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紀(jì)錄片《游走世界天與地》,主持人帶著觀眾游歷四個對比懸殊的國家:擁有500年和平的瑞士、遭受炮火洗禮的敘利亞、全球人均最富的摩納哥和歐洲最窮的摩爾多瓦。
敘利亞和摩爾多瓦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那里的人們,即便身處黑暗,也用堅強(qiáng)與愛,書寫著一部生命的詩章。
敘利亞,一個經(jīng)歷了多年內(nèi)戰(zhàn)的國家。城市里的房子,處處可見彈痕。在敘利亞最古老的市集,一家有100多年歷史的羊肉店,因為戰(zhàn)爭停業(yè)了多年。這一代的店主,在戰(zhàn)亂中患上了嚴(yán)重的心理問題,但他依然回來了,還要在原地傳承祖輩店鋪,因為,“開店就像靈魂回來了”。店主在耳朵上別了一朵花,“戰(zhàn)前我就喜歡花,這么多年后,這朵花還在?!钡曛?b style="display:none;">cKkTaYmlmTOV5QRaouKG8A==只有一個樸素的愿望,就是像他祖輩那樣,在這個地方一代一代生活下去。
摩爾多瓦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人均G D P只有3.6萬元人民幣,年輕人大多出國謀生,只剩下老弱病殘。但摩爾多瓦就沒有生機(jī)嗎?并不是。有人用教育延續(xù)傳統(tǒng)文化,有人在古老的城市做時尚,有人守護(hù)著一群因戰(zhàn)亂而失去家庭的孩子。住在摩爾多瓦與烏克蘭邊境的N i c k一家,在俄烏沖突發(fā)生后,收留了17個烏克蘭難民,大多是小孩。每天N i c k家里都會響起鋼琴聲,這是一個來自烏克蘭的孩子在彈奏,雖然貧窮,雖然有戰(zhàn)爭,可孩子們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有溫暖,依然可以有藝術(shù)。
我看完紀(jì)錄片的感受是:生活在戰(zhàn)亂貧窮國家的人,和生活在富庶國家的人,都渴望和平、自由、勤勞致富,只是一些人,出生在了幸運的地點。世界有參差,但人格無尊卑。讓我最感動的一個畫面是,在被炮火摧毀的大樓下,一群敘利亞小孩快樂地在夕陽下奔跑。主持人說:“看到他們很可愛地對你笑,你會覺得,你不可以比他們更悲傷,因為你知道,你沒資格比他們更傷心?!?/p>
沒有什么比廢墟中閃耀的笑容更能觸動人,那是一種純粹的生命力量,世界有時很不公平,但人的光輝,可以照亮那些幽暗的罅隙,讓廢土也能開出花來。
賀賀//摘自《女友》2024年第6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