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 年)年底,杜甫率全家長途跋涉,到達成都,暫居城西浣花溪邊的一座寺廟。
在成都,杜甫有一些親戚朋友,如舅氏崔明府、表弟王司馬、老友高適等。最初接待和幫助杜甫在成都安家的,可能是當(dāng)時的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裴冕,這可從杜甫草堂的營建推測出來。
到成都的第二年春天,杜甫在浣花溪邊開始營造住宅。杜甫是個會過日子的人,造幾間竹籬茅舍,并且栽松種竹植果樹,在成都西郊建起了稱得上“家”的草堂。草堂雖簡,對顛沛流離多年的杜甫來說,也是不小的工程,如無親朋相助是根本無法完成的。
送來第一筆資金的是表弟王司馬: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他鄉(xiāng)唯表弟,還往莫辭遙(《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草堂資》)。表弟的情誼令杜甫感激莫名。
不僅接受饋贈,杜甫還主動請求贊助。他向一位叫蕭實的縣令要一百棵桃樹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河陽縣里應(yīng)無數(shù),濯錦江邊未滿園(《蕭八明府堤處覓桃栽》);向綿竹縣令韋續(xù)要竹子;向綿谷縣尉何邕要可種十畝的榿樹苗。松樹苗則是向涪城縣尉韋班拉的贊助: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shù)寸栽(《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栽》)。還向一位“徐卿”(有人認(rèn)為即西川兵馬使徐知道)討要果樹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石筍街中卻歸去,果園坊里為求來(《詣徐卿覓果栽》)。
更有意思的是向韋班索要瓷碗。當(dāng)時大邑?zé)拇善饔州p又結(jié)實,敲上去聲音清脆如玉,韋班家有不少這樣的瓷碗,杜甫寫了詩去請求贊助:大邑?zé)奢p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要得坦然,毫不見外,還催得急。
助詩人建草堂是風(fēng)雅事,所費無多。索要者大大方方,饋贈者高高興興,草堂很快就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