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話故事對小學語文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其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情節(jié)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文章基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闡述了童話故事教學的意義,并提出多項童話故事教學策略,以期讓小學生釋放想象,在童話世界里自由飛翔。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故事;《狐貍分奶酪》;《紙船和風箏》;《烏鴉喝水》;《小蝌蚪找媽媽》
作者簡介:孫玉蓮(1988—),女,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第三中心小學。
童話作為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較受小學生喜愛,其豐富的想象、出人意料的故事情節(jié)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蘊含的道德教育元素還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童話故事不僅是學生語言學習的有力工具,還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將學生培養(yǎng)成有知識、有道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小學語文教師可基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充分利用童話故事資源開展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基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開展童話故事教學的意義
童話故事情節(jié)曲折精彩,蘊含豐富的情感和道理。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還對學生的想象力、道德認知、語言運用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先,童話故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促使他們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夠靈活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其次,童話故事中的角色行為和情節(jié)往往傳遞著誠實、勇敢、善良等核心價值觀念,這些都有助于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再次,童話故事中通常使用大量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豐富的修辭手法,這不僅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還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新詞匯、短語和句式的契機,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最后,許多經(jīng)典童話故事來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學生通過閱讀童話故事,不僅能夠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傳統(tǒng)和習俗,還能夠學會尊重和理解多種文化,具備國際視野。因此,童話故事教學應當受到教師重視,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充分的應用和實踐。
二、基于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童話故事教學策略
(一)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童話故事以其獨特的魅力,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個充滿奇幻與想象的世界,是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專注度的有效工具。在選擇童話故事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確保故事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契合。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專注度,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形式的互動活動。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課文《狐貍分奶酪》的教學為例。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組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童話故事的魅力。教師可以先將故事講述一遍,讓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再將學生分為三人一個小組,分別扮演狐貍、小熊A和小熊B。各小組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能夠最生動地演繹出故事情節(jié),還原故事角色。比賽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以擔任評委,投票選出表現(xiàn)最佳的小組。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角色扮演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討論。針對這則故事的主題思想,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如“狐貍采用的方法真的公平嗎?”“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么做?”等,讓學生思考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可以更深入地感悟故事中的道理,同時鍛煉自己的辯證思維。
再以二年級上冊課文《紙船和風箏》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講述了松鼠和小熊因紙船和風箏變?yōu)楹门笥眩?jīng)歷吵架,又因為紙船和風箏重新和好的故事。教學時,教師可以布置手工作業(yè),讓學生在課下親手制作紙船和風箏,并在上面寫上自己最想對朋友說的話。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表達的中心思想,讓他們明白什么是朋友,如何交朋友,以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
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增強課堂參與感和體驗感,還能夠更好地掌握課文中的生字、生詞等,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
(二)寓教于樂,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
童話故事是小學語文課堂的寶貴財富。為達成寓教于樂的目標,教師可以運用視頻、音頻和動畫等多媒體資源,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方便學生直觀理解并加深記憶。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故事內容設計趣味游戲,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親身體驗和探索,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認可他們的進步與努力,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以一年級上冊課文《烏鴉喝水》的教學為例。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可以先借助視頻、音頻和動畫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初步了解《烏鴉喝水》這則寓言故事。比如,教師可先在多媒體屏幕上出示課文上的插畫,問學生是否知道圖片上的動物是什么、它在做什么。接著,教師可播放《烏鴉喝水》這則故事的動畫視頻。生動的畫面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對課文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帶領學生閱讀課文,認識生字、生詞。
完成知識點教學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生詞。如教師可開展找朋友游戲,制作該課生詞的拼音卡片和漢字卡片,讓學生每人抽取一張卡片。學生若能找到拿著和自己手中卡片對應的拼音或漢字卡片的同學,則“找朋友”成功。這種有趣的課堂小游戲,能夠幫助學生在歡快的游戲氛圍中快速掌握課文的生詞。
