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犁河邊住了十年,并且還要繼續(xù)住下去。小時候,我不知道生活的地方有一條名為伊犁河的河,見過的頂頂大的河便是經(jīng)過村莊南部的一條干渠,干渠只有灌溉時節(jié)才會大水洶涌。除此外,并沒有一條河的樣子,常年大多干涸著。所以,望著遠處天山長大的我,并不知道一條河會帶給人多少快樂!
我在初中時,第一次知道了伊犁河。那時,表姐在伊寧市上學,她帶回來一張照片給我看。照片中的她,褲腿挽到膝上去,展開雙手,單腿蹺腳站在一條河的淺水處。 她的臉上全是笑,很開懷,舉起來的一只腳上全是泥。河水也是泥色的,并不好看。但她興沖沖告訴我,這是伊犁河,是伊犁最大的河流,是伊犁人的母親河。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伊犁河”這個名字。雖然表姐為她加上了很多情感濃厚的注解,但在我眼里,她不過是一條混濁的河流。我不明白站在這樣一條河流中的表姐為何笑得那么燦爛。我也不能體會她在給我看照片時那種自豪興奮的心情。
直到十年前,我定居在伊寧市,才開始逐漸熟悉伊犁河,感受到人與河相傍而生的生活。“伊犁人的母親河”這句話也從記憶中翻騰出來,由抽象變?yōu)榫唧w。我可以理解它內(nèi)中的意義了——正是這條河流,讓伊犁河兩岸水草豐茂、沃野千里,孕育了萬物生靈,滋養(yǎng)了一世又一世的人們。
伊犁河發(fā)源于伊犁河谷東部天山,由東向西,橫貫伊犁河谷,再經(jīng)霍爾果斯流入哈薩克斯坦。伊寧市主城區(qū)位于伊犁河北面。從我家到伊犁河邊,直線距離不足兩公里。距離近,便總惦記著去伊犁河邊走走。她早已不再是表姐照片中的樣子。流經(jīng)伊寧市段的河流兩岸建成了景觀帶,臨河有筆直的觀景大道,濕地的叢林深處蜿蜒著一條條木棧道。大大小小的湖泊遍布各處,水色澄碧,白楊深深,蘆葦浩蕩。海棠迎風而長,沙棗虬枝縱橫。最喜歡春末夏初。其時,春花謝盡,唯有沙棗花含金吐蕊,釋放出濃烈的馨香氣息。
在我看來,沙棗花之于西域邊地,就像桂花之于南方。這兩種樹木對水土、溫度各有特別的要求?;ǘ涠技毸椤⑽⑿?,藏身于蓊蓊郁郁的枝葉間。初識,往往會認為它們其貌不揚,難生喜好之情。但日久,每年相應(yīng)時節(jié),聞到自它們而出的花香,就像故友相逢,漸漸生出依戀。這是比喜歡更甚一層的情感吧。這種情感往往會成為辨析一地的記憶,成為一種鄉(xiāng)愁。比如,想到桂花,難免不想到山色煙嵐、水霧蒼茫。想到沙棗花,就會想到天山巍峨、長河落日。只可惜,世間詠桂花者無數(shù),而贊沙棗花的人,實在屈指可數(shù)。想到這里,竟隱隱有些哀傷。哀傷過后,忽然又欣喜。古人說,天地與我為一,自然與人之間息息相通。我今為沙棗花哀傷,恰不是以人思物,與物合一?能捕獲這樣一種生命體驗,對于自然、對于自身來說,都是一件至幸之事。
愛去伊犁河邊走走的,并不獨我一人。天氣晴好時,小城人常愛攜家?guī)Ь欤揭晾绾舆呎乙磺嗖菔[蘢處,圍坐野餐。河邊濕地叢林里遍設(shè)石桌石凳、木椅亭臺,供游人在此休憩。一年四季,伊犁河都有好景致可看。
