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小暑,青島鄉(xiāng)間會彌散起縷縷沁人的香甜氣息,洋溢這種好味兒的是誘人食欲的鮮桃。從這個時節(jié)直至秋末,大多家庭的果盤子里,桃往往占據(jù)了C位。
桃的故鄉(xiāng)在中國,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人就嫁接、栽培、食用,至今,桃種已超300種。
坊間有“桃養(yǎng)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一說,能在日月輪回中一直口口相傳,這俗語定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桃不僅是美味水果,還是藥用價值蠻高的藥材。其果肉,味甘酸、性平,入脾胃、大腸經(jīng),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等功效。桃肉還富含維生素、礦物質(zhì)、果膠、有機酸等營養(yǎng)成分。實驗證實,桃肉可補充人體所需水分跟電解質(zhì),改善體內(nèi)酸堿平衡,增強新陳代謝。除了這些,桃肉還能為人體增添鐵質(zhì),促進血液生成,防止貧血,抑制細菌和病毒生長,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和抵抗感染。另外,桃肉還能降血壓血脂,預防動脈硬化。愛美女生吃桃,會有越吃越美的高概率。僅憑以上藥食同源的本事,李、杏、棗、栗四果與之“五果”頭領——桃相比,便只能甘拜下風了。
人們吃桃沒什么過多講究,洗洗干凈便是。拳頭樣的大個頭一個、兩個嚼罷、咽罷,常呼:脆呀,甜呀,過癮?。∪绱诉@樣的愜意勁兒,從小暑一直延續(xù)到晚秋,叫各色好食者真正體驗到了鮮桃給予的饕餮時的幸福感。
我老家在青島西海岸鄉(xiāng)間,記得小時候,村人都在菜園旁邊、天井內(nèi)外等地場零星種幾株桃樹,果子熟時,家里大人摘了除分些給晚輩吃,還用笸籮或舀水瓢盛了逐家送給鄰居嘗鮮。你嘗俺家的,俺吃你家的,彼此不推謝。一個夏季,雖蟬聲嘶鳴、炎熱難耐,不過,因了這“桃事”,村人們彼此的心里常常泛涌著縷縷涼爽之感。鮮桃的吃法雖簡單直接,但我卻覺得,老家村人吃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東西洇浸在里面。
桃自古即得人們喜愛,若干古籍名篇中都著有與桃有關的故事。由于被注入些許神話意味,桃自身的段位一直在拉高。除了食用,桃還被賦予了用來充當祝壽、祭祀之物的職能。這些年,社會發(fā)展快,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水平快速提升,舊的東西退化快,但桃子擔當祝壽、祭祀用品的職能沒怎么變,即使隆冬數(shù)九節(jié)氣不對付,人們也會用面制的栩栩如生的高仿“桃子”充數(shù)替頂,這足見桃文化的影響力甚是了得。
換個口味吃桃,這是日子殷實后人們才有的想法。如今在青島,人們吃桃時大多還是大口啃、大口嚼、大口咽,但也有了另外頗為“高端”的吃法。桃子去皮切塊,下入煮好的銀耳及冰糖內(nèi),續(xù)適量水后,起文火細煮至湯水濃稠時停火,涼透食用。鮮桃去皮、去核,切塊并壓出汁水,加蜂蜜及溫開水調(diào)和成桃汁蜂蜜飲飲用。據(jù)食用者說,前者可補益氣血,后者則能健脾胃。如此吃法,現(xiàn)今的青島鄉(xiāng)間已不鮮見。吃桃的思路這么一變,倒是給了桃子養(yǎng)人的另一種方式了。
昔日,青島鄉(xiāng)間不論柴門小戶,還是富裕人家都喜歡種桃,只是不成規(guī)模。眼下政策好,加上共富意識滋潤,抱團創(chuàng)富成了趨勢。離我老家不遠的徐村新村,桃林已超萬畝,從初夏到暮秋,早熟晚熟品種十數(shù)個,饕餮客半年的光景里都有嘗桃鮮、謀養(yǎng)生的口福。
“桃養(yǎng)人??!”徐村新村的桃農(nóng)們話語不多,但這桃養(yǎng)人的“本事”他們都懂,每有外地客來桃園選桃,他們都會本分地道上這么一句。也是的,桃農(nóng)們這么簡單的一句話,便讓桃在其美譽上多加了幾分別樣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