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寧
摘 要 從三次女權主義運動中孕育而生的女性主義,在以男權為主導的歐洲西方國家迅速傳播,風靡于各個國家,代表了那一時期女性壓抑已久的呼喚。隨著女性主義在文學作品中的不斷體現(xiàn),更是打破了社會普遍對于過往女性社會地位的認知和固有觀念,從女性視角出發(fā)重新構建了女性本該擁有的自我意識,并呼喚女性勇于發(fā)聲、關注自我,實現(xiàn)女性對自我認知從固有觀念的“他者”逐漸向“自我”的轉變。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寫的《簡·愛》,為讀者塑造了一個具有勇于抗爭、追求平等、肯定自我價值等自我意識的女性形象。文章從女性主義視角對簡·愛的自我意識進行分析,以此來深入女性主義文論對《簡·愛》的解讀與理解。
關鍵詞 女性主義 《簡·愛》 自我意識
在西方文學史上,以男性為主體的作家筆下,塑造了以“賢淑型”“獻身型”“壞女人型”“灰姑娘型”為代表的女性形象,這四類女性形象均來自男性作家的視野下,是由男性塑造的、并逐步被社會所認同的形象。誠然,男性作家的作品很難擺脫男性視角下對于女性以往的認知和固有觀念。長期以來,男性在社會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削弱了女性作為與男性對立的群體在社會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與個體觀念的發(fā)展,中外文學史上皆出現(xiàn)了女性寫作,女性開始從自己的視角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女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與男性作家塑造的形象大為不同。從女性的視角打破固化的、原有的、男性主導的女性形象,致使在文學作品中,兩性不對等的天平在男性具有絕對砝碼時女性也具有一定重量的砝碼。
女性得以握筆書寫自我最為重要的內(nèi)推力則是女權主義的三次運動。激進的三次女權運動撼動了幾千年來以男權文化為主導的社會根基,并且促使女性主義批評學科的產(chǎn)生,這為后期女性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書寫女性獨特情懷創(chuàng)造了極好的寫作環(huán)境,由此,女性可以為自我發(fā)聲。英國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創(chuàng)作時或多或少都會帶入女性的身體經(jīng)驗,從而創(chuàng)作出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經(jīng)典小說《簡·愛》。小說全文通過第一人稱描繪了一位具有女性主義思想和自我意識的經(jīng)典形象——簡·愛,其中折射出女性強烈的自我意識,同樣也展現(xiàn)了女性被邊緣化、被壓抑的現(xiàn)實。本文將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小說主人公簡·愛通過對“自我”的不斷建構而產(chǎn)生的自我意識,結合小說具體內(nèi)容進行了分析。
一、女性主義的解讀
“女性主義”最早出現(xiàn)于醫(yī)學論文中,描述某些男性因為患肺病而具有女性的一些特征,后來“女性主義”被賦予“婦女解放”的含義,引起社會強烈反響。18世紀末歐美國家掀起了三次維護婦女權益的女權主義運動,婦女獲得了相關的權益,也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在文本反映上,形成了女性主義批評的文學理論,這是西方婦女解放運動的產(chǎn)物,這一時期形成的文學批評雖不完善,但已是女性在文學領域爭取相對自由與平等而邁出的一大步。
