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研究從協(xié)同治理的視角入手,針對青年群體在電信網絡詐騙防范中的問題展開研究。通過詳細分析青年群體在電信網絡詐騙中的受騙原因和特點,揭示了協(xié)同治理對于青年群體的防范意義。本文采用多種研究方法,結合實地調研和大數據分析,深入探討了青年群體在電信網絡詐騙中的行為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研究結果顯示,青年群體在電信網絡詐騙中易受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信息獲取渠道不當、對騙局缺乏辨識能力以及對危害后果的認識不足等方面?;谘芯堪l(fā)現,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針對青年群體的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措施和策略,旨在提升青年群體的防范意識和能力。通過協(xié)同治理的方式,將社會各方合力整合起來,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安全可靠的網絡環(huán)境,從而有效減少青年群體的電信網絡詐騙風險。本研究為青年群體的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同時也對于電信網絡詐騙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 電信網絡詐騙;青年群體;協(xié)同治理;防范策略
中圖分類號: D63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9052(2024)06-0131-03
引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科技的日益推進,互聯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互聯網的普及也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其中包括電信網絡詐騙問題。電信網絡詐騙已經成為社會穩(wěn)定和公共安全領域的一大挑戰(zhàn),給社會治理和個人的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尤其是青年群體作為互聯網使用的主力軍,面臨著更加嚴峻的電信網絡詐騙風險。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事件在青年群體中的發(fā)生率不斷上升,給他們的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這些詐騙方式多樣,且不斷推陳出新,使得許多青年人難以防范。同時,由于青年人的信息識別能力相對較弱,更容易受到欺騙。
為了有效應對這一問題,需要從協(xié)同治理的視角出發(fā),整合政府、企業(yè)、學校和家庭等多方資源,共同參與到青年群體電信網絡詐騙的防范工作中。通過對相關方的協(xié)同合作、技術應用和政策支持等手段的綜合運用,提升青年群體的電信網絡安全意識,提高他們對詐騙的識別和防范能力。因此,對青年群體電信網絡詐騙防范進行深入研究,不僅有助于保護青年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一、電信網絡詐騙現狀與問題
(一)電信網絡詐騙形勢分析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更新,犯罪分子通過使用最新的通信和互聯網技術,實施更為復雜的欺詐行為。比如使用虛擬電話、短信、社交媒體等渠道,以各種借口誘騙受害者轉賬、匯款。同時,詐騙手段的層出不窮,犯罪分子可以偽造官方文件、設置虛假網站等方式獲取受害者個人信息,以此使受害者難以辨別真?zhèn)?,達到詐騙的目的。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往往藏身境外,利用虛擬身份和信息網絡進行遠程操控,給案件偵破帶來很大難度。同時,詐騙集團有著很高的等級,在產業(yè)化方面已經有了發(fā)展的趨勢。他們運用各種手段逃避監(jiān)管、嚴厲打擊,甚至結成跨國犯罪網絡,嚴重危害人民財產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1]。因為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更新,社會公眾對新型詐騙手段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警惕,容易輕信陌生信息和電話。同時,隨著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詐騙信息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公眾難以辨別真?zhèn)巍S绕涫乔嗌倌耆后w,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經驗,防騙意識淡薄,往往成為詐騙分子首先下手的對象。
(二)針對青少年群體特點的電信網絡詐騙
電信網絡詐騙越來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因為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網絡的普及。青年群體作為網絡的常住居民,是社會中最為活躍、對科學技術最為敏感的一部分人群,往往成為詐騙分子的主要目標。青年時期,既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探求欲望的階段,也是個人價值觀和消費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年時期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和探求欲望的階段,詐騙分子會根據青年群體的這些心理特點,通過各種手段誘導他們進入他們設好的網絡陷阱。例如,一些詐騙網站會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吸引青年投資,而實際上這些網站都是通過詐騙分子內部操作的騙局。
(三)對青年群體電信網絡詐騙防范問題的研究空白
青年群體在電信網絡詐騙防范中存在著一定的研究空白。在知網檢索中,此類研究共有十余篇文獻,相對數量較少。由于青年群體對網絡技術的熟練掌握和活躍的社交媒體使用,針對他們的電信網絡詐騙更具欺騙性和隱蔽性,而現有研究尚未充分重視此問題。此外,缺乏針對青年群體的具體數據和理論框架也限制了對該問題的深入研究。同時,現有的防范策略在應對青年群體時顯得不足,需要制定專門針對青年群體的防范策略。因此,需要更多嚴謹、穩(wěn)重、理性和官方的探索,以保護青年群體的權益和安全。當前,電信網絡詐騙已經成為青年群體面臨的嚴重威脅之一。然而,對于青年群體電信網絡詐騙防范問題的研究仍然相對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從協(xié)同治理的視角出發(fā),對青年群體在電信網絡詐騙防范中的問題展開深入研究。
