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政工程PPP投資模式能夠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接受VFM量化評價,其關鍵指標PSC值和PPP值中包含項目風險成本因素,難以進行量化計算。研究過程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fā),介紹了風險因素識別、風險量化分析以及風險共擔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并且基于VFM評價提出自留風險承擔成本和可轉移風險承擔成本的數(shù)學計算模型,最后結合實際案例檢驗了該量化評價方式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VFM量化評價;市政工程PPP項目;風險管理文章編號:2095-4085(2024)06-0172-03
0 引言
市政工程項目應用PPP開發(fā)模式的關鍵在于物有所值的評估結果,VFM量值小于等于零的項目通常無法通過審批。在量化評價過程中需要計算項目中的風險成本,因而需要提出一種可量化的風險估算模型,相關計算方法涉及風險指標體系構建、權重值計算、風險程度評級,并且要實現(xiàn)風險量化評價與VFM評估的整合,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因而對該問題開展理論探索。
1 基于VFM定量評價的市政工程PPP項目風險管理流程
1.1 理論基礎
1.1.1 市政工程PPP項目
市政工程涵蓋道路、電力、供水、供氣、污水排放等項目,由于工程量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對財政支出造成了較大的壓力。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PPP)模式引入了社會資金,擴大了市政工程項目的資金來源,是解決資金缺口的重要方式[1]。
1.1.2 PPP項目VFM評價
VFM是指Value for Money,用于描述事物的性價比,可理解為物有所值。財政部于2014年印發(fā)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財金〔2014〕113號),并于2019年進行了修訂,其中要求采用國際通用的VFM評估方法,判斷PPP模式與政府傳統(tǒng)采購模式相比,能否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1.2 基于VFM評價的風險管理流程
市政工程PPP項目風險管理涵蓋三個核心流程,分別為項目風險因素識別、項目風險評價以及風險分擔,各個流程的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 項目風險因素識別
(1)風險類型。根據(jù)風險的成因,市政工程PPP項目的主要風險類型為技術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管理風險等,以上幾種風險因素能夠從不同層面影響PPP項目的運營收益。在量化評價中,應該結合項目特點,對風險類型進行細分,以便收集可量化的評價數(shù)據(jù)[2]。表1為針對市場風險的多級風險因素分類方法。
(2)常用識別方法。關于風險因素識別,當前已經(jīng)建立了多種較為成熟的方法,典型的如德爾菲法、故障樹法、SWOT法、核對表法,其適用范圍各有差異。例如,當風險因素較為常見,影響機理較為明確時,可采用核對表法進行一一排查。在大型市政PPP工程項目中,常采用德爾菲法進行風險識別,實施過程中可引入專家評價,經(jīng)過優(yōu)勝劣汰確定最終的風險因素。
1.2.2 項目風險評價方法
VFM評價具有定性和定量兩種功能,研究過程主要探討定量評價方法。風險因素具有多個層級,從風險評價的角度看,同一級風險因素的影響程度有所差異,因而需要為每一個風險因素分配合理的權重值[3]。以下運用一種改進型的層次分析法為各級風險因素分配權重。
(1)構建評價指標集和模糊評價矩陣
①構建風險因素指標集
將市政工程PPP項目的一級風險因素指標集合記為P={P1,P2,…,PN},Pk∈P,則Pk一級指標對應的二級指標集合為{pk1,pk2,…,pkm},如果存在三級指標,則按照相同的方法設置指標集合。
②求解成對比較矩陣的權向量
針對同一級別的指標,按照表2所示的標度進行兩兩對比,于是多級指標體系可形成多個層次的矩陣,通過最優(yōu)傳遞矩陣的方法求解出權向量。
③確定模糊評價矩陣
評價過程通過專家打分法確定指標的風險值,可設置若干個風險等級,對應不同的分值,將專家打分所形成的風險評價集合記為E,則有E={E1,E2,…,En}。以二級評價指標為例,Pk所對應的二級指標集合的模糊風險評價矩陣為:
Rk=r(k)11r(k)12…r(k)1m
r(k)21r(k)22…r(k)2m
r(k)n1r(k)n2…r(k)nm(1)
式中,為二級風險因素指標rij對應的專家風險評價結果,其中i∈1,2,…,N},j∈1,2,…,m}。
(2)綜合風險評價
將成對比較矩陣求解所得的權向量記為Ak,Ak、Rk與相同層級的風險評價指標具有對應關系。當風險指標體系分為兩級時,將二級風險因素評價指標的綜合評價集記為R,則R的計算方法為:
R=B1B2Bn(2)
式中,設Bk為R中的元素,則有Bk=Ak﹡Rk。將一級風險因素指標集合P的權向量記為A,相應的綜合風險評價集記為B,則B的計算方法為:
B=A·R=(a1,a2,…,am)B1B2Bn(3)
1.2.3 項目風險分擔
市政工程PPP項目由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共同出資,前者以公益服務為主,后者具有強烈的盈利需求,項目所面臨的風險由雙方共同承擔,因此風險分配是PPP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4]。政府部門作為項目發(fā)起方,通常承擔更多的風險,具體的風險比例由雙方商議決定。從VFM評價的角度看,政府部門應該適當轉移風險,將合作雙方看做一個整體,以風險最小化為原則決定主要的風險承擔方。
