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之一。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思辨不僅可以為學生的知識建構與問題解決提供思維方式,還可以為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方法路徑。教師要以文本教材為依托,找準引領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的突破口,促進學生審美與思維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學生文本閱讀的言意兼得。
一、創(chuàng)設情境,在思辨性閱讀中感受美
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有許多。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依據(jù)課文特點采取以讀入境、以辨入境、以畫入境、以問題引領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思辨性閱讀情境,可以引導學生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體悟、審視與理解,讓學生在思辨性閱讀中感受到美,從而提升審美能力。
如教學《橋》一課時,在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老漢愛自己的兒子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當學生從老漢用力把兒子推上岸中感受到了老漢對兒子的愛后,教師追問:“既然老漢愛自己的兒子,他為什么還要把兒子從隊伍中揪出來?”在教師思辨性閱讀話題的引領下,有學生說:“因為老漢是黨員,也是一名黨支部書記,他這樣做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做一名共產黨員該做的事情?!庇袑W生說:“我認為他不該把小伙子從隊伍里揪出來,那可是他的兒子??!”學生在思辨性閱讀中真正感受到了黨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真切感受到了黨的光輝照耀著人們,從中受到了美的教育與熏陶。教師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文本蘊含的精神內涵之美。
二、關注語言,在思辨性閱讀中理解美
基于審美的思辨性閱讀要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上進行。教師要以文本為依托,通過開放性話題的設置來引領學生思辨性閱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真正理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如《四季之美》在第3自然段中有這樣的描寫:“夕陽斜照西山時……在高空中比翼而飛,更是叫人感動?!苯虒W時,教師可以把這部分描寫與學生之前在《鳥的天堂》一課中學過的關于鳥的描寫進行對比閱讀,并提出思辨性閱讀話題:“同樣是描寫飛鳥,兩位作家筆下的鳥給人的感覺有什么不一樣?”通過思辨性閱讀,學生明白了兩位作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不同、心境不同,在語言風格和表達上自然也不一樣。在此基礎上教師追問:“兩位作家在描寫飛鳥時為什么都沒有直接寫?”這樣學生的思維由關注文本內容走向關注文本內涵,思維在思辨性閱讀中逐漸顯得更加明晰,不僅體現(xiàn)出了審美素養(yǎng)在教學中的無痕滲透,而且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逐漸升級,讓學生在思辨性閱讀中感受到閱讀理解之美。
三、理性表達,在思辨性閱讀中創(chuàng)造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搭建創(chuàng)造美的學習平臺,使學生的思維由感性轉為理性,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感悟,在思辨性閱讀中創(chuàng)造美,讓學生學會理性表達。
如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如下思辨話題:“假如齊威王再約田忌進行賽馬,田忌還能取得勝利嗎?說說你的理由。設計幾種再次比賽時田忌和齊威王賽的馬的出場方式?!庇袑W生認為再次比賽田忌這招就不靈了,齊威王已經(jīng)看破了他們的計策。有學生認為有孫臏在,不管齊威王提出怎樣的賽馬形式,田忌都能取得勝利。這樣引領思辨性閱讀可以使學生的思維由感性變?yōu)槔硇?,在對賽馬出場方式的再次設計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在發(fā)展思維的同時培養(yǎng)了審美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導向,關注學生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的發(fā)展,注重對學生“思辨”興趣的激發(fā)與喚醒,讓“思辨”與“審美”無縫對接,互補共生,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單位:甘肅蘭州市城關區(qū)一只船教育集團啟航分校)
責任編輯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