“女性主義”在20世紀60年代風靡于美國和歐洲,這個時期的文論聚焦于女性的性別意識,從女性視角對文學作品進行解讀,否定以男性為中心的思想觀念,解構體現(xiàn)在父權制文化、文學和活動中男性的中心話語,建構起公正、合理、關注兩性平等的思想觀念。被壓抑在男性文化環(huán)境中的女性,在女性主義文論中得以解放,重新建構了女性的自我觀念。一定的社會觀念會影響人們的社會行為,在“女性主義”萌發(fā)后,為了爭得更多公平、不被男性壓制的權益,一代代女性前赴后繼,豐富并完善著女性主義在文學方面的內(nèi)涵。每個時代女性的呼喚不同,故而筆者認為,對于“女性主義”的定義不應拘泥于某一階段,“女性主義”應當與時俱進,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完善。本文所論述的“女性主義”則是以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女性主義文論為主,以《簡·愛》中的女主人公簡·愛為研究對象,結合女性主義文論的相關理論分析在文本中體現(xiàn)的簡·愛的自我意識。
對于“女性的自我意識”,筆者認為其是女性主義背后衍生的一種自發(fā)的、從無意識逐漸轉化為有意識的思想,這種意識不是單一的,而是經(jīng)過社會生活而產(chǎn)生的多種的意識。筆者認為女性自我意識可以表現(xiàn)為女性渴望從男權壓抑下的社會、文化中解放出來,女性開始具有自我思考、自我完善、自我充實的意識,女性開始將目光轉向自我,認為自我不再是附庸于他人的附屬品,而是一個具有獨立、完整人格且擁有獨特靈魂的個體,女性強烈追求公平意識,肯定自我價值,反抗一切不公。在夏洛蒂·勃朗特的筆下就塑造了一位具有自我意識的女性形象——簡·愛,簡·愛自始至終的經(jīng)歷和對自我的認知都體現(xiàn)了作為女性的她將目光從他人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生活中越多的不公就會越激發(fā)起簡·愛心中越發(fā)強烈的自我意識。
二、簡·愛的自我意識
1.“自我”和“他者”的辨析
“自我”與“他者”是哲學中的一對概念,與認識論中“主體”與“客體”相對應。筆者認為,“主體”與“自我”是處于主導地位的概念,波伏娃認為這里的“他者”是指沒有自我意識或失去了自我意識、依附于他人或者其他憑借物而存在的受到支配的、完全處于客體地位的人,在父權制長期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女性長期處于被支配的地位,是“他者”的存在。簡言之就是,女性是他者。筆者認為,在社會中因為性別而受到歧視的女性,她們往往自卑、沒有自我,重新構建自我意識就意味著女性要勇于反抗這種固化觀念的不公,實現(xiàn)從“他者”向“自我”的轉變,女性也要關注自我,從而實現(xiàn)女性主體性的建構。
2.簡·愛自我意識的表現(xiàn)
(1)勇于抗爭,生來倔強
簡·愛從小寄人籬下,生活在充滿欺凌、謾罵的“家庭”中。在里德舅舅家被表哥表姐們?nèi)我馄哿?,因為躲在窗簾后看書對里德·約翰的回話少了恭敬的話語,便被他用書砸,被砸得頭破血流。簡·愛發(fā)泄出心中所有積攢已久的憤怒,說出了里德·約翰認定她不敢說出的話:“你這個狠毒的壞孩子!你簡直像個殺人犯……你是個管奴隸的監(jiān)工!”接著她像犯人一般被關進了紅房子,并且上了鎖。簡·愛在紅房子里思考著這個世界的不公,她迫切地想逃離蓋茨海德府。當里德太太在勃洛克赫斯特先生面前怒斥簡·愛是一個說話成性的壞孩子時,簡·愛強發(fā)出強有力的反抗:“我不愛你們,我厭惡你們……在別人看來,你是一個好女人,但實際上你是一個惡毒、狠心的女人,你是騙子?!焙啞勰昙o雖小,但卻懂得如何捍衛(wèi)自己。簡·愛的反抗讓她的內(nèi)心中有種滿足和解脫之感。
在逃離蓋茨海德府后,簡·愛成為洛伍德學校的一員,她發(fā)現(xiàn)這里充滿了各種嚴酷的懲罰、打壓。看到海倫默默忍受著鞭打,簡·愛向海倫提出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如果是自己,她一定會反擊,奪走惡人手中的鞭子,把它折斷。由于長期受到學校壓制教育的影響,海倫的棱角已經(jīng)被磨平,這恰恰反映出幼小的簡·愛在里德太太的折磨下依舊帶著自己的棱角,她認為一切不公的事情都需要反抗,她不能忍受這樣的不公存在,這也反映了簡·愛生來就倔強,倔強地為自己而活。簡·愛被校長當眾指責是愛撒謊的孩子,他懲罰她站在凳子上,讓所有人都排擠她、不與她做朋友,簡·愛心中涌動著強烈的憤恨,她想要急切地證明自己不是愛說謊的孩子,最后在簡·愛的努力下,她自證了清白,澄清了里德太太對她的“控訴”,也獲得了友誼和老師的關愛。
(2)追求平等、人格獨立
