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秦腔是一種傳統(tǒng)戲劇藝術,是中國戲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著獨特的地域特色與藝術魅力。然而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傳統(tǒng)秦腔的表演方式、場景以及音樂等元素已經逐漸從現代生活中消失,秦腔的發(fā)展與傳承保護,正面臨著較大的挑戰(zhàn)。因此需要對秦腔的發(fā)展與傳承保護展開深入的研究,該文在分析當前秦腔發(fā)展與傳承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秦腔發(fā)展與傳承保護的相關措施,希望能更好的推動的秦腔的傳承與保護工作,促進秦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秦腔;發(fā)展;傳承保護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5—136—03
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秦腔的發(fā)展與傳承保護,對于弘揚與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秦腔發(fā)展與傳承保護的重要性
秦腔,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瑰寶,被譽為“中國梆子戲鼻祖”,是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保護和傳承項目。作為西北地區(qū)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秦腔在提升文化軟實力、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秦腔發(fā)展與傳承保護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1)文化價值。秦腔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容和民族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在秦腔的保護與傳承中,能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2)藝術價值。秦腔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演形式,其唱腔激越明快、表演粗獷豪放、音樂旋律優(yōu)美動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保護和傳承秦腔,有利于促進中國戲曲藝術的多元化發(fā)展,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3)教育價值。秦腔在歷史上承擔著重要的教育功能,通過演出和欣賞秦腔,可以讓人們了解歷史、傳承文化、弘揚道德。在當今社會,秦腔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宣傳引導、弘揚傳播中,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和審美水平。(4)旅游價值。秦腔作為陜西地區(qū)的代表性文化符號,具有獨特的旅游價值。通過開發(fā)秦腔文化旅游產品,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體驗秦腔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的發(fā)展。
二、當前秦腔發(fā)展與傳承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短缺
當前,秦腔與其他戲曲藝術相同,面臨著較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一是因為西方文化藝術的涌入,以及互聯網的全面普及,社會公眾的需求愛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愛好并欣賞秦腔戲曲的人越來越少。二是因為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對于“快餐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因此傳統(tǒng)的秦腔無法引起人們的重視。三是在秦腔的傳承人培養(yǎng)中,無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各項保障與支持較少,因此導致傳承人、愛好者的大量流失。
(二)資金短缺
秦腔的保護和傳承,需要不少資金支持,包括劇目的挖掘、整理、保護,人才的培養(yǎng)、引進,設備的更新、維修等。然而現階段,還存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阻礙了秦腔的傳承保護與發(fā)展。一是因為地方有關部門的財政投入有限,而整個秦腔的傳承與保護,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費用,因此在秦腔的傳承與保護中經常面臨著資金不足或短缺問題。二是因為各企業(yè)、機構、社會群體,對于秦腔的認知不全,重視不足,因此投入的資金財力有限。例如場地建設、服裝道具購買、劇目整理與創(chuàng)新等方面都存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
(三)劇本流失
劇本流失,也是秦腔發(fā)展與傳承保護存在的問題之一。由于歷史原因,很多秦腔劇本已經流失或損壞,導致很多優(yōu)秀的劇目無法得到傳承和保護;再加上多數秦腔老藝人以及愛好者的離去,也為秦腔劇本的傳承帶來了不少困難。
(四)觀眾流失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新興娛樂方式的興起,是導致秦腔觀眾的大量流失的原因之一,最終影響著秦腔的傳承與發(fā)展。再加上當前的秦腔劇目的創(chuàng)新不足,表演質量下降等,導致喜歡秦腔的觀眾越來越少。
(五)宣傳不足
