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極會刺繡的。一方布面,長寬不過三丈,卻將祖國萬水千山包含在內(nèi),將生活也繡得有滋有味。刺的是線,繡的是景。在那個敞亮的院場,奶奶先裁得一布,再用針將線穿上,便低著頭,逆著光,讓一針一線恰似落葉繞手指舞動。山,是蒼蒼翠線虛虛連成一片,朦朦朧朧,看不真切。樹,是碧綠長線密密鋪成一點點葉,層層疊疊,疏密相間。水,是黛色流動奔放的一筆。石,是針腳勾起輕巧零星的一點……
心緒隨著針起針落,融入小方布錦中。以針代筆,以線代墨,一針一線繡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畫卷。
針落,指尖的舞戛然而止。奶奶手中精巧的布面,繁而不冗,疏密有序。青朱赤黛的色彩組合而成的山水畫,富有自然的靈性。
奶奶的畫面內(nèi)容,來自內(nèi)心,也來自生活。在奶奶眾多繡品里,有一大一小兩幅畫讓我念念不忘。小的那幅,是張紅底鴛鴦圖。奶奶告訴我,那是她在爺爺外出打拼時繡得的。寂寞紅燭下,青春少女的她怎奈得住心中的情思?只得在夜中望月,將淚繡進(jìn)線里,將思刺進(jìn)布里,盼著他能早日歸來。
而另一幅,是新燕歸家圖。絲絲細(xì)雨中,一只新燕回歸巢中。奶奶粗糙的手撫上畫布,幾分柔情,在渾濁的眼底暗涌。這是奶奶在姑姑出嫁后繡的,想女兒時,她就繡上一筆。一張布匹繡完了,可心中的情仍繡不完呀,只得望著,盼著……
看著奶奶的滿頭銀發(fā)與被針扎得布滿老繭的手,我想,或許她將一生都繡進(jìn)了這幾方白布??傆X得刺繡是神奇的,幾方布面,裝得進(jìn)全世界的景,也裝得進(jìn)無盡的情。
小作者文筆細(xì)膩,行文嚴(yán)謹(jǐn),行文中以“刺的是線,繡的是景”和“繡的是景,刺的是情”進(jìn)行勾連,由景到情。景中有對自然山水的熱愛,筆下的情也搖曳多姿:既有夫妻之思念,又有母女之不舍。就全文而言,對繡畫中的景描寫細(xì)膩,文筆絢爛,而后文對“紅底鴛鴦圖”和“新燕歸家圖”的繡畫缺少描繪,更多的是概括性的敘事,顯得頭重腳輕。建議強(qiáng)化對兩幅繡畫的描繪,并且借助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來展現(xiàn)奶奶細(xì)膩的情感。
(指導(dǎo)教師:唐華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