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用建筑工程造價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產生影響。當前,民用建筑造價管控的設計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設計不合理、施工管理管控不嚴格、項目進度難以控制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民用建筑工程的造價。其中,材料成本波動、人工成本增加、技術要求提高等是主要制約因素,研究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的對策迫在眉睫。通過優(yōu)化設計方案,運用先進的建筑技術,合理選材,縮小建筑面積,降低建筑成本,通過確定采購流程和渠道,實現控制材料成本的目標。政府、企業(yè)和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認真協調,共同推進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管控工作健康發(fā)展,降低工程造價,有效控制民用建筑工程造價、提高建筑行業(yè)競爭力,實現民用建筑可持續(xù)高水平發(fā)展的目標。
關鍵詞:建筑工程;工程造價;設計優(yōu)化;可持續(xù)發(fā)展文章編號:2095-4085(2024)06-0154-03
0 引言
高昂的建筑造價,不僅增加了企業(yè)經營成本及居民的經濟負擔,還會使城市規(guī)劃和公共設施建設受到不利影響。為實現民用建筑工程建設經濟高效的目標,深入研究造價影響因素,尋求切實可行的降低工程造價的對策,需要運用多學科知識,采取綜合性、系統性的措施。
1 民用建筑造價管控分析
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管控分析是確保民用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的重要手段。當前,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的管控,是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對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至關重要。
(1)民用建筑造價管控對于確保工程質量與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合理控制造價,達到利用有限資金和資源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的目的。例如,選用高品質的建筑材料和先進的施工技術,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降低維護成本。如果對工程造價管控不到位,采用質量不達標的施工材料和落后的施工方法,導致工程質量達不到設計要求,出現安全隱患。
(2)合理管控民用建筑造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在民用建筑領域,成本控制是項目方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通過精確控制材料采購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其他相關費用,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總投資,建筑工程的項目方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盈利能力,增強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
(3)民用建筑造價管控有助于縮短工程工期,加快工程施工進度。通過合理控制工程造價,更好地組織工程施工,避免因資金不足導致工程停滯或延期。適當調整資源配置,加強工程進度管理,有助于工程按設計進度要求完工,實現工程施工方和項目方都滿意的目標,既節(jié)約施工時間成本,也降低利息成本,對整體工程項目成本控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4)資源優(yōu)化配置是民用建筑造價管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的管控,要綜合考慮各種資源的利用效率,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務等資源[1]。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工程施工效率,降低資源浪費,達到降低工程造價的目的。
(5)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管控,要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節(jié)能環(huán)保。建筑行業(yè)要積極響應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號召。通過運用節(jié)能技術,采用環(huán)保材料,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施工過程中對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
政府在民用建筑造價管控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政府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與政策,明確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管控的責任與權利,規(guī)范建筑工程造價的管理與執(zhí)行標準,加強對建筑工程造價的監(jiān)管與檢查,確保相關方遵守法規(guī),避免增加不符合要求的成本。
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管控在工程質量、經濟效益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采取綜合性和系統性的措施,合理控制工程造價,確保建筑工程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高效率高質量施工,促進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2]。
2 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的影響因素
2.1 落后的管理模式
