之作《山陽城賦》,深感此文是古哲先賢留在山陽大地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一篇由古至今感人肺腑的醒世文章。讀之思之,學(xué)之行之,一定受益匪淺,護佑其身。
積是為治,積非成虐。謹記。
山陽櫻花
一
又是陽春三月季,又逢櫻花盛開時。
生機勃發(fā)、絢麗多姿的春天,像不小心打翻畫家的顏料盤子,煦日和風(fēng)下,百花綻放、萬紫千紅、美不勝收、目不暇接的迷人景致中,讓我始終縈懷、最欣賞、最放不下的應(yīng)該還屬櫻花。
對櫻花最早的感知,源于讀中學(xué)時,魯迅先生《藤野先生》一文中的描述:“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jié),望去也像緋紅的輕云……”年少的我,開始覺得魯迅先生筆端下不是唯有冷峻的寒氣,云淡風(fēng)輕的語境,讓人展開想象的翅膀,終于在內(nèi)心深處,描繪出一幅能自己獨享的唯美妙絕的櫻花圖。
櫻花,是薔薇科櫻屬幾種植物的統(tǒng)稱。櫻花品種繁多,全世界約有40種櫻花類植物野生祖先種,原產(chǎn)于中國的有30多種。櫻花在每年三月中旬逐次開放,從始花到凋落大約有一周左右,開花的時候有五個花瓣,花色多為白色、粉紅色,常見幾朵小花圍成一個圈,形成一個傘形,末端有一個缺刻,叫花缺?;ㄈ迸c花無缺,恰似人生陰晴圓缺,令人憐惜、引人遐思。
據(jù)考證,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櫻花栽培在我國已經(jīng)隨處可見,無論是宮苑廊廡還是民舍田間都能看到其絢爛綻放。櫻花,在中國古代有很深厚的歷史印跡,文人墨客對她的喜愛也毫不吝嗇地抒發(fā)在詩詞歌賦中。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詩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栽,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yīng)四度見花開”“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在古山陽名人李商隱筆下,則有“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又有“櫻花爛漫幾多時,柳綠桃紅兩未知”。
櫻花的美麗從來不會是空洞虛無的。近年來,在山陽大地,早櫻、中櫻、晚櫻品種合理搭配,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區(qū)、城鄉(xiāng)接合部、道路街巷、庭院小區(qū)、河渠兩岸等地櫻花次第開放的格局。花開時節(jié),滿城爛漫櫻花,如云似霞,微風(fēng)吹來,櫻瓣飛舞,清香襲人。不論是“三月雨聲細,櫻花疑杏花”的吟詠,還是“初櫻動時艷,擅藻灼輝芳,緗葉未開蕾,紅花已發(fā)光”的感嘆,在山陽大地,走一條路、賞一片景、品一座城,浪漫櫻花、彩云堆雪、櫻盛之艷,正是“精致城市、品質(zhì)焦作”的一個美好闡釋。煙花三月,清風(fēng)徐來,暖陽氤氳,春林初盛,櫻花成海,花徑飛雪,花漾煙雨,置身山陽大地,宛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在太行之南、黃河之北的廣闊天地中,不論是天河公園的玉帶纏繞,還是大沙河的波光粼粼,藍天與櫻花相應(yīng)成趣,盛放的櫻花仿佛掛上了粉色的天幕,踏過落滿花瓣的草地,如同走上錦織的地毯,心在沉醉、情深意長,連舒緩的腳步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美妙動聽的音符……
二
櫻花,起源于中國,在日本權(quán)威著作《櫻大鑒》中有明確記載。日本,已成為眾所周知的“櫻花之國”,櫻花在日本已成為一種極致文化。冰心老人在其名篇《櫻花贊》中講到:“日本到處都有櫻花,有的是幾百棵花樹擁在一起,有的是一兩棵花樹在路旁水邊悄然獨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彌漫的櫻花氣息里?!逼鸪?,賞櫻只是在權(quán)貴間盛行,到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逐漸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傳統(tǒng)的民間風(fēng)俗,形成了一種崇尚櫻花的信仰。到現(xiàn)代,日本政府把每年3月15日—4月15日定為“櫻花節(jié)”“櫻花祭”。在這個賞花季節(jié),人們?nèi)壕塾诟鞯刭p櫻名所,席坐櫻花樹下,充滿儀式感,彈弦奏樂,暢飲美酒,舉辦精致的“賞櫻花宴”,表達對櫻花的喜愛之情,把櫻花文化上升為全民族的精神盛宴。