春天,春草初萌,楊柳吐出新綠,湖面的水倒映著干爽清潔的綠色,天地之間似乎都是綠意蒙蒙了。再間以山桃、杏花相繼雜沓其中,便于漫長無色的冬日之后,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了生命蓬勃鼓脹的氣息。此時,縱使過去一年內(nèi)心積聚許多困厄、失意,但臨河而立時,看春水粼粼、滔滔西去,春意融融、萬物新生,任誰都很難不同這春天一起欣欣然起來,很難不拋卻愁緒,雄心再振,以極大的熱情憧憬一年的盛景。想來,這是分明的四季于邊塞的饋贈,是萬物與人心意相通之處。
夏天,伊犁河邊是一派茂盛的綠。城市里暑氣難消,燥熱難當,但走進河邊這片綠里去,頓覺清涼。清風徐徐,雜花遍地;濕而不濡,靜且不寂。這一時節(jié),河邊常會迎來一場場為新人而舉辦的歌舞歡會。伊犁是個多民族生活的地方,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情。這一點,從河邊的一場場歌舞歡會中就能感受到。
我看過很多場在河邊舉行的婚禮。一次,是一對哈薩克族新人。新郎新娘穿著傳統(tǒng)服飾,在年輕朋友們的簇擁下,伴著冬不拉的樂聲,跳哈薩克族傳統(tǒng)舞蹈黑走馬。他們還跳月半舞,舞蹈像名字一樣動人。男女列隊面向而站,兩人對跳,在陽光里拍手、踮腳,自拍、互拍、雙雙旋轉(zhuǎn)、并排旋轉(zhuǎn)、換位旋轉(zhuǎn)……節(jié)奏非常歡快,仿佛只有最暢快的心情和最燦爛的笑容方能配得上這樣的舞蹈。舞蹈最后,兩列人撐起手,搭起拱橋,新郎新娘便攜手像孩子般從下穿過,讓人感覺恍若回到童年。
我還在伊犁河邊參與過一場塔塔爾族婚禮。那真是一場不會落幕的歌舞盛會。婚禮隊伍從新郎家出發(fā)便開始一首接一首地唱歌,一支接一支地跳舞。待接到新娘,隊伍又從新娘家一路跳到伊犁河邊。他們的舞蹈融合了維吾爾、俄羅斯、烏孜別克等多個民族的特點,又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小伙子們蹲身、跳躍,姑娘們揮手、踢踏,動作極其活潑、靈巧、奔放,仿佛快樂沒有盡頭,青春沒有盡頭。
另有一次,我參加了一場維吾爾族婚禮。人們是在暮色四合時趕到伊犁河畔的一座果園內(nèi)的。果園里有一個寬敞的藍色涼亭。新人和他們的年輕朋友們就在亭子里舉行麥西來甫。夏日晚風習習,涼亭內(nèi)歌舞不休,伊犁河在夜色里靜靜流淌。她的一天,不知道迎來過多少對向她報告喜訊的新人。
我問過一個回族朋友,為什么結(jié)婚時要去伊犁河邊舉辦歡會?她說,因為伊犁河是母親河,人生大事,自然要跟母親分享。那一刻,我真正感悟到,傍著伊犁河而居的人們,伊犁河之于他們,不僅僅是物產(chǎn)上的滋養(yǎng),更是精神上的慰藉?;蛘邠Q句話,“母親”不是比喻,而是其本身,是當?shù)厝司竦臍w處。日后,無論走出多遠,無論身處何地,心底里必有一個方向,指向一條向西奔涌的河流。
伊犁河的秋天也很美。蘆葦蕭瑟,秋葉絢爛。常有牧人趕著馬匹在伊犁河邊飲水。若是正值傍晚,落霞鋪于河面,罩在河渚中已經(jīng)泛黃的灌木上,燦燦一片,會讓人陡然在秋日的惆悵里生起一種壯闊雄渾的豪情。