(1)落后的管理模式會造成不合理配置資源。傳統的管理模式,缺乏大數據為依據的科學決策手段,導致資源分配不合理。例如,在某些環(huán)節(jié)過度投入資源,在關鍵環(huán)節(jié)投入不足,造成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的后果,導致民用建筑工程成本增加,降低了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削弱了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3]。
(2)落后的管理模式對控制項目進度造成嚴重影響。傳統管理模式,信息傳遞受阻,溝通渠道不暢,導致對項目進度的把控困難重重。工程項目進度滯后,導致人工和設備資源閑置,增加工程項目的運營成本,甚至造成工期延誤,增加項目管理成本和利息支出的嚴重后果[4]。
(3)落后的管理模式,會造成施工工程的質量問題。傳統管理模式,缺乏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監(jiān)督機制,施工工程的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因頻繁出現質量問題,導致對工程施工進行返工和修補,增加工程成本。
落后的管理模式,導致企業(yè)對新技術的接受度受到限制,對新技術的應用受到阻礙,無法實現降低工程成本和和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的目標。
2.2 設計工作反復變更
民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由于各方對設計要求反復變更,致使設計方案頻繁調整和變更。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方案反復變更,導致設計成本增加、工期延誤、增加后續(xù)施工階段的不確定性,對工程造價的管控造成嚴重影響。
(1)設計過程中,由于每次變更都要對設計方案進行重新評、修改和調整[5],勢必會導致成本增加。包括重新制定設計思路、修改設計圖紙等,既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量,還要與項目相關方進行反復溝通。反復變更建筑工程設計方案,會增加工程設計人員的工作量和設計成本。
(2)設計工作反復變更,導致建筑工程工期延誤。設計反復變更會使后續(xù)工程施工受到嚴重影響。如果變更的設計方案未及時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得到落實,會導致工程施工進度滯后,延長工程工期,增加工程施工成本。
(3)設計工作反復變更,導致后續(xù)施工階段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設計方案反復變更,會打亂工程施工計劃,重新調整和安排施工隊伍的工作任務。增加施工階段的不確定因素,導致工程施工中出現嚴重問題。
頻繁變更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設計方案,容易造成工程設計方案質量下降,設計方案完整性受到不利影響,產生嚴重后果。工程施工設計方案反復變更,會導致工程后續(xù)施工中出現質量問題,增加工程維修成本。
2.3 設計圖紙與招標制度問題
完美的設計圖紙是保障民用建筑工程質量的基礎,對工程的順利施工和后續(xù)運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果設計圖紙存在錯誤或缺陷,會導致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嚴重問題,造成對工程施工進行修改甚至返工的嚴重后果。
(1)建筑工程設計圖紙不合理。建筑工程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出于美觀或其他因素考量,制定不切實際的工程設計方案,導致工程造價大幅增加。不合理的建筑工程設計方案,增加建筑材料使用量,既提高了施工難度,又延長了施工周期。
(2)工程招標制度存在問題,導致投標價格失真。工程招標文件編制不規(guī)范、工程招標標底估算不準確,造成投標人對工程造價判斷產生偏差,投標價格失真。最終中標單位的報價可能與實際成本不符,對民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產生不利影響。
(3)工程招標制度不完善,造成腐敗問題。工程項目招標制度不完善,會導致工程招標過程中出現腐敗問題,致使真正有實力和經驗豐富的單位不能中標。民用建筑工程招標過程中出現的腐敗問題,不僅對公平競爭產生惡劣影響,還會造成降低工程施工質量,提高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的不良后果。
2.4 市場行情的波動
影響建筑材料價格的因素很多,比如,市場供求關系、原材料價格、能源成本等。這些因素的變動會導致建筑材料價格的波動。如果材料價格上漲會直接增加工程成本,導致企業(yè)利潤下降。建筑企業(yè)要密切關注建筑材料市場價格變化的動態(tài),及時調整采購計劃,應對價格波動帶來的挑戰(zhàn)。
建筑材料供應不穩(wěn)定,人工成本的變動,會導致工程施工計劃的調整和變更。結合建筑行業(yè)業(yè)態(tài)特點,根據建筑行業(yè)是否處于黃金發(fā)展年代等影響因素,建筑材料會出現采購高峰期或者供不應求的狀況,導致建筑材料交付延遲,有時還會出現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影響工程施工進度,甚至不能按時完工,增加工程施工時間成本和項目方利息成本。
工程造價的波動增加項目方工程利潤率的不確定性。市場行情對項目方有利時,企業(yè)利潤率較高,市場行情對項目方不利時,企業(yè)利潤率較低。工程造價的波動對建筑企業(yè)的經營和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要精準預測市場行情,采取有效控制成本的措施,降低利潤率波動對企業(yè)經濟效益造成的不利影響。
3 降低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的對策
3.1 項目實施前對設計圖紙進行審核
設計階段,設計師會面臨設計多樣化要求的挑戰(zhàn)。設計師通過精細審核設計圖紙,發(fā)現并糾正設計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問題。例如,設計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和標準要求,檢查工程結構、尺寸、材料選用等是否達到工程設計標準等。避免后期施工過程中因設計問題而導致的增加額外成本和延誤工期的問題。
在審核過程中,通過采取聽取專業(yè)人員意見和建議的方法,對設計方案進行細致地研究和改進。通過對設計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確定更經濟的施工方式,減少材料浪費和資源消耗,降低民用建筑工程造價。