本研究從協(xié)同治理的視角入手,通過詳細分析青年群體在電信網絡詐騙中的受騙原因和特點,深入探討了青年群體在電信網絡詐騙中的行為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谘芯堪l(fā)現,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針對青年群體的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措施和策略,旨在提升青年群體的防范意識和能力。通過協(xié)同治理的方式,將社會各方合力整合起來,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安全可靠的網絡環(huán)境,從而有效減少青年群體的電信網絡詐騙風險。
二、青年群體電信詐騙泛濫的原因分析
電信詐騙之所以在青少年群體中泛濫,原因很多,既有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有青少年自身特質的內因。本文將從信息素養(yǎng)、法律意識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信息素養(yǎng)不足
信息素養(yǎng)是現代人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而必備的素質之一。但信息素養(yǎng)不高,缺乏辨識能力,對信息判斷能力不足等問題在青少年群體中普遍存在[2]。這導致他們在面對海量信息時,難以辨別真?zhèn)危菀资艿教摷傩畔⒌恼T導和欺騙。例如,一些詐騙網站制作精良,難以與正規(guī)網站區(qū)分,青年如果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很容易被誤導。
(二)法律意識淡薄
青年人往往缺乏對法律的了解和敬畏,容易受到誘惑而參與詐騙。此外,社交媒體的普及和網絡監(jiān)管的不足也加劇了詐騙的傳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加強法律教育和宣傳,提高青年人的法律意識和認知水平。同時,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網絡監(jiān)管和執(zhí)法力度,打擊電信詐騙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三)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堂課,是人生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環(huán)。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對孩子的家庭輔導卻有所忽視。一些家長存在溺愛子女的現象,導致青年缺乏獨立判斷和自我保護的能力[3]。在面對電信詐騙時,他們往往感覺手足無措,對網絡詐騙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因而無法正確應對和防范。同時,一些家長自身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和安全意識,無法給予子女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綜上所述,如果想要解決青年群體電信詐騙泛濫的問題,就需要從提高青年的信息素養(yǎng)、增強法律意識以及加強家庭教育等方面入手。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保護青年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三、協(xié)同治理理論在電信網絡詐騙防范中的應用
(一)協(xié)同治理理論常見應用領域回顧
協(xié)同治理理論作為一種組織和管理社會問題的方法,已經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本章將回顧協(xié)同治理理論在一些常見應用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協(xié)同治理在青年群體電信網絡詐騙防范中的應用。
1.教育領域。
在教育領域,協(xié)同治理理論被廣泛運用于學校管理和教育改革中。通過協(xié)同治理的方式,學??梢哉细鞣劫Y源,建立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決策的管理機制。這種協(xié)同治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和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社區(qū)治理領域。
在社區(qū)治理領域,協(xié)同治理理論被廣泛用于解決社區(qū)內部的問題和促進社區(qū)發(fā)展。通過協(xié)同治理的方式,社區(qū)居民可以參與到社區(qū)事務的決策和管理中,共同解決問題,實現社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4]。這種協(xié)同治理模式可以促進社區(qū)內部的互動和合作,增強社區(qū)居民的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
3.環(huán)境保護領域。
在環(huán)境保護領域,協(xié)同治理理論被廣泛應用于解決環(huán)境問題和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通過協(xié)同治理的方式,政府、企業(yè)和公眾可以共同參與到環(huán)境保護工作中,共同制定環(huán)境保護政策和措施[5]。這種協(xié)同治理模式可以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的良性循環(huán)。
4.公共安全領域。
在公共安全領域,協(xié)同治理理論被廣泛應用于應對突發(fā)事件和維護社會安全穩(wěn)定。通過協(xié)同治理的方式,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可以共同參與到公共安全工作中,共同發(fā)現、預警和應對各種安全風險。這種協(xié)同治理模式可以提高社會的應急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協(xié)同治理理論在電信網絡詐騙防范中的可行性分析
協(xié)同治理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獲取渠道。青年群體通常對新技術和新應用具有較高的接受度,協(xié)同治理可以借助社交媒體、手機應用等渠道,及時傳遞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相關信息,提高青年群體的防范意識[6]。協(xié)同治理還可以加強對青年群體的教育和培訓。通過組織專家講座、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向青年群體傳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對騙局的辨識能力,從而降低受騙風險。協(xié)同治理還可以加強青年群體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在電信網絡詐騙防范中,青年群體可以通過建立互助小組、設立防騙宣傳團隊等方式,共同分享經驗、交流信息,提高防范能力。協(xié)同治理還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提供保護。青年群體在遭受電信網絡詐騙時,可以通過協(xié)同治理機制向有關部門報案,追究犯罪分子的責任,維護青年群體的合法權益。