世人喜愛櫻花,賦予她“絢爛而短暫”的美學(xué)內(nèi)涵,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生命逝去,也該果斷離去,毫不留戀。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不哀不怨,既干脆又干凈,來得亮麗,去得爽快,靈性十足,是一種凋零而又柔情壯麗的美。
古山陽城,黃土寂寂,城垣猶在,在焦作中心城區(qū)的歷史風(fēng)雨中,記載著中國與日本的滄桑歷史,源遠流長。
東漢末年,大漢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即漢獻帝劉協(xié)來到“河內(nèi)完富”的山陽城,被貶為山陽公。據(jù)記載,公元289年,劉協(xié)的玄孫劉秋襲爵山陽公,這個時候,另一個玄孫劉阿知率其家族眾人從山陽出發(fā)到山東登州海岸東渡扶桑,劉阿知率領(lǐng)他的兒子劉都賀及其族人共兩千余人,漂洋過海到達日本后,最初居住在現(xiàn)在的奈良縣,后逐漸散布在日本各地。日本史書尊稱劉阿知為“東漢使主”,其子為“都賀王”。在今天的日本奈良縣檜前村和靜岡縣妙里山頂都有“阿知宮”,是后人祭祀劉阿知的場所。后來,劉氏后裔分別被封為板上、大藏、高橋、原田等姓氏,繁衍至今,發(fā)展成為日本的望族。近年來,劉阿知的日本后裔經(jīng)常到中國祭祖,其中不少人專程到焦作古山陽城和漢獻帝陵尋根謁祖、緬懷感恩。
日本古代史權(quán)威專家坂本太郎編著的《日本史概說》一書中說:“劉阿知家族及其后裔傳到日本的漢文化,無論是精神文化方面,還是物質(zhì)文化方面,都給了日本文化以劃時代的影響,精神文化方面?zhèn)魅肴毡镜臐h字、漢籍以及儒教和佛教,決定了后來日本文化的性質(zhì);物質(zhì)文化傳入日本的水利、灌溉、養(yǎng)蠶等農(nóng)業(yè)技術(shù)以及建筑、雕刻、織布、冶金、制陶等各種工藝技術(shù)及其制品,都為當時日本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貢獻?!?/p>
掩卷沉思,心潮起伏……美麗的櫻花,讓我們愉悅身心的同時,更讓我們審視自己、啟迪心靈、抖擻精神、奮發(fā)圖強。
三
“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櫻如美人,紅顏易消歇?!痹魧W(xué)日本的書畫家鄧爾雅先生的詩作《櫻花》,把櫻花寫得活靈活現(xiàn)、如泣如訴。有人說,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鐘5厘米,可以想象一下,疾風(fēng)吹過,大瓣大瓣的櫻花密集飄落,像漫天飄舞的櫻花雨,無言地訴說著美好事物的稍縱即逝和淡淡憂傷,撒落在我們記憶和情感的心田,告訴我們要懂得珍惜、懂得付出、懂得感恩,正所謂“花落美如雪,一花一世界”。在花語中,櫻花是愛情與希望的象征,代表著高雅、質(zhì)樸、純潔的愛情。櫻花宛如懵懂的妙齡少女,安靜地在春天開放,滿樹的白色、粉色的櫻花,是對愛人訴說愛情的最美語言。
傳說中,純潔而美麗的櫻花還具有驅(qū)除災(zāi)禍的力量,我對此深信不疑?!按猴L(fēng)先發(fā)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贊美春天的詩句。櫻花是璀璨的、浪漫的,山陽人民是智慧的、勤勞的。讓櫻花與城市氣質(zhì)互動,融合陽剛與陰柔之美,玉樹瓊花、姹紫嫣紅、鶯歌燕舞、詩情畫意,櫻盛之艷,震動千里之外。山陽大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拼搏奮進精神,將賦予櫻花新的內(nèi)涵、新的風(fēng)韻,讓我們在蓊蓊郁郁的櫻花樹下,閱讀春天、頓悟人生、凈化心靈、品味美好、相約未來。
櫻花,紅粉陌上,在春風(fēng)暖陽中搖曳美好的姿態(tài),迎來送往,脈脈含情,柔情似水,正如同焦作這座城市激情澎湃的脈搏,春光正好、生生不息、風(fēng)華正茂!
責任編輯/盧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