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來到加拿大紐芬蘭島的蘭塞奧茲牧草地國家歷史遺址之前,從未質疑過“新大陸最早是由哥倫布發(fā)現(xiàn)的”這一廣為流傳的說法。然而,這個加拿大第一批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遺址,刷新了我以往的認知。
在這趟從丹麥格陵蘭島到加拿大的極地郵輪上,有位年逾七旬、滿頭銀發(fā)的老婦人,從船長到探險隊員都對她格外尊重。她的名字叫班奈狄克·英斯塔,正是完成蘭塞奧茲牧草地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的挪威知名探險家海爾格·英斯塔和他的考古學家妻子安妮·斯泰恩·英斯塔的女兒。
入選時間:1978年
世界遺產委員會描述:
11世紀維京人的聚落遺址是歐洲人踏足北美大陸的最早證據,該遺址出土的木結構泥草房屋遺跡同在格陵蘭島和冰島發(fā)現(xiàn)的十分類似,這里曾是歐洲人在北美定居時設立的第一個殖民地。
從班奈狄克·英斯塔的講解中,我第一次了解了即將前往的蘭塞奧茲牧草地國家歷史遺址。20世紀60年代,英斯塔夫婦率領的挪威探險隊按照維京人的世紀手稿中記錄的北歐傳說找到了此地,在1961年至1968年間發(fā)掘了維京人村落遺跡。
遺跡包括3處覆蓋草皮的維京住宅和5座規(guī)模略小的建筑物,其中有鑄造場所、冶煉場所,以及提供木材給船廠的伐木場。除此之外,還有上百件維京人的手工制品。這些發(fā)現(xiàn)證明了維京人比哥倫布早5個世紀來到這里,改變了“哥倫布最先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的說法。
班奈狄克·英斯塔說,她在此度過了少女時代,那是一段難忘的歲月。我們走進遺址現(xiàn)場復原的木屋,里面陳列著各種古老家什,記載著維京人在這里過冬、修理船只、儲存糧食和交易貨物的歷史。其中一艘古老的維京復原船將我的思緒帶回1000多年前……
公元1001年的夏天,一艘維京船自格陵蘭島駛出,著名的維京海盜“紅發(fā)艾瑞克”的兒子—北歐探險家萊夫·埃里克松帶領著30名船員,揚起風帆,向著西邊的廣袤海洋進發(fā)。他們艱難地航行了一段時間,在一場可怕的風暴之后,抵達了一個前所未聞的地方,這就是今天加拿大東部海岸的紐芬蘭島。他們當時尚不知道,自己所涉足的是一片未被人知曉的嶄新大陸。這個歷史性的時刻,比哥倫布發(fā)現(xiàn)北美大陸提前了整整500年。
萊夫·埃里克松和他的伙伴們從紐芬蘭島起航,在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巴芬島和拉布拉多半島后,繼續(xù)向南航行,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處誘人的避寒之地。這里氣候溫和、景色宜人,河里魚蝦成群,森林里生長著野葡萄。于是,他們決定在這個島上過冬,并且選擇了一處定居點—蘭塞奧茲牧草地,建造了有草頂的傳統(tǒng)住宅“維京長屋”。這些建筑是北美最古老的歐式建筑,也是歐洲人在這片新大陸上的第一處居住地。萊夫·埃里克松將這個島嶼命名為“文蘭”(Vinland),在維京語中即“美酒之地”,后來文蘭成為所有維京人對今天加拿大的稱呼。
萊夫·埃里克松和他的伙伴們在蘭塞奧茲牧草地住了一個冬天,第二年夏天返回了格陵蘭島。他們滿載著木材和葡萄歸來,前者用以建造房屋,后者拿來釀酒。對于當地沒有合適建筑材料的維京人來說,這批木材顯得尤為珍貴。
后來,維京人為何離開了這處水草肥美的地方?史料對于這個問題并無確切的答案,但對這個曾經的殖民地有段有趣的記述:為了與原住民建立良好的關系,維京人設宴款待一些原住民酋長,并用奶做飲料招待了他們??赡苓@些原住民有乳糖不耐癥而不自知,喝了這些奶開始腹瀉,反而懷疑維京人給他們下了毒。故此,籠絡原住民的計劃以失敗告終。
或許正是和原住民的沖突,加上內部矛盾和天氣變化,迫使這些最早的歐洲移民不得不在12世紀放棄這處新殖民地,返回故土。維京人這段短暫的新大陸定居史落下帷幕,留給后人無數猜想。
在遺址博物館中,我看到一枚別在維京人衣服上的鐵制別針,正是它的發(fā)現(xiàn),確定了維京人的身份。之后,在加拿大政府的組織下,蘭塞奧茲牧草地進一步的發(fā)掘工作在1973年至1976年間進行。1977年,蘭塞奧茲牧草地被確定為加拿大國家歷史遺址,1978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這次從歐洲到北美洲,我們沿著古代維京人的足跡航行。隔著大西洋對望的歐洲和北美洲,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遙遠,假設當時維京人成功移民北美洲,美洲歷史會被改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