秦腔,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然而現階段,還存在著宣傳力度不足的問題,導致多數公眾對于秦腔的認知了解較少。一方面是因為秦腔屬于陜西的特色戲曲,表演宣傳的范圍有限,因此外地群眾的了解與認知不足。另一方面,是因為秦腔在宣傳引導中,缺乏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導致傳播渠道較少,范圍較窄,宣傳力度不足,影響較小。
三、秦腔發(fā)展與傳承保護的主要措施
(一)注重人才建設
在推動秦腔發(fā)展與傳承保護中,需要先注重藝術家、愛好者的人才建設,才能實現秦腔的傳承與發(fā)展。第一,各地部門,要設立專門的秦腔保護機構,并且主動與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建立合作關系,專門負責秦腔的保護與傳承。如秦腔博物館、秦腔藝術傳承中心等機構的設立,負責秦腔管理和保護傳承。同時,還要自覺承擔起收集、整理、研究、傳承和推廣秦腔的責任,為秦腔的傳承和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第二,鼓勵秦腔愛好者、藝術家等,可以在當地成立秦腔藝術行業(yè)協(xié)會,由業(yè)內人士和專家學者組成,共同參與到秦腔的研討、發(fā)展與保護中。同時,要定期組織協(xié)會會員開展學術交流、技藝切磋等活動,推動秦腔的傳承和發(fā)展。第三,加快人才培養(yǎng)機制的建立步伐,注重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專業(yè)的秦腔藝術人才。具體包括劇本創(chuàng)作、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的人才,為秦腔的傳承和發(fā)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實際工作中,可以與高校、培訓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并且可以設立獎學金、提供培訓機會,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秦腔的傳承和發(fā)展中。第四,推動秦腔走進社區(qū),走進基層,從而挖掘更多的藝術家、老戲骨,吸引更多群眾的參與。對于秦腔藝術家、愛好者等,還要給予相應的扶持與支持,最終為我國秦腔藝術注入更多的新活力。
(二)加大資金投入
秦腔的傳承保護與發(fā)展,自然離不開資金財力的支持。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地方相關部門,要設立財政專項資金,專門用于秦腔表演、人才建設、推廣宣傳、資源整理等工作。同時,還要保障整個資金用途的公開與透明,充分發(fā)揮財政資金的價值與作用。第二,各部門,還要積極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在優(yōu)惠、補貼的政策吸引下,促使更多的企業(yè)、機構、社會團體參與到秦腔的傳承保護與發(fā)展中,為秦腔投入更多的精力。例如提供先進的設備,加快表演場地的建設,為資源保護與整理貢獻力量,支持秦腔的發(fā)展。
(三)做好資源整理
對于劇本流失問題,還需要做好資源的整理與保護工作,才能實現秦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一,當地相關部門或行業(yè)協(xié)會,需要組織專業(yè)的團隊對秦腔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并且深入到一線中,全面收集和保存秦腔的劇目、音樂、表演技藝等資源。比如通過田野調查、口述歷史等方式,獲取第一手資料,保障藝術資源的完整性、真實性、全面性。第二,緊跟時代發(fā)展,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秦腔資源數據庫,將挖掘到的秦腔資源進行數字化保存和整理。不僅方便了秦腔資源的檢索、查詢與利用,而且為秦腔的傳承和發(fā)展提供便利。第三,對于已經挖掘到的秦腔資源,或者即將失傳的藝術資源,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保護。從而有效防止資源的流失和破壞,加強對秦腔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fā)。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視頻錄制、數字化資源制作、書籍記錄等方式,做好資源整理與保護工作。第四,積極借助各種多元渠道與形式,推動秦腔資源的共享和傳播。比如將秦腔資源轉化為數字化產品,通過網絡、媒體等渠道進行傳播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秦腔。或者與旅游資源有效結合,在旅游景點表演秦腔,挖掘與整理更多的藝術資源,將其推廣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四)注重藝術創(chuàng)新
只有注重秦腔的創(chuàng)新,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群體,在無形中推動秦腔的傳承與發(fā)展[1]。第一,各地相關部門,要鼓勵秦腔藝術團體和創(chuàng)作人員推動劇目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具有時代特色和現代元素的新劇目。通過設立創(chuàng)作基金,定期舉辦劇本征集活動,吸引更多的創(chuàng)作人才投入秦腔的創(chuàng)新中。同時,要鼓勵秦腔演員在表演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引入現代舞臺藝術元素,提高表演的觀賞性和藝術性。例如借鑒其他藝術門類的表演技巧和形式,豐富秦腔的表演手段。第二,對于秦腔的配樂進行創(chuàng)新,積極推動秦腔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如引入新的音樂元素和樂器,為秦腔音樂注入新的活力。第三,鼓勵舞美設計人員在舞美設計上進行創(chuàng)新,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材料,打造具有現代感和視覺沖擊力的舞臺效果。例如引入多元化的舞臺元素,豐富秦腔的視覺呈現。第四,加快國際觀眾和海外傳承人的培養(yǎng),并且定期在海外舉辦演出、展覽等活動,吸引更多觀眾的眼球。如與海外華人文化社團、當地藝術機構合作,共同開展宣傳和推廣活動,吸引更多的國際觀眾和傳承人關注和喜愛秦腔。
(五)加大宣傳引導