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動手制作簡易的烏鴉模型和水瓶模型,模擬烏鴉喝水的過程。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烏鴉是如何利用石頭使水位上升從而成功喝到水的。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制作一個“烏鴉喝水”裝置,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動手的樂趣。
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是激勵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色時,教師可以給予口頭表揚或獎勵,以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和學習動力。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障礙,實現(xiàn)學習進階。
(三)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體會童話中的道理
童話故事作為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不僅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奇幻的情節(jié)豐富了學生的世界,更以其深刻的道理和寓意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教師在教學童話故事時,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童話故事背后的深層含義,將童話中的道理應用于實際生活,讓童話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指引。
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故事來了解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這不僅是學生對故事內容的初步感知,更是他們理解故事道理的基礎。例如,在教授《烏鴉喝水》這則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描述,讓學生感受到烏鴉在面對口渴困境時的無助和焦慮,以及它通過觀察和思考找到解決辦法時的喜悅和成就感。
接著,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他們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幫助學生將故事中的情節(jié)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建立聯(lián)系。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你們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困境?你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回顧自己的經(jīng)歷,反思自己在面對困難時的態(tài)度和做法。
最后,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故事道理的理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拓展活動。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分組討論:除了故事中烏鴉使用的方法,還有什么其他辦法可以喝到水?接著,教師可開展情景模擬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嘗試運用多種辦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烏鴉的智慧和勇氣,從而養(yǎng)成積極思考、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品質。
(四)開拓思維,鼓勵學生編寫童話
童話故事通俗易懂、生動有趣,適合教師用來指導學生開展故事創(chuàng)編、續(xù)寫活動,開拓學生的思維。學生可以發(fā)揮想象,自由創(chuàng)編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節(jié)等。通過創(chuàng)編、續(xù)寫童話,學生不僅能夠鍛煉寫作技能,還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此外,通過分享作品,學生還可以學會傾聽和尊重他人的意見,培養(yǎng)合作與交流能力。
在指導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之前,教師應發(fā)揮指導作用,為學生講解童話故事的結構和邏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同時,教師還可以從故事創(chuàng)意、角色設定、情節(jié)構思、語言表達等方面,輔助學生不斷完善故事內容,使故事內容更為完整豐富。在學生完成童話故事的創(chuàng)編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與同學分享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相互交流,修改潤色,完善作品。
以二年級上冊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為例?!缎◎蝌秸覌寢尅肥且粍t廣受小學生喜愛的經(jīng)典童話故事,其講述了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尋找媽媽的有趣經(jīng)歷。教師可以將這則故事作為創(chuàng)作的起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首先,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閱讀故事,了解小蝌蚪的形象、特點以及它們在故事中的冒險旅程。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故事中涉及的家庭、成長、勇氣和探索等關鍵內容,鼓勵學生將這些主題內容融入之后的故事創(chuàng)作中,提升故事的深刻性。接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基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作新的故事。學生可以選擇繼續(xù)講述小蝌蚪的冒險,也可以創(chuàng)造全新的角色和場景,開啟新的故事。
為了幫助學生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寫作提示或寫作框架。比如:事先設定好與原故事不同的故事背景和框架,供想象力不足的學生套用;創(chuàng)造新的角色,如聰明的小動物、神秘的魔法師或友好的外星人,豐富故事設定;設計新的問題或挑戰(zhàn)讓主角們解決,為故事增添線索;構思意想不到的結局,為學生的故事創(chuàng)作提供思路。
完成初稿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分組的形式,互相閱讀對方的故事,并提出自己的感受或意見。這一步驟不僅能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最后,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全班展示,并講解每個故事的創(chuàng)意點和亮點,升華教學效果。
結語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瑰寶,其以獨特的魅力,在孩子們心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童話故事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價值觀念,完成道德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小組比賽、創(chuàng)編故事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除了采取多樣化的手段,教師在開展童話故事教學時,還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內化故事傳遞的道理,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劉亞雄,陳柳杭.“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童話單元教學的價值追求與實施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3(1):49-52.
[2]呂楓晨.大單元視域下的童話教學策略研究:以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童話教學為例[J].新教師, 2023(6): 32-35.
[3]郭凌云.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童話類文本教學策略研究[D].新鄉(xiāng):河南師范大學, 2023.
[4]賀迎新.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童話教學現(xiàn)狀及提升策略研究:以長春市四所小學為例[D].錦州:渤海大學,2023.
[5]薛法根.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涵解讀與實踐建構[J].人民教育,2022(13/1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