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選一
這是你的腳凳,你在最貧最賤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
我向你鞠躬,我的敬禮不能達到你歇足地方的深處——那最賤最失所的人群中。
你穿著破敞的衣服,在那最賤最失所的人群中行走,驕傲永遠不能走近在這個地方。
你和那最賤最失所的人當中沒有朋友的人作伴,我的心永遠找不到那個地方。
●賞讀
在這首詩中,詩人四次強調(diào)他心目中的神是在“最賤最失所的人群中”,他不僅在那里“歇足”,還穿著“破敞的衣服”,和“那最賤最失所的人當中沒有朋友的人作伴”。這就很明白地點出了詩人心目中的“神”是在下層人民中間,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下層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詩人還逐層遞進地寫了自己和神的距離?!安荒苓_到你歇足地方的深處”“永遠不能走近在這個地方”,甚至是“永遠找不到那個地方”,反復詠嘆自己和“神”之間的鴻溝,一方面含有對自己永遠不能到“最貧最賤最失所的人群中”這種狀態(tài)的自責,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了自己對能夠在“最貧最賤最失所的人群中”的神的無限景仰。詩人的這種情緒正是他先進的民主主義思想的直接表現(xiàn)。
節(jié)選二
在那里,心是無畏的,頭也抬得昂;
在那里,世界還沒有被狹小的家園的墻隔成片斷;
在那里,話是從真理的深處說出;
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沒有沉沒在積雪的荒漠之中。
●賞讀
在這首詩中,詩人用高昂的氣勢、鏗鏘的節(jié)奏描繪出理想世界的美妙圖景。那是一個自由、統(tǒng)一、和諧、完美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知識和真理的國度,然而殖民統(tǒng)治的現(xiàn)實讓詩人痛楚地感受到實現(xiàn)這一世界的前提是國家的覺醒和民族的獨立。詩人最后的呼喚浸透了血和淚,包容了巨大的、無以言表的激情。
節(jié)選三
破廟里的神啊,七弦琴的斷弦不再彈唱贊美你的詩歌。晚鐘也不再宣告禮拜你的時間,你周圍的空氣是寂靜的。
流蕩的春風來到你荒涼的居所。它帶來了香花的消息——就是那素來供養(yǎng)你的香花,現(xiàn)在卻無人來呈現(xiàn)了。
對你來說,許多佳節(jié)都在靜默中來到,破廟的神啊,許多禮拜之夜,也在無火無燈中渡過了。
精巧的藝術(shù)家,造了許多新的神像,當他們的末日來到了,便被拋入遺忘的圣河里。
只有破廟里的神遺留在無人禮拜的,不死的冷淡之中。
賞讀
這是象征主義色彩較強的一首詩。詩人表面寫破廟里的神,寫破廟空氣的寂靜,寫絕望的流浪者在破廟里休憩,實則通過這些意象,渲染了一個孤寂、荒涼、破敗、凄涼的意境,表達出自己微妙、復雜的內(nèi)心感受,即退隱鄉(xiāng)間的孤寂感與對未來的迷茫感。 泰戈爾把這種獨特的感受鑲嵌在具體可感的形象中,詩中的神、破廟,既是神和破廟本身,又不是神和破廟本身。它已成為一種外物化的內(nèi)在感受,成為一種形象化的感情。
節(jié)選四
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我的上帝,讓我一切的感知都舒展在你的腳下,接觸這個世界。
像七月的濕云,帶著未落的雨點沉沉下垂,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讓我的全副心靈在你的門前俯伏。
讓我所有的詩歌,聚集起不同的調(diào)子,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成為一股洪流,注入靜寂的大海。
像一群思鄉(xiāng)的鶴鳥,日夜飛向它們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讓我全部的生命,啟程回到它永久的家鄉(xiāng)。
賞讀
詩歌第二句,詩人借“云”抒發(fā)自己的感受。“七月的濕云”是濕漉漉的,加之“沉沉下垂”“未落的雨點”,給人一種沉甸甸的感受和低落的情緒。整句看似是寫云、雨,實則借云狀景抒發(fā)了一種情感。舊的將去,新的未到,“沉”中蘊含了“升”的企盼,或許這才是詩人用“全副心靈”俯伏于上帝門前祈禱的真實意義。
詩人要將所有自己吟唱的不同音符匯集成“一股洪流”,“注入靜寂的大海”。他用“靜寂”來反襯大海的喧鬧,這種“靜”一旦與更廣泛的“動”相糅合,就會引起不尋常的震驚。
在詩人看來,宇宙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萬物的主宰是一個無形無影而又無處不在的精神,這個精神本體就是神。宇宙萬物都是神的分身,人們只有達到與神合一的境界,才會感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因此,詩人在一種心靈的靜寂中,渴望著與最高精神的合一,這種融合在這首詩中體現(xiàn)為與祖國命運的融合。個人的生命與祖國的命運朝夕共處的詩人,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無法放下自己的使命。于是,他像“思鄉(xiāng)的鶴鳥”一樣,“日夜飛向它們的山巢”,準備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自己“永久的家鄉(xiāng)”。
全詩圍繞一個中心:愛國思民。詩人將詩與景、鳥與人、色彩與空白組成一幅連續(xù)不斷的意境,把文字化為視覺形象、聽覺形象等不同的形態(tài),傳達出了詩作的深刻內(nèi)涵。
在《吉檀迦利》中,泰戈爾把深刻的思想包孕在一種自然流暢的藝術(shù)形式中加以表達,在單調(diào)、嚴謹?shù)纳罟?jié)奏中,匯入清新、柔和的格調(diào),一反以往東方詩歌中頌神詩的莊嚴肅穆,在和諧美妙的氣氛中,避免了詩歌華而不實、脫離生活的傾向,使詩歌的曼妙形式與充實的內(nèi)容完美統(tǒng)一。
鏈接中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2023年黑龍江哈爾濱中考語文模擬試題)
離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遠;最簡單的音調(diào),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泰戈爾《吉檀迦利》
上面的小詩,揭示了努力拼搏奮進的意義。請以“青春當奮進”為題,寫一篇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寫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