我曾有一段時間,終日面對著伊犁河的秋光。當時,我和孩子被安排住在一間伊犁河畔的酒店房間里。房間有一扇很大的窗戶,望出去,是一整片伊犁河次生林。那段日子充滿惶恐、擔憂、緊張。我不知道我和孩子將要面對什么,要在酒店里待多久。我能做的只是將所有情緒壓在心底,不讓它們暴露在一個三歲孩子面前。我陪他玩耍,想象各種游戲,盡可能在有限的環(huán)境里讓生活豐富一些。但難免有抑制不住的時候,心生沮喪,形之于色。所幸,窗外有秋光可賞,每到這時,我將目光投向窗外。林木一日比一日金黃。率先被秋風染黃的,是白蠟。隨后,是楊樹。接下來,夏橡、梧桐才漸漸黃了葉子。待到這時,秋光里已經(jīng)更多瑟瑟的意味了。
天清日和時,林子盡頭的烏孫山會清晰地顯現(xiàn)出完整的輪廓。至暮光降臨,與天相接處,霞光布于山尖,日間雄偉的烏孫山便在那一刻宛如新娘一般嬌媚。這樣的景致,會讓人內(nèi)心充滿柔軟,繼而生出希望——山河如此雄闊、壯美,生活于此地的人們也會有與之匹配的襟懷吧?那么,一對母子平安歸家的愿望大約也不至于是奢求吧?終于,在將迎來一場早落的冬雪前夕,我和孩子平安到家。如今想來,那段日子里的驚惶都已模糊,但窗外的秋光卻常常在心底徘徊。那是伊犁河于困頓時烙在我心底的印章,給人慰藉和力量。
從前,冬天的伊犁河是安靜的。但近些年,每值春節(jié)前夕至元宵前后,伊犁河邊都會布置上燈會。各式各樣的燈盞將伊犁河的冬日夜晚裝點得一片璀璨。今年燈會,我?guī)е⒆与S友人一同去看。至伊犁河景區(qū)入口,便見游人熙攘,隊伍排出長長一串。走進去,與此地風物相宜的各族人民載歌載舞的燈盞印在游人臉上,照出燈里燈外同樣的祥和快樂。
林則徐曾作詩描寫他看到的伊犁人過年時的情景:“踏月吟鞋涼似水,遏云歌板沸如潮。樓前夜市張燈燦,馬上蠻兒傅粉嬌?!碑斈甑奈饔蜻叧牵髯灏傩展矐c春節(jié),場面熱鬧非凡。乾隆年間阿克敦寫就的詩作《伊犁除夕》中有一句“風景他鄉(xiāng)異,年華此日同”,正是對此情此景的概括。
如今,一條流淌數(shù)千年的河流邊,再以一場場燈會續(xù)寫當年各族共度佳節(jié)的盛景?;饦溷y花,歌舞沸騰。人們穿梭其中,扶老攜幼,歡喜異常。這樣的時刻,唯祈愿年年歲歲,世間安好,河水不驚,燈會常在。
眼下,伊犁河谷又將入春了。我前些日子經(jīng)過伊犁河,看到河水猶如翡翠,靜靜流向遠方。我忽然想起一個哈薩克族朋友所說,他們的先祖早年逐水草而居,因而他們格外珍視自然,內(nèi)心充滿對水和自然的敬畏。她的姨外婆曾說,誰也沒有權(quán)力對自然使壞,做糟蹋水的事情。一種生活方式自是會催生出與之相匹配的生活智慧。伊犁各族交融,文化薈萃,去粗取精之后,好的生活智慧自然會成為大家共同的追求。此刻,伊犁河澄澈如璧,是大家同心守護的結(jié)果嗎?
我在伊犁河邊已經(jīng)住了十年,并還將繼續(xù)住下去。這些年,我每年都會帶著孩子去伊犁河邊踏青、賞游,拍了好些照片。照片中的我們,都笑得非常燦爛。我還知道了很多關(guān)于這條河與河邊的人們相處的故事,知道了一條河能帶給人多少慰藉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