只有加大秦腔的宣傳引導,才能讓更多的觀眾群體了解,并且喜歡上秦腔,推動秦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一,要積極鼓勵秦腔藝術團體與影視行業(yè)合作,將秦腔與影視作品相結合,拓展秦腔的傳播渠道和受眾群體。例如聯合制作影視作品,通過影視傳播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秦腔。第二,還要鼓勵秦腔與其他藝術形式、文化領域進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2]。可以通過與其他藝術團體合作演出、共同舉辦文化藝術節(jié)等活動,在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在多舉措下進行宣傳,吸引更多觀眾的眼球。第三,通過定期舉辦國際秦腔藝術研討會、邀請國際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等方式,加強秦腔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和影響力。并且要主動與國際學術機構、研究機構合作,共同開展秦腔的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推動秦腔的國際化發(fā)展。第四,推動本土秦腔藝術協(xié)會或團體與國際藝術團體、文化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加強秦腔與國際藝術界的合作與交流。在聯合開展創(chuàng)作、排練、演出等活動中,不斷促進秦腔與國際藝術的融合和發(fā)展。第五,緊跟時代發(fā)展,積極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其中,進行秦腔的宣傳與引導。比如制作數字化秦腔產品、建立數字化數據庫等方式,便于公眾觀賞與學習;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進行秦腔技藝的講解,吸引更多的觀眾;創(chuàng)建公眾號、小程序,拉近藝術家與愛好者之間的距離。
(六)利用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chuàng)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技術。它通過模擬人的視聽和觸覺,使用戶仿佛身臨其境地進入一個高度逼真的虛擬環(huán)境。通過相關設備,觀眾可以沉浸在虛擬的表演場景中,仿佛身臨其境。這種技術不僅可以模擬出秦腔表演中的各種場景,如山水、舞臺、布景等,而且還可以通過三維建模技術對秦腔表演者的動作、表情進行真實再現,使觀眾獲得更加逼真的觀賞體驗。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學習者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與到秦腔表演中,通過直觀、感性的方式理解和學習秦腔的藝術內涵。例如,學習者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設備親身感受秦腔的表演技巧、唱腔、身段等,實現互動式學習,提高學習效果,促進秦腔傳播與傳承。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進行劇目創(chuàng)新,將古老的秦腔劇目以全新的形式進行演繹,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在保持秦腔傳統(tǒng)韻味的基礎上,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對場景、道具、服裝等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使觀眾感受到秦腔的傳統(tǒng)與現代相結合的藝術魅力。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開展對秦腔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記錄和保存秦腔的歷史資料、表演技藝和劇目劇本等文化遺產。通過高清攝像機和三維建模技術,將秦腔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底蘊進行數字化保存,為后續(xù)的研究、傳承和保護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通過虛擬博物館的建設,將秦腔文化以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促進秦腔的傳播與普及。
四、結語
秦腔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遠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秦腔的發(fā)展與傳承保護,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復雜的工作,為了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這一獨特的戲劇形式,我們需要從注重人才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做好資源整理、注重藝術創(chuàng)新、加大宣傳引導、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等多個方面進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讓秦腔在新的時代里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繼續(xù)為中國的戲劇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舒朵朵.秦腔的發(fā)展與傳承保護[J].大眾文藝,2021(13).
[2]孫琳.秦腔傳統(tǒng)劇目文化傳承路徑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3(1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秦腔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3JY023)。
作者簡介:陳嘉(1991—),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