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和
2024年春節(jié),連續(xù)接到三位京劇、相聲和評論家?guī)讋t很長的手機來電。 談到了當前一些戲曲、曲藝很常見又很有趣味的問題,不想獨享風景,愿與眾位朋友分享。
尚長榮主席的來電
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被國外譽為世界級藝術大師的尚長榮先生,從網上看到頭些天我在報紙上發(fā)表的題為《京劇謝幕 從無到有的“彩蛋”》的文章后,立即從上海給我打來電話,說:
永和兄,我從網上看到你寫謝幕的文章,把我們戲曲演出何時有謝幕,講得清清楚楚。還講了北京上海兩地謝幕的不同。面對青年演員和老藝術家、甚至悲、喜劇,要求謝幕加唱需要區(qū)別對待等等,都講到了,很全面,我都同意。我想就這個謝幕問題,再給您補充一些內容。
我認為謝幕也是演出的一部分,也有藝術,不可忽視。我看過幾個非常有章法,又很有機趣的謝幕?;貞浧?958年,中國京劇院演出的現(xiàn)代京劇《白毛女》,主要演員都是藝術家,配角也都非常有名,他們不僅演出非常精彩,而且謝幕也與眾不同,頗有高見。演出結束以后,全體演員上場站成兩排,楊白勞的扮演者李少春上前一步,向觀眾鞠躬致意。大幕緩緩拉上,在觀眾熱烈掌聲中,大幕重新開啟,喜兒的扮演者杜近芳大姐前行一步,鞠躬致敬,然后退回到隊伍當中。這時扮演大春的葉四爺葉盛蘭上前鞠躬謝幕 ,最后輪到扮演反派黃世仁的袁世海三哥向前,只見他當眾摘下帽子,90度大彎腰大鞠躬,真像一個反動地主向群眾懺悔、謝罪。這個獨具匠心的謝幕,一共謝了9次,長達20分鐘。滿堂觀眾的掌聲排山倒海,大有掀掉屋頂之勢。當時我就想:這個謝幕,觀眾為什么這么熱烈呢?噢!明白了,這個謝幕就是剛才正戲的延續(xù),臺上臺下的情緒是一貫的,大家還都沉浸在戲中,所以盡管謝幕的次數(shù)那么多,時間那么長,可是一點都不凌亂,故留給我的印象深刻極了,真正是做到了“有序有型,堪稱經典”。當時我除了敬佩以外,還產生疑問:中國京劇院的謝幕,演員為何只鞠躬而不鼓掌?這時我想起了頭幾年曾經產生的困惑:當時有一些國外的華僑戲迷,曾經問過我:大陸的謝幕,臺下的觀眾鼓掌,臺上的演員為什么也鼓掌?難道演員自個兒給自個兒鼓掌嗎?當時我一時語塞。那天我看了《白毛女》的謝幕,我們的藝術家、演員謝幕也是只鞠躬不鼓掌。這時我產生了一個理念:謝幕時,觀眾鼓掌是感謝演員們的精彩演出;演員們在臺上鞠躬,是向觀眾對他們的肯定的致敬和致謝。從此我的演出,不管是在上海還是到外地巡回演出也都這樣做。
比如1992年,我們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新編戲《廉吏于成龍》。謝幕時,我們也是站成兩排,我和另一主演藍天,也采取了只向熱烈鼓掌的臺下觀眾鞠躬而不鼓掌。我已經覺得謝幕不是個小事,也是一種審美考量,不可草草收兵,要研究如何成為剛剛結束的正戲的延長線。我在演出京劇《曹操與楊修》后,謝幕時我就要求播放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因為我感覺這出戲充滿了悲情,尤其是結尾這個歷史大悲劇,會讓多少觀眾心里不舒服。演出結束了,還是要讓觀眾回到現(xiàn)實,讓世界多一份理解和寬容,而當時這首歌曲,正好有這種倡導之意,所以我就大膽地要求播放這首歌曲。您贊成否?
筆者認為:對于謝幕,總之要研究、要藝術再現(xiàn)。當下中國傳統(tǒng)藝術蓬勃恢復,尤其可喜的是劇場里常常觀眾滿堂,更可喜觀眾成分有了變化,“黑頭發(fā)”占了絕大多數(shù)。因此觀眾對于謝幕的要求就更熱烈執(zhí)著了。如今又要求主要演員加唱,當然這也可以理解,表現(xiàn)了觀眾對該演員的熱愛和欣賞,但一定要有分寸。主演演了一晚上戲了,再讓他(她)們加上兩三段的唱,這個分寸拿捏得似就不太準了,所謂過猶不及,故此希望觀眾,把這個分寸拿好,符合藝術規(guī)律。長榮主席老友,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好的謝幕,是這出戲的延續(xù),雖然要求演員無語,只是鞠躬致謝。但是喜是悲,卻要能讓觀眾領略到,回味無窮,那就要看劇組的匠心運籌了。不久前,從網上看到國家京劇院演出的《五女拜壽》,那謝幕真是精彩極了。不同性格及作為的五女和她們的夫婿 ,在謝幕時分別表現(xiàn)出他們的性格和行為,有褒有貶 ,觀眾分別給予掌聲和笑聲,表達了他們不同的態(tài)度。最后由田磊扮演的楊繼康,張?zhí)m扮演的楊夫人聯(lián)袂上場,向觀眾深深鞠躬致敬。暴風雨的掌聲從觀眾席各個角落飛上舞臺,這把余興未盡的觀眾的胃口又吊了起來。完成了一個十分圓滿的結尾。
相聲藝術家、教育家
劉洪沂來電
相聲藝術家、教育家劉洪沂和我曾在北京曲藝曲劇團共事過,有很深的友誼。但近年來聯(lián)系不多,對他的來電,我非常激動。
首先他說到相聲和京劇同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成員,而且彼此還有血緣關系。一些相聲表演藝術家,比如相聲的創(chuàng)始人,諢名窮不怕的朱紹文,原來就是唱京劇小花臉的。因為咸豐皇帝的國喪停止娛樂,茶園唱不了戲,為了糊口,朱紹文無奈去天橋撂地說相聲。他編的相聲段子里邊,有的干脆就把京劇唱段放了進去,比如現(xiàn)在還不斷演出的《黃鶴樓》,就是他的成名作。另外75歲的劉賢弟又繼續(xù)說道:“我的師爺,藝名張傻子的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張杰堯。最初學藝學的是京劇和梆子,開始搭班也是在戲曲劇團,后來才拜師學的相聲,在京津滬一帶作藝。20世紀60年代初,他受老友侯寶林、劉寶瑞之邀,從外地回京,傳授了七八段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享名相聲段子。其中就有膾炙人口的《關公戰(zhàn)秦瓊》《羅成與貂蟬》《張飛打嚴嵩》等,這些名段都充滿著人們熟悉的京劇人物和唱段。至于侯寶林、侯耀文父子,還有我?guī)煾?,相聲表演藝術家王世臣,都是把京劇視為他們的第二藝術生命,在他們使的“活”中,那絕對是離不開學唱京劇的。您和他們幾位都有交情,這些您都是知道的。您和我?guī)煾挡怀T隈R長禮三叔家見面嗎?
