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季節(jié),藿香正氣水成了必備良藥,但是藿香正氣水你真的喝對了嗎?
藿香正氣水由藿香正氣散化裁而來,由蒼術、陳皮、厚樸、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組成。其中,厚樸分為生厚樸和姜厚樸。如果方中為姜厚樸,輔料一般為乙醇。如果為生厚樸,輔料為乙醇、姜汁。
藿香辛溫芳香,具有外散風寒、內化濕滯、辟穢和中之功,是治療暑濕感冒之要藥。
半夏、陳皮具有理氣燥濕、和胃降逆以止嘔的作用;蒼術、茯苓健脾助運,化濕和中以止瀉。這四味藥輔助藿香內化濕滯以止吐瀉。
紫蘇、白芷辛溫發(fā)散,助藿香外散風寒,紫蘇尚可醒脾寬中、行氣止嘔,白芷兼能燥濕化濁止瀉。
大腹皮、厚樸芳香化濕、暢中行滯。
甘草調和諸藥。
在了解藿香正氣水的適用人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中醫(yī)是如何看待中暑的。
中醫(yī)將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
陽暑是指由于夏天溫度高,長時間戶外勞作或長途奔走,暑熱邪氣侵襲身體,正氣和津液受到損耗而出現頭暈胸悶、高熱汗出、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氣粗等癥狀,類似于西醫(yī)所說的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
陰暑是指人體正氣不足,又采取了錯誤的解暑方式,如夏日過度避熱貪涼(夜間露宿室外,坐臥于陰寒潮濕之地,運動、勞作后立即用冷水澆頭沖身或快速飲用大量冷飲,以及睡眠時使用電扇強風對吹等),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表現為惡寒發(fā)熱、頭疼身痛、四肢酸痛、無汗乏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藿香正氣水的主要功效是外散風寒,內化濕滯,理氣和中,升清降濁等,適用于因外感寒濕、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即陰暑。此類患病人群表現為怕冷發(fā)熱、頭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腹痛、舌苔白膩等。對于陽暑患者而言,由于方中含有藿香、陳皮、半夏等辛溫類藥物,易耗氣傷津、助火生熱,因此不宜使用。
另外,若是因飲食不潔引起的腹痛腹瀉、低熱惡寒、惡心腹脹、舌淡紅苔白膩等為表現的部分食物中毒,也可以用藿香正氣水治療。
服用藿香正氣水后應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飲食宜清淡。在服藥期間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藿香正氣水含有生半夏,應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不宜過量或長期服用。
藿香正氣水含乙醇(即酒精),服藥后短時間內不得駕駛機動車、火車、輪船等,也不能從事高空作業(yè)、機械作業(yè)。由于藿香正氣水含乙醇,在服藥期間也不得與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如頭孢氨芐、頭孢呋辛、頭孢他啶等)、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等藥聯合使用,以免導致雙硫侖樣反應,出現氣短多汗、頭昏頭痛、惡心嘔吐、心率加快、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出現休克和意識障礙。
有嚴重的高血壓、冠心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yī)生或藥師指導下服用。
不建議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使用。年老體弱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編輯/羅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