項目實施前,對設計圖紙進行審核是降低民用建筑工程造價的重要對策。通過全面審核,精準確定潛在的施工風險和存在的問題,確保設計的準確性和合理性,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性符合設計要求。推動民用建筑行業(yè)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
3.2 對差價及時進行更新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等會發(fā)生波動,導致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之間產生差價。及時更新差價是確保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重要手段。
(1)及時更新差價,幫助施工方掌握成本狀況。通過定期進行價格監(jiān)測,掌握價格差價數據。工程施工方必須制定建筑材料價格制度。人工成本會因工程施工階段不同實時變動。使得施工方及時掌握對當前工程施工成本,有利于在后續(xù)決策中采取更準確的成本控制措施。
(2)差價的及時更新可以幫助項目方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決策。當差價發(fā)生變動時,會導致原有預算不準確,幫助項目方及時調整預算和資源配置。當建筑材料價格上漲時,項目方可以通過差價更新,及時調整材料采購計劃,避免材料成本過高,影響工程預算。
(3)及時更新差價,避免工程造價超支。如果長時間沒有對差價進行更新,會導致工程實際成本超過預算成本,使工程造價超過預算造價。定期更新差價,更好地實時掌握工程成本情況,及時發(fā)現并解決超支問題,確保工程造價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建筑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等因素的波動,難以在工程施工前進行準確預測。通過采取及時更新差價,根據實際情況對工程造價進行動態(tài)調整的辦法,提高工程實際成本接近預算成本的準確性,避免因成本估算不準確,造成工程成本失控的局面。
3.3 強化對現場施工造價管理
現場施工是影響工程成本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現場施工的造價管理和監(jiān)控,實現工程順利進行和成本控制的目標。
(1)施工預算中要明確列出工程量清單,強化對施工現場造價的管理。工程實施前,要制定詳細的施工預算,明確列出各項費用和成本清單,確保工程預算嚴格、合理、全面的得到執(zhí)行。制定清晰的工程量清單,對工程施工的材料、設備和人工等成本進行詳細計算,便于對現場工程成本進行準確核算,實現對民用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成本控制的目標。
(2)實施現場預算控制和成本核算,是強化現場造價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系統,對現場施工的費用和支出進行實監(jiān)控和記錄,及時發(fā)現并解決現場施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對實際施工支出和預算支出進行對比,確保實際施工的費用成本符合預算要求。
(3)加強現場進度和資源調配管理?,F場施工進度的延誤會導致工程造價的增加,要建立有效的進度管理機制,確保施工進度符合設計方案要求。要合理調配并優(yōu)化現場施工的資源,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往往會產生質量問題,致使工程返工,增加額外成本。要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監(jiān)督和檢查,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避免因工程質量不達標,增加工程施工成本。
通過建立嚴格的施工預算管理制度,列出工程量清單,加強現場預算控制,對現場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進行有效管理,降低工程造價,提高工程質量,推動建筑行業(yè)高效運行,實現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
4 結語
建筑工程實踐中,要積極采用降低工程造價的對策,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優(yōu)化資源配置方案,提高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價,推動建筑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要密切關注建筑行業(yè)市場行情的波動,適時調整策略,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運用新科技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引領建筑行業(yè)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積極貢獻。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直面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降低民用建筑工程造價,推動民用建筑行業(yè)良性發(fā)展,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何洋洋.建筑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查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3(1):118-120.
[2]周麗.建筑工程造價超預算問題及防范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3(16):44-46.
[3]李瑩璐.建筑工程造價超支的原因與措施探討[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3(8):95-97.
[4]千銀敏,王靖.基于BIM的建筑工程造價動態(tài)管理方法[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3(4):79-81.
[5]李志勇.淺析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控制要點及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3(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