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武漢的清晨,是被一頓過早叫醒的。
天乍亮,隨便鉆進(jìn)一條巷子,走不了幾步就會(huì)煙氣繚繞。心情愉悅的同時(shí)也有煩惱——選擇太多。在武漢,早餐可以連續(xù)吃一個(gè)月不重樣。
離家不遠(yuǎn)的瑞安街,是武昌名副其實(shí)的“古董”街區(qū),古老而不陳舊,細(xì)窄卻整潔。這條隱匿又喧囂的過早一條街,臥虎藏龍,每一家都“大有來頭”,隨便一挑都是各懷法寶的十幾年老店。
晨練過后,我?guī)畠汉蛢鹤尤ト鸢步值倪^早攤子上探索“滿漢全席”。先映入眼簾的是鮮味鱔魚面館,緊挨面館的豆皮店也擠滿了人。這家豆皮店,雖是瑞安街過早江湖的后起之秀,別看資歷尚淺,可人氣不遜老店。
三鮮豆皮最難的就是皮,只有“皮薄,漿清,火功正”,煎出來的豆皮才會(huì)外脆里軟,嫩而不焦,油而不膩。只見老師傅神情穩(wěn)如泰山,出手干凈利落,動(dòng)作行云流水——先將黏稠的面漿攪拌均勻,再往鐵鍋里一澆,似潑墨般寫意;雞蛋輕輕抖動(dòng),蛋液順勢滑入鍋中,接著攥緊鍋沿,反復(fù)轉(zhuǎn)動(dòng)讓豆皮受熱均勻。
一層蛋皮、一層糯米、一層三鮮丁,蛋皮薄潤,與顆顆飽滿的糯米緊密貼合,筍丁、香干丁、香菇丁、肉丁等干貨十足,鮮味四溢;豆皮的焦香與旁邊名曰“梅花香”的燒賣的清香,混合著氤氳開來,哪怕只聞一聞,就讓人拔不動(dòng)腿。
再往前,是一家生煎店。小楊師傅面帶微笑,動(dòng)作利索,放油、點(diǎn)水、火候都把控得恰到好處。鍋蓋一揭,新鮮出爐的小煎包、煎餃,底部酥脆,頂部柔韌,脆與韌、酥與綿,讓人垂涎欲滴。最奇怪的是,小楊師傅記憶力驚人——誰的包子,幾塊錢的,人再多,也絕對(duì)不會(huì)出錯(cuò)。
“武漢熱干面大賽第四名、涼面自稱第二名、糊湯粉都說第一名”——褪色的招牌,加上老板一句“開了十幾二十年”,印證了其在瑞安街的資深江湖地位。一碗堿面燙熟,一勺芝麻醬,一勺鹵水,添上蘿卜丁、酸豆角,依照口味加上蔥、香菜、醋、辣椒油,趁熱一拌,一碗香氣撲鼻的熱干面就新鮮出爐啦!除了熱干面,這里的糊湯粉配油條絕對(duì)是值得一吃的人間美味。魚湯的鮮味包裹著滑嫩的米粉帶著小蝦米的點(diǎn)滴腥味,令人頓覺胃口大開。
你肯定想不到,擺在面館門口平平無奇的全氏糯米包油條,擺攤十五年之久。一口咬下去時(shí),不管是甜口還是咸口,糯米的寡淡與油條的油膩,在桂花糖、黑芝麻、肉松、火腿腸、葡萄干等混搭中,變得香甜咸香,軟糯酥脆,回味無窮。
最邊上的牛骨面門口總是人頭攢動(dòng),沒有片刻冷清。來他家吃面的,都忍不住在門口買兩個(gè)面窩——“第一次不吃是你的錯(cuò),第二次不吃是我的錯(cuò)?!钡男麄髡Z雖別出心裁,但“外面脆,里頭枯,味道咸”,一個(gè)面窩能吃出三種口感,才是令人拍手叫絕的真功夫。
早上7點(diǎn)未到,瑞安街上幾十種過早的誘惑就短兵相接,引得一批又一批人加入“戰(zhàn)斗”。不管是拉著小拖車買菜路過的爹爹婆婆,還是背著書包面龐青澀的中小學(xué)生;不管是邊走邊吃的都市白領(lǐng),還是拎著行李箱的“特種兵”……在瑞安街,大家只有一個(gè)身份,那就是為美味匯聚在一起的興奮過早人。
短短一條瑞安街,濃濃香氣一路橫沖直撞奔向了大家的鼻腔,真的是挑花了眼、吃撐了胃,就是舍不得走。
編輯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