2 基于風險管理的PPP項目VFM評價建模
2.1 VFM評價模型的基本框架
2.1.1 計算PSC值
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nèi),政府部門估算的實施成本稱為公共部門比較值(Public Sector Comparator,PSC),PSC值=初始PSC值+競爭性中立調(diào)整值+自留風險承擔成本+可轉移風險承擔成本。
(1)初始PSC值。初始PSC值=總投資成本+總運營成本+維護費用-第三方收入-資本性收益。總投資成本存在直接和間接投資成本之分,總運營成本存在直接和間接運營成本之分。直接成本由運營成本、投資成本和維護費用構成。項目投資成本包括土地費用、設計費用以及施工費用等。項目運營成本來自運營階段投入的設備、材料以及人工。項目維護費用產(chǎn)生自機械設備、施工成品的維修和保護花費。第三方收入為PPP項目運營后,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時獲取的收益。
(2)可轉移風險承擔成本??赊D移風險承擔成本為社會資本方在風險共擔模式下承擔的風險。
(3)自留風險承擔成本。自留風險承擔成本為政府部門在風險共擔模式下所承擔的風險。
2.1.2 計算PPP值
PPP值可理解為全生命周期過程中政府財政支出的總金額,其中PPP值=政府建設成本+政府運營維護成本+政府自留風險承擔成本-第三方收入-資本性收益。
2.1.3 定量評價結果
在VFM定量評價中存在兩個指標,分別為VFM量值和VFM指數(shù)。其中VFM量值=累計PSC現(xiàn)值-累計PPP現(xiàn)值,VFM指數(shù)=累計PSC現(xiàn)值/累計PPP現(xiàn)值。市政工程既可以采用PPP模式,亦可采用傳統(tǒng)采購模式,如果VFM評價結果為VFM量值≥0或者VFM指數(shù)≥1,則該項目推薦采用PPP模式[5]。
2.2 VFM評價模型中的風險部分計算方法
從VFM定量評價方法可知,PSC值和PPP值的計算公式中均存在風險部分,因此評價模型中需要提出風險部分的量化估算方法。將風險指標體系中指標i的權重值記為Wi,由n位專家進行風險概率統(tǒng)計,第i個風險指標的發(fā)生概率記為Pi,其對應的轉移風險記為Vtri,保留風險記為Vrei,C為項目總成本,則第i個風險的成本計算公式為:
Vi=Vrei+Vtri=C×Wi×Pi(4)
于是PSC值中的自留風險承擔成本和可轉移風險承擔成本之和可按照式(5)進行計算
Vtr+Vre=∑n2j=1∑n1i=1C×Wi×Pi(1+i)-j(5)
式中,將PPP項目中識別出的風險類型記為n2,項目特許經(jīng)營的年限記為n1,i表示第i個經(jīng)營年度,j代表第j類風險。Vtr為項目可轉移風險承擔成本總數(shù)值,Vre為項目自留風險承擔成本總數(shù)值。
2.3 案例分析
2.3.1 工程背景
某市政PPP項目的主要建設內(nèi)容為城區(qū)內(nèi)部分路段和區(qū)域的夜間景觀照明工程,其總投資金額為3.76億元,建設投資約為3.63億元(涵蓋3.35億元工程費用),利息支出為0.122億元,其他各項費用共計0.173億元。項目采用PPP模式,社會資本特許經(jīng)營年限為11年。
2.3.2 風險指標體系
經(jīng)過風險識別,該項目的一級風險指標包括6個,分別為政治風險B1、金融風險B2、法律風險B3、管理風險B4、市場風險B5以及技術風險B6,對應二級風險指標共計20個,B1~B6對應的二級風險評價指標數(shù)量分別為3、3、3、4、4、3。例如,法律風險對應的二級風險指標為立法變更、法律完善度不足、稅制改革。
2.3.3 一級風險指標的綜合風險評價集
按照本文中的改進型層次分析法對以上指標體系進行量化風險分析,風險因素評價集設置E1~E5五個風險等級,其含義和取值范圍如表3。一級綜合風險評價集的歸一化處理結果為B=(0.059 8 0.290 2 0.352 2 0.173 7 0.134 1)。
2.3.4 VFM評價模型應用結果
(1)PSC值計算結果。 利用公式(5)計算項目可轉移風險承擔成本和項目自留風險承擔成本,得到項目總風險成本為7 801.26萬元,項目建設和運營維護凈值成本為57 977.2萬元, PSC總值為65 778.46萬元。
(2)PPP值計算結果。項目PPP值按照政府自留風險承擔成本和政府建設運營成本之和計算,結果為59 930.58萬元。
(3)VFM評價結果。該項目VFM量值=65 778.46-59 930.58=5 847.88萬元,說明采用PPP模式具有較大的正向社會經(jīng)濟效益,符合應用條件。
3 結語
市政工程項目在應用PPP經(jīng)營模式前,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物有所值評估,當性價比較高時方可采用該模式。PSC值和PPP值是開展物有所值評估的關鍵參數(shù),其計算公式中存在自留風險承擔成本和可轉移風險承擔成本兩項風險因素,這兩項因素對評估結果具有重要的影響。研究中基于改進型的層次分析法建立了項目風險量化評價方法,在這一基礎上提出風險成本的數(shù)學計算模型,為VFM評估提供了量化的風險成本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1]高鵬.公募REITs在市政工程PPP項目中的應用[J].建筑經(jīng)濟,2022,43(6):70-76.
[2]寧靚,趙立波.基于民營資本視角的PPP項目風險因素識別及量化研究[J].學習論壇,2018,34(1):65-70.
[3]張俊,萬年紅,翟作衛(wèi),等.PPP項目績效指標體系標準化架構研究[J].建筑經(jīng)濟,2020,41(7):49-53.
[4]梅建明,邵鵬程.PPP模式的經(jīng)濟增長質(zhì)量效應研究——來自微觀層面的證據(jù)[J].南方經(jīng)濟,2022(9):1-17.
[5]簡亮,吳雪陽,朱怡.市政工程PPP項目投資風險管理策略研究[J].中華建設,2023(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