至于我,學京劇出身。您小時候逛天橋,不是常去三角市場到我父親劉醒民京劇團去聽滑稽二黃嗎?我父親是又拉琴又唱戲,我媽媽是天橋一帶有名的女花臉。我7歲就跟著父母在天橋撂地唱戲,后來我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去大柵欄慶樂戲院新興京劇團學員班學了兩年京劇,這都瞞不了您啊。所以我使的幾個比較好的“活”,像《包公傳奇》《赴宴斗鳩山》《武墜子》等等,其中京劇的唱段都不少。因為我熟啊,手到擒來。不光是我,就是我教的這十幾個徒弟,其中也包括何云偉,對京劇都有興趣,又能唱又能做。所以,相聲里借鑒京劇,京劇里小花臉也往往用相聲包袱,這都是家常便飯。
沒想到往下洪沂老弟又說了很有趣的往事。他繼續(xù)說道:“我再給您補充點有哏的事兒。當年我?guī)煾低跏莱己拖嗦暣髱燅R三立,他們爺兒倆在天津逢年過節(jié),經常一起不說相聲而演京劇。我親眼瞅過兩回,一次他們爺兒倆合演京劇《拾玉鐲》;一次合演京劇《普球山》。當然主角陳秀英,還有蔡慶都是京劇演員,這老爺兒倆在這兩出戲中,我?guī)煾祼垩莶势抛討?,馬三爺不愛嗎?愛也不行啊!他那么瘦,扮出婆子來不好看。所以《拾玉鐲》里,我?guī)煾蛋缪蓐惸?,馬三爺演丒公子石文;《普球山》中,我?guī)煾蛋缪莞]氏,馬三爺扮演武丒賈亮,一出場就是炸窩子好。這倆爺還不斷地使“包袱”,可又不出大格,都在劇情中。所以天津的觀眾服,愛看。
戲曲評論家翟惠生來電
今年開年頭些天,北京戲曲藝術職業(yè)學院京劇教師朱明杰,拜著名京劇武旦藝術家葉紅珠為師,以期求得更高的水平。這次拜師頗有些創(chuàng)新,她在該院院長秦艷的支持下,先把老師還有一些京劇老藝術家、研究京劇的學者、專家請到劇場,給自己演出的《白蛇傳之盜仙草》及《奪太倉》兩出武旦戲打打分。再由老師決定收不收她這個徒弟,這種新的形式,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嘗試。
瀕臨失傳的傳統(tǒng)老戲《奪太倉》,這出傳統(tǒng)武旦戲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出現(xiàn)了京劇舞臺失傳多年的“換家伙”開打,即雙方互換手中兵器,以示戰(zhàn)斗的慘烈。張秀蓮以自己手中的單頭槍、武旦刀與敵方將官互換過雙頭槍、雙槍、大刀,雙方既要換得巧、換得快,還要用各種花樣接到手中,那天這一臺滿天飛舞的長短兵器,卻無一失手掉落在臺上,好不精彩。
在演出過程中,觀眾多次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在數(shù)百觀眾的熱烈祝賀下,朱明杰向葉紅珠老師三鞠躬,行拜師大禮。
中國記者協(xié)會原黨組書記翟惠生,事后難抑自己的興奮之情,他給筆者來電直抒胸臆。他說:“今天這個新形式:先演出,后拜師,太好了。這既體現(xiàn)了對老一輩藝術家的尊重、對傳統(tǒng)的尊重,也是對千百觀眾的奠重,因為戲是演給觀眾看的。挖掘整理傳統(tǒng)經典劇目,特別是頻臨失傳的劇目,這也是對守正創(chuàng)新的尊重。創(chuàng)新固然是一切藝術賡續(xù)和發(fā)展的根本,但是要在守正的基礎上,守正是在創(chuàng)新的前面的。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演員認認真真地把老藝術家的真本領繼承下來,您以為如何?”
筆者深以為然,想到如何繁榮發(fā)展戲曲市場,如何獲得更多的戲曲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既要有一些創(chuàng)新劇目,也要整理改編一批有著頂級技巧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節(jié)目,如《奪太倉》這樣的奇葩,這也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