簡·愛珍視自己與羅切斯特的愛情,但她也絕不會為了愛情而委曲求全,她始終保持著理性、理智的頭腦,在得知羅切斯特要娶英格拉姆小姐為妻時,她對羅切斯特發(fā)出了嚴厲的斥責,不管羅切斯特身處什么樣的地位。在大婚當日她得知羅切斯特在閣樓上關著一個瘋女人且這個女人是他的妻子時,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不愿成為愛情的附庸。簡·愛作為羅切斯特的“他者”,她更像是一個關注“自我”的獨立個體。簡·愛不能對眼前的事實視而不見,她關注自己的情感、關注自己是否處于被動的地位,任何一切讓她感到不適的地方她都想要立即逃離。
在簡·愛的精神世界里,每個人都是獨立而平等的個體,并不因為性別、地位而有高低貴賤之分。她憑借著自己豐富的學識,在做家庭教師時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所以她并不認為自己容貌普通、家世一般、身材矮小就不配擁有愛情,相反她勇于追求愛情,勇于說出愛,不論羅切斯特在身份上與自己差距是否懸殊,這也正體現(xiàn)了她的人格中熠熠生輝的平等意識。簡·愛努力想從作為桑菲爾德莊園的主人的羅切斯特身上尋求尊重,最后不僅獲得了尊重也獲得了愛情。人格的獨立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在這個基礎之上的愛情,又恰恰是羅切斯特所期望尋得的感情,于是最后兩個相愛的人走在了一起。
(3)肯定自我價值
簡·愛對于自我意識中自我價值的抒發(fā),體現(xiàn)在“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等話語中。簡·愛對羅切斯特的愛一直是平等的,簡·愛沒有因為自己愛上的男人在身份、地位比自己高出很多而自卑,不因為自己出身卑微、無依無靠、身材矮小、相貌平平而否定自我,她關注到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認為愛情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在她心里她明確地知道自己與羅切斯特的差距,在這樣的對比下她依舊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她肯定自我,因為她擁有知識和獨立的人格,認為自己與羅切斯特是平等而獨立的,她不會因為愛而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價值。
簡·愛擁有著絕對的理性,她對自己的命運、地位有著獨立的思考和把握,她堅定地跟從自己的價值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因為外界的嘈雜而打亂內(nèi)心的聲音,對自己心愛的人她大膽地追求,因為她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她不斷地追求著心中的理想,在精神層面,她認為自己足夠富足。正是這種堅定的自我信念和意識,讓簡·愛在充滿不公、黑暗的世界中能夠繼續(xù)走下去,也像光亮一樣照進了羅切斯特的心里,簡·愛的獨特靈魂也同樣吸引著羅切斯特。
從女性主義視角重讀《簡·愛》,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我們更能以女性的感官去感受人物身上所發(fā)生的一切,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寄人籬下的自卑壓抑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在愛情里追求平等、在不公的社會中不斷抗爭,最終蛻變?yōu)橐粋€真正擁有“自我意識”的女性。簡·愛具有自己獨特的、獨立于他人的人格和靈魂,她清醒理性的頭腦使她始終為自己而活,不屈從于任何一種力量,最終不僅獲得了豐富的學識,也收獲了愛情。
夏洛蒂·勃朗特之所以在出版該書時冠以男性的名字,還是因為當時的世界仍舊以男性為主導,女性的聲音太小了,于是她用筆寫下最有力的文字,用自己的熱情發(fā)光,照亮處在黑暗中千千萬萬個正在吶喊著、呼喚著的女性,鼓舞著女性為“自我”而奮起反抗,努力吶喊出心中暗藏已久的“自我”,無形中闡發(fā)出自己對于女性主義的認可。
[作者通聯(lián):甘肅天水市麥積區(qū)石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