四、協(xié)同治理視角下青年群體電信網絡詐騙防范體系構建
(一) 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防詐騙協(xié)同治理模式
多元主體參與防詐騙的協(xié)同治理,就是要以高校為主體,加之公安機關的協(xié)同支持,通信運營商、金融機構的技術支持,以及政府其他部門的協(xié)助和家校聯動,協(xié)同教育,形成以高校為主導,各個主體之間的協(xié)調和互動的治理模式[7]。在青年群體電信網絡詐騙防范中,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防詐騙協(xié)同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多元主體參與防詐騙的協(xié)同治理模式旨在形成以高校主導,各主體協(xié)調互動的治理方式,共同應對電信網絡詐騙。具體而言,高校應加強師生防詐騙意識培養(yǎng)和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公安機關負責大數據分析和信息共享;通信運營商和金融機構利用技術手段監(jiān)測和預警異常行為;政府部門推動政策落實和協(xié)作打擊詐騙犯罪;家校聯動、協(xié)同教育則關注學生成長和安全,共同防范詐騙風險。通過發(fā)揮各主體優(yōu)勢和形成合力,可提高防詐騙效果,為構建安全的社會環(huán)境共同努力。
另外,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防詐騙協(xié)同治理模式還需要加強技術手段的應用。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統(tǒng)和數據分析平臺,能夠及時發(fā)現和分析電信網絡詐騙的特征和趨勢,提供科學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防詐騙協(xié)同治理模式還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由于電信網絡詐騙往往跨國作案,各國應加強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打擊跨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防詐騙協(xié)同治理模式是解決青年群體電信網絡詐騙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增強青年群體對電信網絡詐騙的認知和防范能力
青年群體是電信網絡詐騙的重要受害者之一,其在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方面的認知和能力水平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安全。要增強青年群體對電信網絡詐騙的認知和防范能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 增強青年群體對電信網絡詐騙的認知。
青年群體常常因為信息獲取渠道不當而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目標。他們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容易受到虛假信息的誤導,從而陷入騙局。因此,青年群體應加強對信息的篩選和辨識能力,提高對虛假信息的警惕性。青年群體對電信網絡詐騙的危害后果認識不足,缺乏對被騙后的應對措施的了解。因此,通過提供相關的教育和宣傳,加強青年群體對電信網絡詐騙的認知,可以提高他們抵御詐騙的能力。
2.增強青年群體對電信網絡詐騙的防范能力。
增強青年群體對電信網絡詐騙的防范能力需要綜合考慮行為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青年群體在電信網絡詐騙中的行為規(guī)律主要表現為對高收益、低風險的誘惑易受誘導,同時存在對信息真實性的判斷不準確的問題。為了增強青年群體的防范能力,可以通過加強對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例分析和模擬演練,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和警惕性。青年群體的心理特征也需要考慮。他們在面對電信網絡詐騙時常常存在自信心過強、易沖動等問題。因此,通過心理輔導和培訓,加強青年群體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理性思考能力,可以提升他們的防范能力。
結語
在大數據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網絡詐騙已經成為社會中最顯著的問題,尤其對青年群體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從協(xié)同治理的角度深入研究青少年群體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問題,從而增強青少年群體的安全防范意識,減少電信網絡詐騙事件的發(fā)生,對于青少年群體營造網絡安全防范氛圍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十分重大。
參考文獻:
[1] 成麗娟,王巍.基于網絡素養(yǎng)教育的高校學生電信網絡詐騙防范研究[J].科教文匯,2023(03):34-37.
[2]向運瓊,康芮果.高校電信網絡詐騙現狀分析及防范策略研究[J].法制博覽,2022(08):148-150.
[3]馮曉琳. 多元治理理論視角下高校校園詐騙問題及防范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1.
[4]于龍,秦昊然.社會治理現代化背景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偵防對策[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21(01):58-64.
[5]王曉雪.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防治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23.
[6]李思杭.基于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高校網絡輿情治理與青年價值引領互動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3):245-246.
[7]王斌.數字化代際沖突:概念、特征及成因[J].當代青年研究,2019(01):116-122.
作者簡介:鐘建東(1986.03— ),男,漢族,遼寧省丹東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黨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
基金項目:2023年沈陽城市建設學院科研發(fā)展基金項目(人文社科):協(xié)同治理視角下青年群體電信網絡詐騙防范研究(項目編號:XKJ202316)。